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全面整頓與鄧小平“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思想的萌芽

2024-08-19 00:00:00宮正
紅廣角 2024年3期

【摘 要】1975年鄧小平臨危受命主持全面整頓,圍繞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進行一系列具有開創性的探索,強調中國“人口多”“還很窮、很落后”的具體國情,主張“路要靠自己走出來”;強調建設“四個現代化”,高度重視生產力的重要性;強調“科學技術叫生產力”“教育工作關系到整個現代化水平”;強調“利潤還是要抓的”,倡導遵循經濟活動的客觀規律;強調和平的發展環境的重要性,提出擴大進出口是一項“大政策”;強調加強黨的領導,發揚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的斗爭精神。這些重大探索初步地回答了關于現代化建設的客觀國情依據、生產力基礎、科技教育人才支撐、經濟建設規律、外部環境和對外貿易、政治保障等問題,是鄧小平關于“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思想的萌芽,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理論價值。

【關鍵詞】鄧小平;全面整頓;四個現代化;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

【中圖分類號】K27;D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6644(2024)03-0074-09

1975年主持全面整頓,是鄧小平波瀾壯闊的一生中的精彩篇章。鄧小平曾回憶:“說到改革,其實在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五年我們已經試驗過一段。”“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五年的改革是很得人心的,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可見,這一時期是連接“文化大革命”發生前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探索中的正確趨向和改革開放新時期的關鍵環節,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重要實踐淵源,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理論價值。鄧小平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提出了“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的重大命題,而且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關于中國推進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發展道路、戰略任務、政治保障等系列重要理論,對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應當看到,鄧小平關于“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思想的萌芽和1975年全面整頓這一歷史時期具有密切的聯系,但目前學術界對1975年整頓的歷史研究鮮有從這一視角切入。因此,在“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的當下,加強對1975年整頓的歷史考察,可以加深我們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淵源和豐富內涵的理解。

一、強調現代化建設要尊重客觀國情

鄧小平在1979年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的背景,一方面是基于中國當時人口眾多、生產力落后的客觀實際,另一方面是基于自己親身對國外實地考察得出的結論。“文化大革命”給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造成了巨大破壞,國民經濟建設遭到嚴重的沖擊,難以實現1964年三屆全國人大提出的在20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奮斗目標。鄧小平在1978年、1979年相繼赴日本、東南亞、美國等地考察,切身感受到了資本主義國家生產力和科學技術在戰后的迅猛發展,引發了強烈的憂患意識,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提出了“中國式的現代化”的命題。1979年3月23日,鄧小平在政治局會議上指出:“我同外國人談話,用了一個新名詞:中國式的現代化。到本世紀末,我們大概只能達到發達國家七十年代的水平,人均收入不可能很高。”不久,在理論工作務虛會上,鄧小平又強調搞現代化建設必須走自己的路,走中國式的現代化的道路,并指出中國式的現代化具有“底子薄”和“人口多,耕地少”兩個特點,要求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國情出發。鄧小平這一思想意義重大,是后來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以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重要淵源。

其實,1975年鄧小平主持全面整頓時就明確提出了現代化建設要尊重中國當時還貧窮落后的客觀國情。1975年1月,四屆全國人大的政府工作報告重申了三屆全國人大提出的國民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兩步走”的目標,即第一步在1980年以前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在20世紀內,全面實現“四個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前列,號召全國人民發奮圖強,用20多年時間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目標對于激發全國人民投身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對建設現代化強國的艱巨性和長期性的估計不足。鄧小平在主持整頓的過程中,以實事求是的精神直面基本國情和發展差距,對現代化的標準做出了客觀的分析。1975年6月,鄧小平在會見美國客人時指出:“所謂現代化水平,就是接近或比較接近現在發達國家的水平。當然不是達到同等的水平。在這個時期內還辦不到,因為中國有自己的情況,首先是人口比較多。”同年10月,鄧小平在會見英國客人時指出:“因為我們人口多,即使我們的生產能力和總產值達到了美國的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跟你們西方的水平還差一個很大的距離。說趕上西方,就是比較接近,至少還要五十年。這不是客氣話,這是一種清醒的估計。”鄧小平在這里其實已經改變了此前關于到20世紀末,也就是20多年之內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將這一期限延長了一倍。

