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中國初期廣東電影放映業改造探析

2024-08-19 00:00:00向歲寒
紅廣角 2024年3期

【摘 要】新中國成立后,電影作為重要的意識形態文教工具被列入國家和地區文化生態的總體改造和建設過程中。將電影放映從舊社會解放出來,使電影放映為人民服務、為工農兵服務并配合各項政治運動進行宣傳教育成為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對電影放映業進行改造的主要目的。對廣東電影放映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主要通過變更影片來源、接收改造影院、教育放映人員得以實現,既保證了廣東電影放映業的繁榮發展,又使得電影放映很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建設。透過廣東電影放映業的改造過程,可以看出這一時期區域文化事業改造的復雜性,中共在文化事業改造過程中的漸進性,以及其對意識形態的引領性。

【關鍵詞】廣東;電影放映業;社會改造;文化生態

【中圖分類號】K27;J9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6644(2024)03-0047-11

自誕生之日起,電影就肩負著傳遞價值、表達觀點的重要使命。一直以來,中國共產黨不僅將電影視作一項簡單的娛樂活動,更將其當作弘揚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傳播馬列主義及科學知識的立體教材。新中國成立前,外國影片充斥中國市場,大肆傳播資本主義文化觀念,軍警、流氓橫行,嚴重影響影院的正常經營,放映環境極其惡劣。改造舊的電影放映模式、建設新的電影放映體系成為當時中共對文化事業接管和改造的重要內容。對這一時期電影放映業改造的研究,學者較為關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改造進程以及美蘇電影在中國的退出與流入。本文在充分發掘檔案史料的基礎上,考察廣東電影放映業的改造與調整,力圖呈現新中國成立初期廣東電影放映業改造的歷史進程與歷史經驗。

一、新中國成立前夕廣東的電影放映生態

1896年電影由外國商人引入中國,從上海逐漸深入內地,有相當數量的觀眾被其吸引。1907年開始,北京、上海陸續誕生電影院,同年廣州也搭建了第一間電影放映場所,中國早期電影市場開始形成。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好萊塢電影長期占據著中國電影的大部分市場份額。雖然局勢變化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左翼電影運動逐漸發展,國民黨領導的官辦電影利用政治經濟優勢獲得了一定觀眾,中國民營公司在商業電影方面也有所突破,但外國影片的優勢從未被打破。中國電影業自誕生伊始就伴隨著帝國主義的文化侵略,其發展呈現出影院集中于大城市、國外影片占強勢地位的畸形繁榮。

(一)外國影片充斥市場

自1930年起,除抗日戰爭時期業務有短暫中斷外,美國的米高梅、派拉蒙、環球、華納等制片公司一直以香港為跳板設立影片發行機構,輸送電影到廣東省內的電影院進行放映。新中國成立后曾統計,解放前在對中國的文化侵略中,經營電影事業是美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國放映的影片中,美國影片曾一度占到70%以上。從解放戰爭開始到新中國成立前夕,美國的八大影片公司除在香港設置影片發行機構外,均在廣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設有影片發行辦事處或派出公司代表直接進行影片發行。有些美國影片公司為了爭奪中國電影市場,與院方訂立長期合同限制上映電影的國籍或者制作公司,禁止其他國家或公司的電影在該影院放映,并將公司的徽旗懸掛于電影院銀幕上端,以此來宣告對該影院放映權的占有。美國公司共同設立的壟斷企業行會組織“影業聯誼會”之香港分會表面是為了合理安排各影片放映的影院和映期,而當實際出現對美國片放映不利的影片排期時,該組織卻強制要求影院更改排期,壟斷對華電影市場。以1948年的韶關各影院為例,市區各影院上映影片總數為220個,其中美國片136個,占62%;國產片(包括香港片)84個,僅占38%。

