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痛,是兒科門急診的“常見病”。小朋友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很難清晰、準確地描述自我感受。大多數情況下,患兒只會捂著肚子說“痛”。而嬰幼兒則可能因為疼痛而哭鬧不止,這會讓家長既著急又束手無策。那么,引起孩子腹痛的原因有哪些?不同病因導致的腹痛,應該怎么治療呢?
引起兒童腹痛的病因可輕可重
能夠導致兒童腹痛的原因很多。病情較輕的,可能是大便干結、消化功能紊亂引起的腸痙攣,運動不當導致的肌肉拉傷等原因引起。嚴重的情況下,腹痛可能是腸套疊、急性闌尾炎、腸梗阻等急腹癥的癥狀。這類患兒如果不能及時采取正確的治療措施,有可能危及患兒生命。還有一些疾病,比如急性胃腸炎、泌尿系感染等,也會導致肚子痛。對于這些患兒,同樣需要盡早明確診斷、規范治療,才能幫孩子縮短病程,盡早解除疼痛等不適癥狀。
病情危急的急腹癥
1.腸套疊
腸套疊多見于2個月~2歲的嬰幼兒,表現為突然發作的、劇烈且有規律的陣發性腹痛。患兒腹痛時哭鬧不安,雙腿向腹部蜷縮,疼痛持續10~20分鐘后有所緩解,患兒停止哭鬧,恢復安靜或入睡。間歇5~10分鐘或更長時間后,腹痛再次發作。該病可伴有嘔吐、血便等癥狀,嚴重者可并發腸壞死或腹膜炎。
如果患兒在發病的48小時內全身情況良好,腹部不脹、無并發癥,可遵醫囑給予灌腸復位治療。如果患兒的病程超過48小時,或病情嚴重、出現并發癥,則應進行手術治療。
2.急性闌尾炎
急性闌尾炎最典型的癥狀是轉移性右下腹疼痛,即疼痛感從臍周開始,逐漸轉移至右下腹。患兒發病初期常有惡心、嘔吐、低熱或中等程度發熱等表現,部分患兒會出現腹瀉、尿頻、尿急等癥狀,病情嚴重時可發生闌尾穿孔、彌漫性腹膜炎。兒童的發育不完善,免疫力低,炎癥進展速度快,因此確診急性闌尾炎后,原則上以手術治療為主。
3.腸梗阻
腸梗阻指腸道被阻塞或壓迫,使內容物無法順利通過腸道。該病的主要癥狀包括進行性加重的腹部脹痛,伴有嘔吐,嘔吐物可能含有膽汁或糞樣內容物,停止排便、排氣等。嘔吐后,患兒的腹部疼痛會暫時減輕。但是三四個小時后,疼痛感會再次加重。如果治療不及時,該病可能發展為腸壞死、中毒性休克,危及患兒生命。
根據病因,腸梗阻可分為機械性腸梗阻、動力性腸梗阻以及血運性腸梗阻三種類型。治療方案須根據梗阻原因和病情嚴重程度而定。保守治療方式包括禁食、胃腸減壓、輸液,可配合針刺、中藥等中醫治療。機械性完全性腸梗阻一般須手術治療。
腹痛其他常見病因
1.急性胃腸炎
急性胃腸炎是由飲食不當、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的胃腸黏膜急性炎癥,可導致腸道黏膜充血、水腫,引起腹疼、腹瀉、嘔吐等癥狀。疼痛部位主要為中上腹或肚臍周圍。部分患兒有發熱、食欲減退等癥狀。
患兒可在醫師指導下對癥使用抗感染藥物、補充鋅劑,服用蒙脫石散、益生菌等,同時口服補液鹽或靜脈補液,預防脫水。兒童急性胃腸炎容易發生脫水、電解質紊亂,家長應密切觀察患兒的精神狀態、尿量等,并及時和醫師進行溝通。
2.腸系膜淋巴結炎
腸系膜淋巴結炎多發于7歲以下兒童,可由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患兒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史。該病的主要癥狀為急性或慢性腹痛、發熱、惡心、嘔吐、腹瀉等。患兒的腹痛位置不固定,多見于右下腹及臍周。腹痛性質不一,多為間歇性、陣發性腹痛。部分患兒為持續性腹痛,程度大多不劇烈。
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屬于自限性疾病。如果病情輕微,在進行對癥治療的基礎上,保證患兒充足休息、飲食清淡,病情可在1~4周內自行緩解。如果病情嚴重,應遵醫囑給患兒進行抗菌、抗病毒治療。
3.泌尿系感染
兒童泌尿系感染可引起發熱、腹痛、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如果罹患急性腎盂腎炎,由于腎包膜急性伸張、繃緊,可引發急性腰腹痛伴肋脊點壓痛、腎區叩擊痛。患兒應遵醫囑足量、足療程應用抗生素進行抗菌治療。同時,家長應注意患兒的個人衛生,讓其多飲水、多排尿、多休息。
4.呼吸道感染
嬰幼兒及兒童發生上呼吸道感染時,在發病早期常伴有急性腹痛,多為臍周陣發性疼痛,無壓痛。大葉性肺炎、胸膜炎患兒,可能由于炎癥刺激膈肌,出現腹痛。患兒確診后,應遵醫囑進行對癥治療。
5.功能性腹痛
功能性腹痛指腹痛癥狀持續至少2個月,每個月至少發作4次,沒有器質性病變或生化指標異常的功能性胃腸病。腹痛部位多在臍周或臍上部近腹正中線,多為隱痛或鈍痛,不處理可自行緩解。在腹痛間歇期,患兒的表現正常。
目前醫學界認為,兒童功能性腹痛可能與胃腸動力紊亂、內臟高敏感性、黏膜免疫功能改變、腸道菌群變化及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功能異常、精神心理因素、應激性事件等相關。可通過藥物治療和精神心理干預,減輕患兒的疼痛感和緊張情緒。
6.便秘
如果患兒發生便秘,糞便干結粗大,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腹痛。腹痛部位多在左下腹或肚臍周圍,為痙攣性疼痛,有時疼痛劇烈。觸摸患兒左下腹,可摸到硬塊狀物。給患兒使用通便藥物,增加膳食纖維攝入,保證足量飲水和適量運動,進行排便習慣訓練,可有效緩解便秘。
7.運動性腹痛、運動拉傷
兒童的肌肉力量差,運動基礎薄弱,進行劇烈運動后容易發生腸痙攣、肌肉痙攣等,引發腹痛。這類腹痛通過及時休息、輕柔按摩腹部可以緩解。運動不當造成的肌肉拉傷,也可能導致腹痛。這種情況下,孩子通過休息可以自愈。如果疼痛持續24小時得不到緩解,應及時就醫處理。
給家長的應對建議
1.觀察癥狀
孩子出現腹痛后,如果同時存在以下癥狀,應盡快帶其前往兒科急診就診:哭鬧不止或精神狀態差;持續性右上或右下腹疼痛、劇烈腹痛;吞咽困難、持續嘔吐;慢性腹瀉、嚴重腹瀉、夜間腹瀉、便血;不明原因發熱;肛周膿腫、肛周皮贅、肛瘺;非自愿性體重下降、生長發育遲緩等情況。
2.觸摸腹部
讓孩子平躺在床上,雙膝屈曲,兩臂放松。家長微微彎曲手指,輕柔地觸摸孩子的腹部。如果腹部緊繃、僵硬,觸摸時疼痛加重,或孩子抗拒觸摸腹部,多屬于器質性病變,應第一時間帶患兒就診。此時不能為患兒熱敷、按摩,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