鄧小平主持整頓時關于中國國情的客觀判斷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不僅可以激發全國人民奮起直追的決心和干勁,還能保持頭腦冷靜,客觀地認識具體國情,看到差距,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科學制定目標,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對此,鄧小平在1975年2月接待莫桑比克客人時指出:“制定一個國家的路線和政策,只能根據本國實際,別國的經驗只能作參考。路要靠自己走出來。”

二、揭示經濟建設和發展生產力對于現代化的重要性

鄧小平在總結中國社會主義道路探索過程中的歷史教訓時,深刻地指出沒有在理論上弄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一個重要原因。鄧小平理論對中國式的現代化一個重大的貢獻就是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論。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通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具備堅實的物質基礎,是建設現代化國家的題中應有之義。考察鄧小平在1975年主持整頓時的史實,可以發現貫穿各方面整頓工作的一個基本指導思想就是抓生產力,推動國家的現代化建設。

在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不斷滿足人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人的解放,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本來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但是在“左”傾錯誤的干擾下,“文化大革命”時期正常的經濟建設受到破壞。因此,恢復正常的社會秩序,發展國民經濟成為當時全國人民的強烈共識。1975年1月召開的四屆全國人大重申了三屆全國人大關于通過“兩步走”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獲得了全國人民的廣泛支持。鄧小平在1975年主持整頓時,將毛澤東的幾項指示進行了概括,提出了著名的“三項指示為綱”,鄧小平指出:“前一個時期,毛澤東同志有三條重要指示:第一,要學習理論,反修防修;第二,要安定團結;第三,要把國民經濟搞上去。這三條指示相互聯系,是個整體,不能丟掉任何一條,這是我們這一時期工作的綱。”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三項指示為綱”的提出體現了鄧小平的政治智慧和策略,強調“三項指示為綱”的整體論,實質上就是強調“把國民經濟搞上去”。也可以說“三項指示為綱”就是要打破“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桎梏,集中力量推動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

1975年3月,鄧小平在全國省、市、自治區黨委主管工業的書記會議上明確提出為“四個現代化”而奮斗是全黨全國的大局,旗幟鮮明地批判了“抓革命保險,抓生產危險”的錯誤認識。在會議上,鄧小平還深入分析了如何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的問題。針對鐵路問題這一嚴重影響國民經濟秩序的薄弱環節,提出了建立必要的規章制度,增強組織紀律性,反對派性等重要主張。值得注意的是,鄧小平在這次講話中還鮮明地強調了物質基礎和生產力對于生產關系的重要性。鄧小平指出:“現在學習毛主席關于理論問題的指示,限制資產階級法權,也要有個物質基礎,不然怎么過渡到共產主義?各取所需,是要有豐富的物質基礎嘛。這同‘唯生產力論’是兩回事。”在推動工業領域深入整頓的實踐中,在鄧小平的領導下,國家計委組織起草了工業發展條例,于光遠、鄧力群又對其內容不斷充實,最終形成了工業“二十條”,該文件明確提出經濟發展速度問題是一個重大而尖銳的政治問題,還強調沒有社會生產力的強大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這其實就是將推動工業和國民經濟建設,發展高度的生產力的意義提升到了“綱”的戰略維度,有利于抵制“左”傾錯誤對所謂的“唯生產力論”“業務掛帥”的錯誤批判,加快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鄧小平指示起草的《論全黨全國各項工作的總綱》更是從理論上闡釋了中國共產黨解放生產力的重要性,強調“革命就是解放生產力”。

可見,鄧小平在1975年主持整頓時就非常明確地強調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從中可以看出后來鄧小平所提出的社會主義本質論的思想萌芽,是鄧小平關于“中國式的現代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創造性地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重大命題

科學技術的應用以及所帶動的生產力的高速發展是現代化的鮮明特征,科學技術現代化是“四個現代化”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動力。鄧小平理論的一個重大論斷就是“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強調加快經濟發展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強調“沒有現代科學技術,就不可能建設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此外,鄧小平高度重視教育在科技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重要性,強調要想發展科學技術,不抓教育不行。回顧1975年鄧小平主持全面整頓的過程,可以發現這一時期鄧小平關于科技工作和教育工作的思考及實踐是改革開放后形成的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理論準備。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以原子能、信息技術、航天技術和生物工程等高科技的發明和應用為鮮明標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爆發,新科技革命極大地提高了勞動效率和生產力,世界上很多國家借助科技革命釋放的“紅利”加快了自身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后,中共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工作并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由于“左”傾錯誤的干擾破壞,“文化大革命”中各類科研機構受到沖擊,作為全國科技研究最高學術機構的中國科學院也成為“文化大革命”的重災區,導致大量關系國計民生的關鍵科技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影響了中國現代化事業的全局。對此,鄧小平在主持整頓時曾指出:“科學研究工作不走在前面,就要拖整個國家建設的后腿。科學研究是一件大事。”