廣東省內發行放映的外國影片在分賬過程中盡顯文化侵略的本質。新中國成立前,影院主要從片商處以租賃或分賬方式獲得影片。從分賬過程看,廣東地區美國影片的片院雙方分賬率差距懸殊,片方最高能占60%~80%,院方只占很小部分。而國產影片(包括香港片)首輪片分賬率片院雙方則是各占50%。在韶關,外國片分賬率片商更是高達70%~80%,院方僅占20%~30%;而國產片分賬率片商則低至40%~50%,院方能占50%~60%。外國片商還時常單方面增加其分賬比例,面對這種情況,“影業聯誼會”之香港分會在美國公司的聯合操控下對院方加緊說服,如院方不肯則會遭到美國公司聯合不供“好片”的威脅。盡管分賬過程十分不公,外國影片仍然在廣東地區占據主流地位。以廣州市電影院1933年5月到1934年5月間放映的電影為例,其間共映出國產片120部、外國片352部,外國片幾乎是國產片的3倍多。

外國片商壟斷市場、獨占影院給廣東電影放映業帶來發展不均的惡劣影響。新中國成立前,廣東全省共有電影院58家,在廣州就有22家,其他影院大多集中在汕頭、江門等大中城市。在這些城市,各外國影片公司分別掌握幾家影院的放映權,從而排擠其他公司影片,使得影院比鄰而設、惡性競爭,造成影院資源的極大浪費。在偏遠地區,影院極少,分布極為不均,多數群眾從未看過電影。西江專區11個縣只有兩間影院,北江、海南、興梅、高雷專區幾個縣總共才兩三間影院,且全部集中在縣城。在廣大農村,只有臺山、番禺等縣的個別僑鄉有少量電影放映。

(二)電影放映無序失范

新中國成立前,廣東地區的影院面臨極不正常的放映環境。軍警腐敗、濫用職權是影響影院正常放映的最主要原因。解放前的廣東,軍警看霸王戲乃是常態,院方稍有不從便會遭到打擊報復。1947年廣州就發生了警員帶女子到新星影院看霸王戲,守閘員因履行職責被打至重傷,治療無效而逝的事件。同年大華影院放映美國環球公司影片《鐵騎劫美》時,因院方得罪了警察,影片和走片員均被扣押,其時社會上就諷刺此丑劇為“鐵騎劫片”。1948年也有南雄縣長華文治對私人片商趙湘租下的同盛戲院大敲竹杠致使該影院停業,大華電影院國民黨傷兵看霸王戲不成用沖鋒槍射擊造成一死三傷的嚴重事件。軍警特權嚴重影響了電影正常放映,使得院方在經營時不得不向其靠攏,對其妥協。

外國片商的壓迫也給廣東電影放映業的發展帶來相當程度的破壞。我國電影放映業是在帝國主義大肆進行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侵略中輸入發展的,北京、上海、武漢、哈爾濱、沈陽等城市的多家影院都為外國商人開辦,但廣東地區卻少有外國人創辦的影院。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廣東毗鄰港澳,僑商眾多,華人華僑和港澳同胞紛紛涉足放映業,為廣東電影放映發展塑造了一片繁榮景象。外國片商立足港澳,直接物色能俯首聽命又有影響力的代理人,他們不以經營影院為主要手段,而是通過更具控制力、風險性更小、更便于操縱電影市場的片源制約來操控廣東影院。1948年,美國八大公司由于多方原因拒交進口營業稅,以片源為要挾硬要影院負擔,這在當時激起了廣州影院的聯合斗爭。

黑社會橫流也嚴重影響著廣東影院的正常放映。廣東影院飽受黑社會威脅,要么屈服于黑社會的淫威,要么遭受其惡劣報復。例如,由于新華影院拒絕黑社會組織勒索,1948年5月17日晚,該影院在放映故事片《樂府春秋》時突然發生爆炸,當場炸死3人,炸傷10多人。同年,金聲影院也由于黑社會組織勒索未遂,發生了類似事件,導致在影院炸傷多人。

新中國成立之前的廣東地區,軍警、外商、地痞、流氓、黑社會分子對影院操縱控制,敲詐勒索,橫行霸道。影院想要正常經營就不得不與軍警、外商、黑社會分子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系。廣東電影放映業陷入難以發展的困境。

