清明河鄉紅星村位于云夢縣西部,2021年由原紅心村和衛星村合并設立,全村耕地面積2678畝,下設10個自然灣,24個村民小組,共有村民907戶,常住人口1968人,黨員73人。為解決紅星村村級事務繁雜、村干部力量薄弱、村民思想觀念轉變難等一系列問題,村黨總支堅持問題導向,探索“134”工作法助推鄉風文明新風尚,激發村民參與基層治理的內生動力,實現從“要我參與”向“我要參與”的積極轉變。2022年5月,紅星村“一約四會”工作經驗被納入全省鄉村振興建設典型案例,被授予“湖北省衛生村”稱號。
一條主線引領,建規立約搭平臺。村黨總支發動村民就改變鄉風民俗建言獻策,通過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屋場院子會修訂《村規民約》,將決策權交給群眾,做到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難于民,凝聚全員參與的“最大公約數”。將村民意見想法統一轉化為村級務實管用“小辦法”,村黨總支就“由誰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達到什么結果”等作出明確范圍界定。成立鄉村振興促進會、紅白喜事理事會、道德評判委員會、矛盾調解委員會等“四會”組織,由群眾自己推選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群眾認可的老黨員、老干部、回村能人等擔任“四會”組織的會長、副會長,將全體村民納入“四會”組織進行管理。成立鄰里互助志愿隊、環境衛生管護志愿隊,實現村民自己的事自己干。
三步措施保障,守規傳約樹標桿。搭建陣地平臺,建設核心價值觀主題文化廣場、文明宣傳長廊、牛欄書屋等場所,讓村民時刻感受文明熏陶;設立“善行義舉榜”,宣傳展示典型村民風采,用身邊人說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身邊人。配強人員力量,發動老黨員成立志愿宣講服務隊,以村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宣講先烈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紅白事新辦、移風易俗、文明家風等內容,使鄉風建設可學可信、入腦入心。創新宣講形式,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依托,多頻次召開村民代表會、屋場院子會動員村民,發放移風易俗倡議書,開展時事報告、政策解讀、百姓故事會、身邊好人好事等宣講;采取“廣播喇叭天天講、村民微信群實時發、宣傳公示欄定期發”的宣傳模式,定期向村民宣傳文明鄉風建設規范,正向引導移風易俗、新事新辦,營造全村崇德向善的良好風尚。
四項成果運用,自覺踐約激活力。發揮榜樣引領作用,通過共產黨員帶頭、先進典型帶動、志愿服務推動等形式,厚植鄉風文明沃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全村維修資金以“三個一點”為抓手,即向上爭取一點、能人捐贈一點、村里籌集一點,由全體村民投工投勞。劃定黨員衛生責任區,由1名黨員帶領3名村民負責全村公共區域清掃管護,落實“門前四包”制度,在年底開展環衛評比、最美庭院評選,對最美庭院給予免交每人每年30元衛生費的獎勵措施,對衛生落后的村民進行批評教育,增強村民管護環境的自覺性。設立便民服務點,在村黨群服務中心設置服務點,請專業理發師為老人義務理發,解決村民理發難等現實問題,得到村民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