1975年7月,在工交、軍隊系統整頓的同時,鄧小平提出了整頓中國科學院的要求,當時的中國科學院是集原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全國科協為一體,因此對中國科學院的整頓于整個科技戰線的整頓而言具有引領性的作用,也是1975年全面整頓的關鍵領域之一。在決定整頓中國科學院時,中共中央派胡耀邦等人到中國科學院并成立了中共中國科學院核心小組。胡耀邦等人在執行整頓、落實政策的過程中形成《科學院匯報提綱》。在特殊歷史背景下,《科學院匯報提綱》盡管數易其稿,最終還是未能頒布。不過,鄧小平在聽取匯報和會議討論的過程中作出指示,針對科學技術工作的重要性、科學研究規律、科技工作者的地位等問題發表了很多具有重大理論和現實意義的真知灼見,這是鄧小平科技理論形成的重要淵源。鄧小平指出要發揮科研工作者的積極性,為科研工作者創造良好的科研環境,還要加強科研人員的教育培養。鄧小平極富創造性地指出:“科學技術叫生產力,科技人員就是勞動者!”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征之一,就是在理論研究實現突破的基礎上,大量新技術運用在社會物質生產的各個層面,從而提高生產自動化的程度,極大地提高了勞動效率和生產力。因此,鄧小平關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重大命題深化了對科技和生產力之間關系的認識,展示了鄧小平對于科技現代化的高超洞察力和判斷力。

鄧小平在推動中國科學院整頓的過程中,還提出了和科技有著密切關聯的教育問題。鄧小平深刻地闡釋了科學技術研究工作和教育工作之間的密切關系,指出科研工作要想后繼有人,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教育。在聽取《科學院匯報提綱》時,鄧小平指出:“我們有個危機,可能發生在教育部門,把整個現代化水平拖住了。”“文化大革命”否定了新中國成立后的教育方針和教育路線,提出所謂的“兩個估計”,極大地挫傷了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當時一系列錯誤做法破壞了教育秩序,導致全國教育水平嚴重下降。教育部長周榮鑫在鄧小平的領導下進行教育戰線的整頓,盡管面臨極大困難,還是盡力地將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理念和政策在教育領域逐步推進,產生了積極的歷史影響。鄧小平在整頓期間指出:“教育工作關系到整個現代化的水平,今后二十五年發展遠景,關鍵是我們教育部門要培養人。”

可見,鄧小平在1975年主持全面整頓期間,從推動“四個現代化”建設這個戰略全局的高度,將科技領域和教育領域作為整頓工作的重心之一,傾注了大量心血,提出了大量創新的見解,特別是強調了科技、人才和教育工作對現代化的重要性,闡釋了科技、人才、教育之間的內在聯系,在“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的探索史上具有重要的價值。

四、倡導現代化建設要遵循經濟活動的客觀規律

鄧小平在1978年11月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針對“文化大革命”期間在“左”傾錯誤影響下的所謂“政治掛帥”,以政治空談淹沒一切,不尊重客觀的經濟管理規律,導致的官僚主義、機構臃腫、手續繁雜、效率低下等亂象,旗幟鮮明地要求全黨要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在管理制度上建立并實行責任制,號召全黨加強學習,學習經濟學、科學技術和管理知識,尤其要提高對現代化過程中的經濟建設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鄧小平在會議上提出:“要搞四個現代化,把社會主義經濟全面地轉到大生產的技術基礎上來,非克服官僚主義這個禍害不可。”“我們要學會用經濟方法管理經濟。”強調了客觀規律對現代化的重要性。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鄧小平在進一步總結社會主義建設歷史經驗教訓時,強調過去的重要教訓就在于沒有搞清楚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違背了客觀經濟規律。1985年4月鄧小平指出:“‘大躍進’、人民公社,就沒有按照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辦事。”鄧小平還站在思想路線的高度,深刻指出:“搞社會主義一定要遵循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也就是毛澤東同志概括的實事求是,或者說一切從實際出發。”