二、廣東電影放映業改造的主要路徑

電影的宣傳效果由放映內容、影院和放映人員決定。中共從電影市場入手,通過審查與宣傳保證了國產片和蘇聯片在放映中的優勢地位,向人民放映優秀的社會主義影片。中共對各類影院的統一領導與放映隊員的思想建設擴大了影片的宣傳效果,使得電影放映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建設。

(一)消美留蘇:影片內容的審查與宣傳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共中央針對電影業明確提出:“必須加強這一事業,以利于在全國范圍內,及在國際上更有力的進行我黨及新民主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宣傳工作。”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了關于加強電影市場管理的五個暫行辦法,以指導電影放映業的良序發展。面對外國影片橫流的困境,黨和政府主要從影片來源入手,雙管齊下,一方面通過影片審查抵制有毒素的美國片和消極影片,一方面積極發行放映國產片和蘇聯片,以達到整頓電影放映生態的目的。

在這一時期,中共出于穩定電影市場和社會秩序、保證電影放映業正常經營的考慮,在對電影放映業進行初步接收時以較寬條件對各放映單位上映的電影進行審查。1949年11月5日,廣州市軍管會通告各娛樂場所及電影代理商進行申請登記,逾期未登記而繼續經營者將被依法取締,以初步把握放映業整體情況。對于電影放映的審查標準,廣州市軍管會文教接管委員會提出“均不得有反革命、反共產主義、反社會主義、反新民主主義的思想意識以及不得宣傳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并將之作為在電影放映業維護新生政權、反對國民黨舊政權和反對帝國主義文化侵略的重要原則。廣州市軍管會以此初步切斷舊社會軍警、外國片商、黑社會分子對影院的聯系與控制,實現對廣東電影放映生態的第一輪整頓。

在第一輪整頓中,影片審查工作在海關、公安的配合下力圖實現為人民服務、維護新政權的目的。但由于此輪整頓審查目標較低、條件較松、部分思想傳達不到位,電影審查過程中許多問題暴露出來。例如,在中蘇友好環境下明確規定“免于登記、免于審查”的蘇聯影片在審查過程中卻受到和英美影片的同等待遇,部分審查人員沒有“把政治上一面倒的原則和社會主義影片的高度健康性聯系起來看”。少數審查人員對舊影片難以取舍,沒有意識到“許多舊影片都或多或少有與新社會對立的地方,要從整個社會意識方面來進行大革命”這一問題。還有部分人員照顧粵片商困難,對粵語片審查較松,忽略了粵片商有好壞之分、粵語片也有積極與消極分類。

這種不徹底的電影審查加上較為混亂的社會環境,使得廣東電影市場仍然受控于帝國主義、買辦官僚和充滿封建色彩的粵語片商。廣州解放后的第三個月里英美片及消極性的粵語片仍有大量觀眾,國營電影與蘇聯電影很難獲得排期。1950年2月23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文教廳宣布對整個電影放映業進行第二輪整頓,重審在稍寬原則下通過的201部影片,要求影院必須持有印就“廣東省人民政府文教廳文化事業管理處”的準演證才具備放映資格。在加強對消極和有毒粵語片審查打擊的同時,省文教廳進一步對制作態度嚴肅、內容有教育意義的粵語片予以扶持,以便更有效地幫助國產片及蘇聯片的推廣。1950年中央頒布《電影舊片清理暫行辦法》,進一步明確“如有反世界和平、反人民民主、違反中國民族利益”“宣傳淫猥色情迷信恐怖等”以至“妨礙新社會秩序”的影片可酌情刪減或禁演。這一辦法加強了影片審查的力度,為進一步打擊消極片和部分粵語片、切斷買辦官僚與封建勢力的影響提供了依據。

