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廣西南寧武鳴區,綠油油的青柚掛滿枝頭。5月11日一大早,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學院果樹學研究生第六黨支部黨員歐率索來到基地,協助專家察看青柚生長情況。
支部黨員駐扎產區,已成常態。果樹學研究生第六黨支部是依托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鄧秀新教授科研團隊而建立。該支部黨員以“宏農學,揚國光”為使命,致力于為世界柑橘的基礎研究和產業發展提供更優“中國方案”。
“學院四代科學家接力奮斗,推動柑橘產業發展,如今世界上生產的每3個柑橘,就有1個來自中國?!敝Р奎h員劉勝軍說,在科學家精神的指引下,支部黨員接過了接力棒,成為了第五代“新橘人”。
首批全國高?!半p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果樹系教工黨支部與果樹學研究生第六黨支部結對共建,常態化開展專題講座,引領支部黨員聚焦科技前沿,打牢勇攀學術高峰的底氣、勇氣、志氣。如今,支部黨員樹立科技報國興農志向,投身科技創新,人年均科研時長超過4000小時。
針對當前育種新技術與綜合育種平臺缺乏的問題,支部黨員基于上千份柑橘資源的測序數據,參與構建了全球最為全面的柑橘綜合數據庫,該數據庫已被103個國家訪問超374萬次。在此基礎上,他們在果樹系教工黨支部的帶領下,研發出我國第一款柑橘液相育種芯片,為柑橘育種裝上“中國芯”,提高柑橘育種效率,加快柑橘育種進程。
據了解,該黨支部黨員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重大科研項目20余項。近三年,在《Science》《Nature Genetics》《Nature Plants》等領域頂尖期刊發表論文200余篇,參與構建國際上最完整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柑橘基因組平臺7例(全世界共9例)。
此外,支部成員在導師帶領下開展進革命老區、進基層、進企業活動,足跡遍布14個省29個縣市,通過宣講黨的政策、講解種植技術、推廣新品種、解決疑難問題等幫助果農穩產增收,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助力建成秭歸縣12個柑橘億元村。
2023年暑期,支部黨員在產區調研的同時,還參觀了奉節三峽移民精神傳承館,感悟“舍小家、顧大家、為國家”的移民精神。
“我是三峽移民的后代,實地參觀后,更深刻地感受到移民精神需要我們的傳承。柑橘產業的興盛,讓移民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作為果樹學研究生,我要用自己所學知識,助力移民增收?!敝Р奎h員覃璐表示。
做頂天立地的果樹人,早已深植支部黨員心中。2018年,黨支部書記汪志全發現鄉親們種植酥梨付出很多,但收益很少?!拔蚁胗米约旱呐?,讓大伙兒種點樹,掙點錢?!睉汛е@份初衷,汪志全開始為家鄉引進品種。瞄準甜柿、自家果園試種、推廣大規模種植,經過幾年努力,汪志全帶領支部黨員指導果農建設新品種示范果園30畝,累計培育苗木2萬余棵,實現每畝田地種植收益提高5000余元。
今年該支部獲評全國高校“百個研究生樣板黨支部”。汪志全說:“勤讀力耕,立己達人。未來,我們會繼續在服務鄉村振興中解民生、治學問、做奉獻,在矢志奮斗中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