鄧小平作為“實事求是派”,一貫強調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實際,在1975年領導工業經濟領域的整頓實踐中就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由于“左”傾錯誤的影響,以往在實踐中大量行之有效的經濟管理制度被批判為“修正主義的管、卡、壓”,尊重價值規律的做法被指責為“利潤掛帥”。由于“制度無用”論大行其道,導致企業生產經營混亂,國家財政收入下降,1974年出現了1968年以來的第一次財政赤字。面對“左”傾錯誤干擾和嚴峻經濟形勢的雙重壓力,鄧小平展示出了實事求是的理論品格和政治勇氣。1975年6月,鄧小平指出:“現在把什么都說成是資產階級法權。多勞多得是應該的嘛,也叫資產階級法權嗎?搞生產究竟應當用什么東西作為動力?”鄧小平還明確表明社會主義也要重視積累,工業企業要重視利潤,他指出工業整頓后利潤還是要抓的,不增加點利潤,工業怎么能上去。

基于這種尊重經濟規律、尊重客觀實際的理念,在鄧小平的主導下,1975年的整頓在工業企業和財政金融方面實行一系列尊重經濟規律的舉措。比如在工業領域和財政領域,不僅形成了指導整頓的綱領性文件“工業二十條”,國務院各部門還在企業管理、基本建設管理、物資管理、物價管理、勞動管理、財政管理等領域出臺了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條例,產生了明顯的成效。比如在財政金融領域的整頓過程中,財政部黨組明確強調要劃清社會主義積累和“利潤掛帥”的界限,并且在中央機關中率先撤銷“五七干校”,讓大批專業的財政干部恢復工作。財政部和人民銀行還制定了《關于整頓財政金融的幾個問題》,其中針對企業虧損嚴重的局面,要求必須對虧損企業進行清理,限期扭虧為盈,建立經濟核算制度。這些舉措不僅在當時恢復經濟秩序和企業生產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體現了鄧小平關于現代化建設和經濟工作一定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的重要思想。

五、強調和平的發展環境對于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性

鄧小平早年赴法國勤工儉學,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也多次出國訪問,具有開闊的世界眼光。習近平高度評價鄧小平的戰略思維,“總是站在國內大局和國際大局相互聯系的高度審視中國和世界的發展”。鄧小平在提出并謀劃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的時候,清楚地意識到中國和西方發達國家在現代化程度上還存在較大差距,同時基于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科學判斷,推動了建立經濟特區和沿海港口城市以及開發海南等重大開放政策的出臺。1985年4月,鄧小平明確指出:“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意義,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孤立起來,閉關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強國際交往,不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先進科學技術和資金,是不可能的。”

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科學技術迅速發展。但中國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左”傾錯誤的干擾,“四人幫”批判所謂“洋奴哲學”“爬行主義”,不斷制造事端,反對向西方國家引進技術設備項目,加大了中國和西方在一些科技領域的差距,延緩了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在這種形勢下,鄧小平于1975年整頓時,基于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外部環境和對外關系,關于世界局勢和對外貿易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見,對鄧小平的對外開放思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首先,鄧小平強調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在當時美蘇爭霸的國際格局下,鄧小平在外交工作中堅持反對霸權主義,主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比如,1975年5月出訪法國時,鄧小平指出:“我們希望有一個較有利的國際條件,以便進行我們的建設事業。”1975年8月,鄧小平在會見美國客人時也強調中國不希望打仗,需要一個比較好的國際環境發展自己。

其次,鄧小平強調要正確看待自力更生和開展對外貿易的關系,反對將兩者割裂起來。早在1956年,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就強調要處理好中國和外國的關系,認為向外國學習的口號是對的,并要求學習一定要與中國實際相結合。1975年8月,鄧小平在會見美國客人時指出:“我們立足于自力更生,就是依靠自己積累資金,建設自己的國家。但自力更生不意味著閉關自守,不意味著是一種保守主義。”此外,鄧小平在主持整頓期間,還科學地做出判斷——隨著中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對外貿易的規模會越來越大。

鄧小平基于中國和西方發達國家在一些科技領域的差距,提出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擴大進出口是一項重大政策。1975年8月,在國務院討論《關于加快工業發展的若干問題》時,鄧小平對這個文件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指導意見,其中一條就是:“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擴大進出口。可以考慮同外國簽訂長期合同,引進他們的技術裝備開采煤礦,用煤炭償付。這是一個大政策。”