除了對英美影片的審查與驅逐,中共對蘇聯片和國產片的宣傳力度不斷加大。新中國成立初期國產片與蘇聯片放映艱難,一部分原因在于廣東的文化生態還處于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及官僚資本主義的陰影之中,崇洋媚外思想比較嚴重,也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引進的蘇聯影片難以看懂、蘇聯片和國產片宣傳力度不夠。這一時期引進的蘇聯影片基本是蘇聯演員用俄語對白、配音演員對口型譯制或是用中文字幕顯示。私營影院老板經常以觀眾對蘇聯影片和國產影片不感興趣、聽不懂對話為由減少排映天數,甚至要求分賬比例給予一定優惠才給予排片,這都使得本就影響力不大的國產片和蘇聯片雪上加霜。

電影《中國人民的勝利》為加強國產片、蘇聯片的發行打開了一個突破口。《中國人民的勝利》是由北京電影制片廠和蘇聯中央文獻電影制片廠聯合攝制的大型彩色紀錄片。其作為新中國第一部歷史文獻大型彩色紀錄片在第一個國慶節上映,無論是對國產片還是蘇聯片都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中國影片經理公司華南分公司黨組織抓住這一時機向廣東全省電影發行放映工作者提出“做好《中國人民的勝利》影片的發行、宣傳、放映工作,把舊社會遺留下來的那些消極影片清除出銀幕”的戰斗號召。這部電影于1950年9月29日在廣州市上映(全國15個大城市同時上映)。上映前夕,30多位港澳電影導演和明星受邀觀看并進行座談,以擴大對觀眾的影響。同時,該影片的宣傳工作提出“讓宣傳品找人,不讓人找宣傳品”的要求。宣傳人員不僅在廣告畫牌、霓虹燈、貼畫、火柴盒面等地方介紹影片,還在公共汽車上懸掛影片上映預告紅布條,于輪船船艙顯眼處放置影片上映廣告,甚至利用軍用飛機散發了近100萬份小傳單。華南分公司還抽調干部和各家影院經理與宣傳員分片包干,深入機關、學校、工廠、商店、居委會做口頭宣傳,當場訂票簽發優待證。在聲勢浩大的宣傳攻勢下,影片映出效果良好,在廣東掀起了控訴和肅清美帝影片毒害影響的高潮。

除《中國人民的勝利》外,華南影片經理公司還大力宣傳發行《中華兒女》《白毛女》《趙一曼》等國產影片,以及《普通一兵》《偉大的轉折》等蘇聯影片。同時還積極舉辦“蘇聯影片展覽”“蘇聯電影周”等蘇聯電影活動,培養更多的配音演員、譯制更多的蘇聯片來加大蘇聯影片的影響力。1951年3月,“國營電影廠出品新片展覽月”在全國21個大城市舉行,廣州市以盛大的宣傳聲勢映出《鋼鐵戰士》《新兒女英雄傳》《勝利重逢》等26部故事片。國產影片和蘇聯影片的影響力逐漸擴大。

(二)統一領導:影院的接收與改造

新中國成立初期,對私營電影院進行改造,加強公營影院、公私合營影院的建設經營是發展廣東電影放映業的首要任務。廣東全省從舊社會遺留下的58家電影院,基本屬于資本家私人經營。其中有少數資本家對黨和政府的政策不了解,甚至有些抱有懷疑態度,抽走資金、偷漏或拖欠片款的事時有發生。對此,中共開始加緊對私營影院的接收改造,防止影院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1950年,北江地委宣傳部接收原國泰電影院,8月1日建成當地首家國營“北江電影院”。1951年1月,興寧縣人民政府對賴蘊清、賴運源的群樂戲院進行接管,改名為興寧人民戲院。同年4月大華電影院被接收,1952年與北江合并,成立北江、大華聯合戲院。1952年英德縣人民政府接管英德縣商會開設的電影放映場,改名“英德人民電影院”。梅縣人民政府將原偽石牌分庭改建成梅縣人民禮堂(現梅州電影院),將停業的新光戲院放映設備和部分工人轉來開業放映,并于1953年定名為梅縣人民電影院。隨著接收改造的不斷推進,到1953年,廣東全省已建立71間影院,地方國營的達41間,公私合營的14間,私營的16間。雖然在成分上已有很大改觀,但由于黨和政府的領導和管理仍然薄弱,影院的社會主義改造仍有不少問題。

