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綿延約200公里的龍泉山脈,分隔了岷江與沱江水系,也自然分開了成都平原與川中丘陵。看桃花、游農家樂、吃柴火雞,是老成都人記憶中最熟悉的龍泉山印象。
當橫跨成都境內五個區(市)縣的龍泉山脈迭代成為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捧出成都的“城市綠心”,龍泉山的生態價值漸次轉化成為成都人最新潮的綠色生活體驗,被打上跨越四季、縱貫24小時的各色關鍵詞:觀猛禽、露營、山地越野、看日出日落、夜爬龍泉山……甚至“生造”出成都版“鐵人三項”熱詞,把在龍泉山上親近自然的浪漫生活方式納入其中。
在公園“追雪山”
成都是世界上唯一能遙望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萬級人口城市。公元764年,杜甫在成都寫下“窗含西嶺千秋雪”的名句,1260年后的今天,具象為“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的閃亮名片。巍峨的亙古雪山與繁華的現代都市輝映,遙相呼應著歷史深處的浪漫詩意。
“第一次在成都市區拍到雪山是在2017年6月5日清晨,我記得很清楚。”說起那次的經歷,攝影愛好者廖鐵軍依然難掩興奮。為了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和記錄城市的風貌,攝影師通常喜歡選擇高點捕捉城市中建筑物的層次感和空間感,那天,廖鐵軍把機位定在九眼橋一個小區樓頂,本來計劃拍攝日出朝霞的城市美景,沒想到居然拍到了貢嘎雪山。“當時只知道自己拍到了雪山,很激動,但并不知道是貢嘎雪山。”廖鐵軍把照片分享給朋友后,才得知自己“中了頭獎”,“在成都這座人口上千萬的城市,可以遙望230公里之外的蜀山之王——貢嘎山,很震撼。”
“就是因為這張照片,通過朋友介紹,我加入了‘在成都遙望雪山’微信群。”進入群里,廖鐵軍才發現原來有這么一大群熱愛雪山的人,已先行一步在了解和追逐雪山。微信群是大家交流拍攝經驗的“大本營”,“2018年3月,群里的朋友說,在四川天府新區合江鎮丹景山村修了一個觀景臺,處于龍泉山脈環山公路,視野不錯,應該可以拍到雪山,建議我去看看。”經過踩點,廖鐵軍確定這里是拍攝雪山的難得機位,“獅子寶觀景臺海拔700米左右,斷崖式的位置特點,前面沒有任何遮擋,視野非常開闊,能俯瞰正在發展中的四川天府新區,城市表達也很豐富。”
從2018年4月至12月,廖鐵軍開始堅持駐守獅子寶觀景臺追逐雪山。為了追求最佳拍攝效果,夏季清晨5點他就從家出發,6點前到達觀景臺。總結拍攝經驗,良好的天氣情況是關鍵,通常春夏交替到仲秋時節,每遇雨后乍晴,天氣通透,再伴有海拔7000米左右的高云層,陽光映射,云霧環繞“日照金山”,城市光影錯落于下,便是攝影師們翹首以待的最美景致。直至今日,這里依然是他拍攝雪山的重要之地,“現在獅子寶觀景臺已是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最火的打卡點之一,打造了全景玻璃棧道,加上200多米的高差,可以在不同高度找到機位。”廖鐵軍說。
隨著在龍泉山記錄雪山的深入,廖鐵軍發現在龍泉山上適合拍攝雪山的點位還有很多,“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規劃修建了很多觀景臺、停車場、步道等配套設施,為攝影愛好者提供了更多便利。比如,涼風埡是龍泉山上的一個制高點,成都市區全景和西面的一排雪山能一覽無遺;新見·書山能完美地拍攝到東安湖體育公園、339電視塔和雪山同框的景色。”
“每次到龍泉山拍照,即使沒有拍到雪山,但看到整個城市和郁郁蔥蔥的自然風光,也會感到非常舒服。”追逐雪山,記錄城市,廖鐵軍希望通過自己的照片,讓更多人了解成都的魅力。
“新見”鄉村振興
廖鐵軍提到的新見·書山,位于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生態游憩區,龍泉驛區同安街道紅旗村4組,王家灣川西林盤的一處山間平地上,兩層半高白色絳紅相間的建筑體掩映于翠林中,是龍泉山精品觀光環節重要節點之一。
新見·書山創始人程科是地地道道的成都人,曾經在云南大理、麗江經營特色民宿。“我對民宿的理解是做自然場景的疊加,民宿是把一個美好的自然場景,用商業方式展示出來的最好載體之一。”受到在云南4年民宿經營經驗啟發,程科萌生了回家鄉創業的想法,希望在成都周邊找到一處地方打造民宿。
“龍泉山距離成都中心城區約30公里,交通便利,有很強的區位優勢,同時還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可以遠眺杜甫筆下‘窗含西嶺千秋雪’的壯觀景象,2019年勘查選址的時候,我認為龍泉山是最優選擇。”程科說。