六、強調加強黨的領導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也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根本保障。鄧小平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高超的政治判斷力,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始終強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強調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鄧小平鄭重指出:“事實上,離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誰來組織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誰來組織中國的四個現代化?”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是開展現代化建設的前提,而堅持黨的領導不僅可以確保現代化道路的正確方向,還可以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鄧小平多次強調安定團結的重要性,強調中央要有權威,強調正確的政治路線要用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障。

考察1975年鄧小平主持全面整頓的歷史,可以發現鄧小平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發揮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在具體整頓工作中的組織力和斗爭精神作為推進整頓工作的基本原則和重要路徑。

把中國共產黨的整頓作為1975年推動各領域整頓的中心環節。“文化大革命”中的“全面奪權”“反潮流”等倒行逆施嚴重沖擊了中共的組織機構和正常活動,這是導致工交、農業、文藝政策、軍隊等領域出現混亂的重要原因。隨著整頓的深入,鄧小平提出了全面整頓的主張,也就是將毛澤東提出的軍隊要整頓拓展為全方位的整頓。鄧小平在農村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農業、工業、文藝政策、科學技術等各方面都要整頓,而且強調這些都向毛主席匯報并取得了毛主席的贊同。鄧小平明確指出:“整頓的核心是黨的整頓。只要抓住整黨這個中心環節,各個方面的整頓就不難。”東西南北中,黨政軍民學,黨是領導一切的。1975年的全面整頓將整黨作為中心環節,可謂抓住了主要矛盾,起到提綱挈領、綱舉目張的作用。

其一,把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反對派性作為開展整頓的首要任務。鄧小平針對“文化大革命”中各類造反派大搞宗派主義、山頭主義,導致經濟生產等領域出現混亂的派性問題,旗幟鮮明地提出要加強黨的領導,恢復黨的優良作風。鄧小平指出:“相當一部分地方黨的領導沒有建立起來,黨的領導削弱了。各級都有這個問題。沒有黨的領導怎么行?黨講話不大靈怎么行?”可見,鄧小平在主持整頓中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強調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維護黨的團結統一,恢復黨的優良作風,反對派性,鏟除“腫、散、嬌、奢、惰”的不良風氣。

其二、把建立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發揮黨員干部的斗爭精神作為開展整頓的重要抓手。在主持整頓過程中,鄧小平反復強調領導班子的重要性,指出一個大隊、一個公社、一個縣的領導班子特別重要,尤其是一個強有力的縣委的極端重要性,“一、二把手敢字當頭,就可以把隊伍帶起來”。實踐表明,鄧小平提出的這種敢字當頭、不怕打倒的斗爭精神在推進整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破解了很多地區和單位長期積累的“老大難”問題。

七、結語

綜上所述,鄧小平在1975年主持全面整頓時將實現“四個現代化”作為戰略目標來謀篇布局,在極大的困難下,深入思考了關于開展現代化建設的客觀國情依據、生產力基礎、科技教育人才支撐、經濟建設規律、外部環境和對外貿易、政治保障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并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舉措。盡管鄧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頓最后被迫中斷,但是這一過程中關于中國現代化事業相關問題的思考和探索,為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提出并開拓“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提供了必要的準備和醞釀。在改革開放的歷程中,鄧小平相關的思想也在不斷生長,最終走向成熟,成為中共在探索中國式現代化實踐過程中的寶貴精神財富。因此,全面把握鄧小平在1975年主持全面整頓、探索“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的歷史意義就具有重要的價值,有助于我們當前更好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第一,鄧小平主持下的1975年全面整頓,是中共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承前啟后的一個重要階段。探索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共的歷史任務,民主革命的勝利為實現現代化奠定了基本前提,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提出并啟動了“四個現代化”,但是由于“左”傾錯誤的干擾,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遇到重大挫折。1975年整頓的重要目標,就是要在艱難的環境中重啟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最大可能地掙脫“文化大革命”給現代化帶來的阻力。而且,鄧小平在整頓過程中實現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創新。盡管整頓被迫中斷,但是這種探索在鄧小平1977年復出后又重新啟動。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一直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中國共產黨推進現代化的各項實踐,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對1975年成功經驗的恢復和發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恢復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為在更大空間探索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思想和政治的前提,繼而鄧小平在1979年正式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并逐步形成內涵更加豐富的一系列理論。重溫1975年的這段歷史,不僅可以對中共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圖景有一個更全面的把握,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分認識到中國式現代化的艱辛曲折以及中共建設現代化國家的強大決心。