問題主要存在于公私合營影院和私營影院之中。公私合營影院內部的黨團力量遠比不上國營影院,股東產權也非常復雜。其中包括解放前私營股東撤走、職工自救生產維持,解放后政府或工會集股籌建、邀資或組織華僑資金投資興建,還有敵方或逃亡地主股份未作處理導致產權不明或無人認領等多種情況。有些私營影院在名義上是私營,但財產實際上是公有或有公股在內。由于復雜的關系摻雜其中,政府進行管理的難度極大。在改造初期,這些影院雖明確掛鉤縣市文化主管部門,但業務領導與財務領導仍不甚清楚。一些縣、市文化部門認為財務既交影院管理,沒有好處,再加上自身人手不足,對影院也就不主動關心,甚至交由手工業科、工業科或私改辦公室領導,這些都給影院管理帶來極大困難。

加強黨和政府對影院的統一領導成為解決上述問題的首要任務。中共對地方國營影院領導力量的加強,主要體現在權責劃分上。中央文化部1952年7月3日就將影院的相關事宜移交各地文教部門管理,但在1954年之前,廣東有些地區的文教部門只是名義上領導,具體事情還是其他部門解決,文教部門的作用并不大。1954年廣東省各區黨委和文教部門、省文化局明確了國營影院的雙重領導關系,即一方面受省文化局電影科、聯隊的統一領導,一方面又受各行署文教處和各縣文教科的領導,改變了領導混亂的局面。同時,各部門對工作權責進行了明確劃分:在日常事務上,影院宣傳和經營管理工作、內部工作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由當地文教部門負責領導;在人員調動上,經理及放映技師等人員流動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化事業管理局統一決定;在影院資產上,影院經營收入利潤款項方面除上繳10%給當地財政部門外,所余數字連同固定資產變賣收入及流動資金等,暫行上繳各區行署文教處放映網管理站統一掌握。統一管理與權責劃分使得各部門相互合作,讓影院的發展建設、宣傳放映都處于黨的領導之下。

對于私營影院,加強領導的第一步便是解決歸口問題。過去歸口不當的影院先后劃歸文化部門,廣東省文化局明確規定各影院統歸各縣市文化行政部門領導和管理,以加強文化行政部門對影院領導的主動性。在此基礎上,黨和政府明確提出了改造計劃。新中國成立后,由于經營不善、當地行政部門缺乏關心等原因,大多私營影院都是虧本,如原李沂祥、李谷蘭合股營辦的愛斯戲院,在新中國成立后生意日益慘淡,不得不在1954年將放映機賣給豐順縣湯坑竹蓬戲院。針對私營影院的困境,計劃要求1957年底以前,私營影院全部實現社會主義改造。全省通過改變影院經營管理制度、加派公方代表、對影院進行必要的基建投資、限制影片上映等手段將私營影院改為公私合營或地方國營。在1955年底至1956年,廣東基本實現了所有私營電影院的改造,扭轉了私營影院收入慘淡的局面,加強了黨和政府對電影發行放映工作的建設與管理。

對于公私合營影院,中共主要的領導方式在于財務管理。由于初期的改造存在不少遺留問題,政府首先處理了公私合營影院中清產核資確實偏低、人事安排不當、債權債務未了結等問題,整理并統計出全省私營合營文化企業的有關資料,實現對公私合營影院的整體把握。摸清情況后,中共積極推行將合營影院財務變動納入國家計劃的相關工作。采取“分級管理”和“以收抵支”,將合營影院的利潤列入中央預算和省預算,力求合營影院的收入能夠保證其支出及基建投資。對于合營影院支出,規定其財務計劃的報送、審批程序按照國營影院的規定辦理;固定資產的調入和調出需主管業務機關批準;干部和職工訓練所需的器材、工資、房租水電、辦公等費用均由交通銀行根據各省、區、市、人民委員會批準的用款計劃審核撥款;貸款計劃也要由各縣、市文化科審核批準,由文化科考慮貸款利息對企業單位的負擔,解決企業生產資金的急需。由此,中共從財務方面入手加強了對公私合營影院的領導。