紅旗村處于龍泉山深處,海拔700多米,村民以前以水果種植為主,收入來源較為單一。同安街道以紅旗村的桃花和川西林盤保護項目建設為規劃,與程科投資選址的想法要求不謀而合,通過各方推介,新見·書山就在王家灣林盤落戶了。由政府出資打造大環境,業主自主經營新場景,通過林盤打造、民宿聚集形成一三產業互動,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結合川西林盤優越的自然環境,在原來民宿業態的基礎上,又疊加了文化屬性,打造為一個森林圖書館,正好契合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這個大的場景邏輯。”程科說,從小生活在成都,無數次爬過龍泉山,每每“身在此山中”,都有新鮮感和驚喜,“新見”概念因此清晰——希望每一次來龍泉山都是新的遇見,遇見“新的人”,發現“新的景”,經歷“新的事”,“新見·書山”于是誕生。
程科介紹,民宿項目是以圖書館為主體,同時聚合飲茶、品酒、美味、民宿、健身等多主題的復合功能型旅游文化地,舉辦各類讀書會、文創手作等活動,豐富鄉村歷史文化底蘊,也讓游客能夠在這里深度體驗山水。“最直觀的改變,是人變多了。”程科說,在龍泉山清晰可見雪山的天數每年有70多天,成都很多攝影師就會來新見·書山后面的觀景臺拍攝。“龍泉山不僅受風光攝影師的偏愛,現在,龍泉山更像是成都這座城市的大花園,比如高峰時期,在新見·書山看日出的有1500人左右。”程科介紹,隨著消費客流的不斷增加,2021年開業以來,年營業收入達到600萬元~800萬元。新業態的進入,讓山村煥發新的活力,為農村生態、鄉村振興帶來了新的轉變。“我們固定的工作人員大部分是當地居民,可以獲取工資。以房東曾桂生老人為例,不僅有房屋租金收入、果園流轉經營收入,我們生意比較忙的時候,周末、節假日還可以來兼職。”
“城市綠心”“碳”新路
以“世界級品質的城市綠心、國際化的城市會客廳、市民游客喜愛的生態樂園”總體定位,成都啟動總面積1275平方公里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設,城市與自然相融的美好圖景在此徐徐展開。
“管委會以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引領,利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推動產業布局優化和轉型升級,協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管委會規劃建設部負責人姚超倫介紹,通過“美麗山水引進生態項目、生態產業反哺美麗生態”的“共富”模式,累計實現龍泉山增綠增景28萬畝、區域森林覆蓋率提升6個百分點,年均釋放氧氣88.9萬噸;記錄的動植物增加571種、達到1724種,龍泉山已成為全球猛禽南北遷徙大通道上重要補給點。通過打造丹景臺、龍泉山高空棧道等特色景點,舉辦“天府龍泉山”系列賽事活動,引流聚人,今年以來,共吸引約3500萬人次到龍泉山體驗游覽。
厚植綠色生態本底是夯實生態價值轉化的基礎支撐。“聚力‘有綠可轉’,以實施重大生態項目為牽引,完成7萬畝國家國土綠化試點項目建設任務,并于2022年啟動建設總規模56.6萬畝、總投資125億元的國家儲備林項目。同時開展基礎課題研究,基本摸清龍泉山生態資源‘底數’。”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管委會生態事業部負責人馮毅介紹,通過構建全省首個跨行政區域的生態價值核算指標體系,并以2020年為基準年,核算出區域生態價值為641億元,實現生態產品可量化、可計價。
多維度拓寬生態價值轉化實現路徑是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有力探索。“我們以低碳農林、旅游休閑、大健康三大產業為主導的‘3+X’低碳產業體系,推動龍泉山生態文旅消費帶成型成勢,目前累計發布重大生態文旅項目13個、總投資560億元,培育壯大龍泉驛水蜜桃、金堂油橄欖等名特優農副產品。”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管委會新經濟和區域合作部負責人馬璐介紹,下一步將聚力打造“天府龍泉山”業態矩陣,進一步引入市場主體,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低碳消費場景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