第二,鄧小平在1975年全面整頓體現的基本邏輯是尊重實際、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中共的思想路線,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分析這一過程中曾遇到過的困難和挫折,可以發現有些是客觀因素,而更主要的因素是源于不切實際、急于求成的“左”傾錯誤。鄧小平領導整頓的根本指導思想和基本工作方法就是實事求是,尊重客觀國情,遵循客觀規律,采取科學的工作方法。習近平指出:“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反復證明,只有制定符合實際的政策措施,采取符合實際的工作方法,黨和人民事業才能走上正確軌道,才能取得人民滿意的成效。”因此,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但我們依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所以,我們必須深入研究并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時代特征和社會規律,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基本路線,實現高質量發展,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

第三,鄧小平在1975年全面整頓過程中所體現的鮮明特點,是重視科技和教育以及相關的制度配套在推進現代化事業中的作用。1975年整頓是全面的,這不僅體現在涉及多個領域,還體現在涉及戰略和策略、思想和實踐、內部和外部、技術和制度等多重維度。歷史地看,鄧小平在全面整頓中最具理論創新性和革命性的思想,就是關于科學和科技工作者對于現代化的重要性的論述。重溫鄧小平主持全面整頓的歷史實踐,可以看出其中貫穿著對科學技術以及人才和教育的關注。鄧小平的這一思想在當時“左”的環境下具有極大的理論勇氣和思想遠見,可謂抓住了現代化的“牛鼻子”,深化了中共對發展生產力的理解,是后來提出科教興國戰略的歷史淵源。而且,鄧小平還看到了發展科技的制度保障的問題,強調了建立科學合理的按勞分配、科研管理、企業科研機構、責任制等制度建設的重要性。習近平指出:“要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要根據科技發展新趨勢,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人才培養模式,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培養急需人才。”因此,我們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必須堅持科技、教育、人才工作整體推進,堅持改革創新,進而發展出可以充分調動創新活力的新質生產關系。

[宮正,法學博士,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黨委委員、教育長、副教授]

(責任編輯:楊宇斌)

The All-round Rectification in 1975 and the Emergence of Deng Xiaoping’s Idea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Gong Zheng

Abstract: In 1975, Deng Xiaoping took charge of the All-round Rectification at a critical moment. He initiated a series of pioneering explorations around the goal of “Four Modernizations”. He emphasized that Chinese national conditio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huge population” and “poor and backward”. He advocated for the necessity of “walking the path on our own”. He highlight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and placed great importance on productivity. He stressed th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titute a productive force” and that “education is related to the overall level of modernization”. He emphasized that “we need to focus on profits” and advocated for adherence to the objective laws of economic activity. He underscored the significance of a peacefu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proposed that expanding imports and exports was a “major policy”. He emphasized that w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and promote the fighting spirit among leading members and Party members. These significant explorations provided preliminary addressed questions abou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such as the foundation of productivity, the support from science,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talents, the laws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foreign trade, and political guarantees. It is the emergency of Deng Xiaoping’s idea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bearing significan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oretical value.

Key words: Deng Xiaoping; All-round Rectification;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Chinese Modernization path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n第二区国产精品| 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久久视精品|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乱视频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麻豆a级片|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国产特级毛片| 夜夜爽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日本影院一区|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部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女同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性视频网站|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AV电影在线播放| 黄色在线网| 91九色国产porny| 国产欧美日韩va|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成人在线小视频| 在线观看无码av免费不卡网站|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毛片网站在线播放| 99热这里只有精品5| 精品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毛片免费看|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欧美天天干| 一级片一区|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免费可以看的无遮挡av无码|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欧美午夜网|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色亚洲| 九一九色国产| 99热线精品大全在线观看|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在线观看91香蕉国产免费| 美女一级毛片无遮挡内谢|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亚洲综合香蕉|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国内自拍久第一页| 欧美色视频日本|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99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原创第一页在线观看|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欧美精品1区2区| 亚洲天堂久久久| 亚洲国产清纯|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日日拍夜夜操|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影院一区二区h| 99资源在线|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精品人妻AV区| 青青国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