(三)政治先行:電影放映人員的意識形態導向

中共領導下的電影放映事業要求放映人員向各類觀眾介紹節目及演員、影片評論、影壇動態和電影知識,把群眾“看到、看懂、看好電影”作為放映宣傳的基本任務,這對電影放映人員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素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當時放映人員成分復雜,主要源于接收的影院舊職工、掃盲工作隊、小學教師、剛畢業的學生,他們政治思想水平普遍不高,甚至出現個別電影工作辦事處領導入獄、職工鉤心斗角、政治學習被許多職工當成談天說地等問題。另外,放映隊員對電影放映的主要任務和服務對象模糊不清,還殘留著單純牟利、不重視宣傳的落后思想,普遍存在過分迎合觀眾喜好、一味關注上座率,忽略思想宣傳、教育群眾的問題,亟需社會主義思想教育與改造。

明確指導思想是中共對電影放映人員進行思想教育的首要任務。針對廣東電影放映業發展,廣東省文化事業管理局提出了“宣傳是目標,經營是手段”的經營思想,明確電影放映的根本目的是“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和生產科學知識的普及教育學習”。為此,廣東電影放映實行“低票價的微利經營”,在實現社會主義思想宣傳的前提下才去盡量積累資金,減少國家財政補貼。宣傳為主的提出糾正了解放前遺留下的單純經營的思想問題,為放映隊員明確了政治宣傳這一主要任務。為促進這一經營思想的貫徹落實,1953年廣東提出全年電影放映工作方針為“鞏固整頓、重點發展、提高質量、穩步前進”,其中“整頓”的重點就在于放映人員企業經營思想的糾正。同年6月底,廣東省文化事業管理局召開放映網工作會議,再次把放映人員樹立正確的企業經營思想作為重點。會后省內各地分別召開了放映人員的集中休整會議,著重整頓突出的思想作風問題,向放映人員強調社會主義電影放映事業的前途任務。

為加強電影放映人員的政治素養,增強放映人員對地方政治工作的了解,黨和政府密切結合當地中心工作,定期向電影放映人員解釋政治運動、傳達政治任務。例如,陶鑄曾向電影放映人員作關于農業生產問題的講話,時任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化管理局副局長的林山也曾以“電影工作如何為農村互助合作運動服務”為題向電影放映人員作報告。廣東省開展增產節約、爭取大豐收運動時,政府以“電影院應如何結合這些運動積極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為題向電影放映人員解釋工作重心。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報告下達后,電影放映班就以政治課的形式向放映人員詳細講解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內容和毛主席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的講話。為配合中心工作,難免會打亂放映計劃,這引起了放映隊員的不滿。有放映人員為此就收費問題與當地領導爭吵,甚至還有放映隊對縣領導故意抬高包場費、態度惡劣的事件發生。對這類現象進行嚴肅批評,指出電影放映計劃與地方政治工作是“小利益與大利益”的問題,要求電影放映應考慮地方政治工作,圍繞當地中心工作展開。

電影放映訓練班是中共對電影放映人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一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在電影放映訓練班中占據了重要位置。從招生傾向來看,政治成分成為招收學員的重要參考因素。招生辦法明確規定統一招考“著重吸收農民成分出身的知識青年、工農子弟、工農成分之干部”。保送名額的報名表中也有“家庭成分”與“政治面目”調查。而機關編制人員中政治品行較差或不安心工作的人員也被要求調來訓練班學習。其目的都是為了能夠培養出具有一定政治水平的電影放映隊干部。從課程設置來看,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在總課程中占不小的比例。其內容主要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共產黨相關理論知識。課程通過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和群眾路線理論實踐闡釋電影放映工作的重要意義;通過革命干部的組織性、紀律性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黨的性質、綱領,黨員的權利、義務和標準等中國共產黨相關理論知識幫助學員樹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以共產主義思想和革命人生觀改造其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人生觀、世界觀。電影理論相關課程也并非單純傳授電影專業知識,而是有側重地傳遞社會主義電影思想。以第七期放映隊員基訓教學計劃擬定的電影講話課程大綱為例,“正確認識電影放映隊勞動的意義和堅持電影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和“黨領導下的進步電影運動和中國人民電影的創始及其巨大發展”成為放映人員理解電影放映事業重要意義和我國電影事業發展情況的主要內容。這些課程的設置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電影思想的宣傳教育在整個理論教育中占據極大比例。

三、廣東電影放映業改造的成效

通過對電影放映內容、電影院和電影放映人員的改造,廣東電影放映業的放映格局、影院整體情況和放映隊員思想都有了極大轉變。影片內容、放映單位和放映人員的整體變化使得廣東的電影放映業逐漸脫離舊社會習氣,在社會主義宣傳教育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配合了社會主義建設發展。

首先,社會主義放映格局得以確立。一方面,英美電影在廣東地區逐漸失去市場。1950年3月開始,英美片和消極粵語片的市場優勢受到嚴重打擊。美國八大制片公司在粵辦事處中,4月份就有雷電華、派拉蒙兩家因資金支持不住關門,6月份米高揚倒閉,其余五家都處于停頓狀態。隨著朝鮮戰爭的爆發,英美片的放映全面暫緩。11月,廣州所有影院全部宣告拒映英美片。1952年底,廣東電影市場全部肅清了有毒素的美國片和其他消極影片,結束了美國片壟斷廣東電影市場的歷史,這成為廣東電影發行放映工作的重大轉折。另一方面,國產片和蘇聯片在廣東電影市場的主導地位逐漸確立。這兩類影片的觀眾人數急劇增加。僅1950年3—5月,國產片、蘇聯片在廣州一地的觀眾就增加了1248888人,映出數量、影片在影院的排期都壓倒了一向占優勢的英美影片,打破了頭等影院只放映英美片、二三等影院才放映國產片的僵局。同時,國產片和蘇聯片的影片數量也在不斷增加。1953年,國產片只有23部上映,蘇聯片只有28部。到1956年,廣東地區上映的國產片已達42部,蘇聯片上映45部,三年內增長明顯。國產片和蘇聯片也收獲了良好的宣傳效果。群眾對這兩類影片接受度較高,不少農民在映后反饋,喜歡看土改故事、解放戰爭、蘇聯集體農莊這一類內容,如《翠崗紅旗》《解放了的中國》《中國人民的勝利》《鋼鐵戰士》等。

其次,廣東地區的城鎮影院繁榮發展。從影院的總體情況上看,隨著黨和政府改造工作的推進,廣東全省的影院得以修繕,1957年影院數量達到91座,比解放前增加33座,這些影院分布在50個縣、市,極大緩解了解放前影院分布不均的情況。影院內部的通風、衛生、安全、座位等設施均有改善,安全放映率逐步提高,聲光質量也有改進。從管理制度上看,1954年開始,黨和政府針對全省各類電影院實行統一領導、全面整頓。一直到1956年,全省電影院的社會主義改造工作初步完成,影院的各項管理工作制度基本健全,職工對放映工作的方針任務也比較明確,積極性相較于成立初期有較大提高。從經營辦法上看,全省在保證完成政治宣傳任務的前提下實行企業經營,對放映工作的質量提高有一定推動作用。新中國成立初期影院票價屢次降低,甚至免費映出。1954年,根據中央指示,全省影院票價作出一定提高,平均票價首次突破0.15元,體現出企業經營方針下影院對工農群眾生活水平變化的回應。

最后,電影放映人員的思想教育取得重要成果。綜觀這一時期對電影放映人員的意識形態引導,可以看到發展社會主義電影事業、樹立不同于資本主義電影的思想觀念、重視電影的宣傳教育作用成為對放映人員思想教育的重點。就總體效果而言,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和改造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放映隊員的政治認識和社會主義思想覺悟得到提高。電影放映始終以政治宣傳為主,積極配合地方政治工作,在群眾中取得不錯反響。在經營思想改變后,電影放映在保證以政治宣傳為主要任務的同時,票房收入逐年提高,吸引了更多群眾走進影院,取得了更大的宣傳效果。在電影放映班中,思想政治課程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書面成績中,政治課程考試沒有不合格的情況;從思政課總結報告來看,該課程在提高學員的社會主義覺悟、培養共產主義道德品質方面質量較好。但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也暴露出一定問題。如一些放映隊員在政治宣傳中矯枉過正,在放映過程中再三解釋,影響了群眾的觀影體驗,引起群眾不滿。在電影放映班中,也存在選用蘇聯課本、學習蘇聯經驗,學員產生過“學的是蘇聯的東西,不容易接受”的情緒。還有些學員缺乏對政治學習重要性的認識,甚至長期存在“到班學習是‘充軍’”的想法。這些問題都為后續中共對電影放映人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經驗和教訓。

四、結語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文化事業改造是在廣大人民中掃除落后文化、發揚進步觀念的重要步驟。為使文化發展更符合社會需要,黨和政府對文化事業提出了普及第一、在普及基礎上提高的主張,確立了改造舊文藝、創造新文藝這一方向,建立了相應的文化管理體系和人員培養制度。針對舊中國的電影放映業,為達到工農兵群眾先看到電影、后看好電影的目的,黨和政府始終遵循著民族化、大眾化的發展道路,從制度、宣傳、人員等多方面入手,力圖全面改造舊中國電影放映業,建設新中國的人民文藝。

中國幅員廣闊,各地電影放映業發展差異極大,雖然根本性的國家意圖、政策方向相同,但各地的改造工作仍具有強烈的地域性特征。和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放映業改造類似,廣東地區的電影放映業改造有著政治先行的色彩,但也有自己的特點。首先,由于廣東毗鄰港澳,經濟發達,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私人投機分子等多方勢力在此深耕已久,關系錯綜復雜,電影放映業改造難度較大。其次,廣東電影放映業在新中國成立前主要依靠外商、僑商發展,為避免影響全行業的正常經營,黨和政府在改造過程中循序漸進,政策調整及時,方式靈活多樣,避免了“一刀切”的情況。最后,由于資本主義文化在廣東地區沁潤已久,影響較大,文化生態僅靠行政命令難以改變,由此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從根源上祛除了資本主義文化對電影放映業的消極影響。廣東電影放映業的成功改造為社會主義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和條件,同時也為文化事業建設積累了歷史經驗。

[向歲寒,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張麗紅)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Guangdong’s Film Screening

Industry in the Early Period of New China

Xiang Suihan

Abstract: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ilms were included as important ideological,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tools in the overall transformatio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national and regional cultural ecology. The main purpose of CPC’s transformation of the film screening industry in the early period of New China is to liberate film screening from the old society, making it serve the people, workers, peasants and soldiers, and coordinating with various political movements for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The 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of Guangdong’s film screening industry is mainly achieved through changing the source of films, accepting and transforming cinemas, and educating screening personnel. This not only ensures the prosperous development of Guangdong’s film screening industry, but also enables film screening to better serv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Guangdong’s film screening industry, we can see the complexity of regional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the gradual nature of the CPC’s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process, and its leadership in ideology through this period.

Key words: Guangdong; film screening industry; social transformation, cultural ecology

主站蜘蛛池模板: 自慰高潮喷白浆在线观看| 在线欧美日韩| 久久精品66|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的精品|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99资源在线| 色噜噜综合网|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色综合狠狠操|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AV老司机AV天堂| av手机版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日产AⅤ|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69免费在线视频|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天天综合亚洲|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午夜日本永久乱码免费播放片|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新SSS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免下载|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国产夜色视频|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成网站|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视频|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在线中文字幕网|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亚洲清纯自偷自拍另类专区| 谁有在线观看日韩亚洲最新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国产在线观看99|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性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久久美女精品|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日本a级免费|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在线观看的黄网|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亚洲第一成网站|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亚洲无吗淙合青草|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另类综合视频|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九九九精品视频|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免费福利视频网站| 亚洲乱强伦|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成人av大片在线播放| 亚洲不卡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欧美高清三区| av色爱 天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