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新輔助內分泌聯合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治療局部晚期前列腺癌對患者前列腺特異抗原(PSA)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水平的影響及安全性。方法 選取德宏州人民醫院泌尿外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收治的70例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5例。對照組患者予以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試驗組患者先予以最大限度新輔助內分泌治療,后行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術后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比較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治療前和術后1年血清PSA、VEGF水平,治療前和術后6、12個月生存質量,術后1個月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隨訪期間生化復發情況。結果 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均P<0.05),兩組患者留置導尿管時間、術后48 h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與治療前比,術后1年兩組患者血清PSA、VEGF水平均降低,且試驗組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與治療前比,術后6、12個月兩組患者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體系之前列腺癌量表(QLICP-PR)評分均逐漸升高,且術后6、12個月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隨訪期間,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和生化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結論 新輔助內分泌治療聯合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可以縮短手術時間并減少出血量,有效降低患者體內PSA、VEGF水平,減少手術并發癥的發生,降低復發率,提高生存質量。
【關鍵詞】局部晚期前列腺癌 ; 新輔助內分泌治療 ; 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 ; 前列腺特異抗原 ;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中圖分類號】R73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14.0067.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14.022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指的是腫瘤突破了前列腺包膜,侵犯精囊或鄰近組織,和/或合并有區域淋巴結轉移,無遠處轉移的前列腺癌。臨床中常給予這類患者根治術治療,因采用腹腔鏡技術進行手術治療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勢,因此在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臨床治療中應用廣泛,但由于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腫瘤分化程度較高,單純手術治療的遠期療效并不理想,患者容易出現復發情況[1]。隨著臨床研究不斷深入,有研究發現在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前可先進行新輔助內分泌治療,對患者機體中的雄性激素進行調節,有助于縮小腫瘤體積,甚至降低腫瘤分期,更有利于患者后續手術治療效果[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局部晚期前列腺癌行新輔助內分泌治療聯合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德宏州人民醫院泌尿外科2018年
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收治的70例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5例。對照組患者年齡54~66歲,平均(59.45±2.45)歲;病程1~4年,平均(1.70±0.54)年;文化程度:專科以下
19例,??萍耙陨?6例。試驗組患者年齡53~67歲,平均(59.37±5.48)歲;病程1~3年,平均(1.69±
0.46)年;文化程度:專科以下18例,??萍耙陨?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⑴符合《中國前列腺癌外科治療專家共識》 [3]中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相關診斷標準;⑵肛指檢查發現有非常堅硬結節或者硬塊;⑶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等待、排尿不暢、血尿等,部分伴有腰骶部、盆腔疼痛、肛門墜脹等癥狀。排除標準:⑴合并心、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⑵存在神經源性膀胱病史;⑶存在遠處轉移。本次研究通過德宏州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和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與手術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干預,于前列腺穿刺后2~12周進行根治術治療:取15°~20°頭低腳高仰臥位、臀部墊高,常規消毒鋪巾,預留F16雙腔氣囊尿管。取臍下腹正中3 cm切口,切開各層組織后以自制球囊充氣建立腹膜外操作空間、以“四孔法”完成手術。分離恥骨后間隙、清理表面脂肪留作病檢,顯露恥骨前列腺韌帶、盆內筋膜返折、閉孔神經等結構,分別于兩側自膀胱頸至前列腺尖部打開盆內筋膜,縫扎背伸靜脈叢(DVC),顯露膀胱頸后唇后完全橫斷膀胱頸,于膀胱頸后方分別顯露并離斷雙側輸精管及精囊,以精囊及狄氏筋膜為標志向尖端游離,兩側前列腺側蒂以Hem-o-lok分束夾閉后剪斷至尖部,切斷DVC、充分游離前列腺尖端并顯露尿道,于尖端遠端剪斷尿道,按需重建膀胱頸、吻合遠端尿道及膀胱。分側探查并以閉孔神經、髂血管為標志清除淋巴脂肪組織留作病檢。術區置負壓引流管引流后縫合切口。術后密切關注患者引流液的性質、顏色、量,觀察患者尿管通暢情況,及時予以針對性治療,常規行抗感染、止痛等治療。
給予試驗組患者新輔助內分泌治療聯合腹腔鏡根治術治療,患者接受最大限度全雄激素阻斷新輔助內分泌治療:口服比卡魯胺片(上海朝暉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4085,規格:50 mg/片),50 mg/次,1次/d;皮下注射醋酸戈舍瑞林緩釋植入劑(AstraZeneca UK Limited,注冊證號HJ20160259,規格:3.6 mg),3.6 mg/次,1次/28 d,治療6次后行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治療,手術治療同對照組,術后對兩組患者定期隨訪1年。
1.3 觀察指標 ⑴圍術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留置導尿管時間及術后48 h疼痛程度,應用視覺模擬量表(VAS) [4]疼痛評分評估疼痛程度,操作者使用刻度尺讓患者明確表示自己疼痛程度對應的位置,刻度代表相應的分值,總分10分,分值與疼痛程度呈正相關。⑵前列腺特異抗原(PSA)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水平。治療前、術后1年采集患者靜脈血3 mL,以3 000 r/min的速度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山東歐陸商貿有限公司,型號:DS-452)檢測PSA和VEGF水平。⑶生存質量。于患者治療前及術后6、12個月時,使用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體系之前列腺癌量表(QLICP-PR) [5]評價患者生存質量,評估內容包括軀體功能(7個條目)、心理功能(12個條目)、社會功能(6個條目)、疾病共性癥狀/副反應(7個條目)4個維度,共32個條目,各條目分值為
1~5分,滿分為160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生存質量越好。⑷并發癥及復發情況。對比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并發癥(尿失禁、出血、尿瘺)發生情況,并發癥總發生率為各項并發癥發生率之和。隨訪1年,統計兩組患者生化復發情況,監測PSA指標水平,將PSA水平連續兩次>0.2 ng/mL定義為生化復發[6]。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首先采用S-W法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取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不同時間點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比較 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者留置導尿管時間、術后48 h VAS疼痛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PSA、VEGF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比,術后1年兩組患者血清PSA、VEGF水平均降低,且試驗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比較 與治療前比,術后6、12個月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均逐漸升高,且術后6、12個月試驗組患者的生存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及生化復發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和生化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3 討論
針對前列腺癌,手術治療是切除病灶的直接方法。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是治療局限性前列腺癌的金標準,但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針對手術是否能夠直接切除患者病灶仍存在疑慮。若無法徹底根除腫瘤,容易造成疾病復發,導致患者死亡,加之患者腫瘤分期較晚,病情嚴重,解剖層次混亂,存在局部嚴重粘連,增加手術困難。
隨著對腫瘤本身認識的不斷更新、抗腫瘤藥物的不斷更新迭代,有研究認為在手術前進行內分泌輔助治療,可以縮小高危前列腺癌腫瘤體積,為后續手術治療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間,提高手術根治性切除的效果,從而降低術后淋巴結累及率、提高病理降期率[7]。本研究中采取全雄激素阻斷新輔助內分泌治療,主要應用比卡魯胺和戈舍瑞林兩種藥物,其中比卡魯胺是一種非甾體類抗雄激素藥物,通過與雄激素受體結合,抑制雄激素對前列腺細胞的生長和調節能力,抑制前列腺腫瘤細胞的生長,同時可誘導前列腺癌細胞凋亡;戈舍瑞林屬于天然促成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合成類似物,可有效抑制患者垂體功能,減少促黃體生成素的分泌,引起血清中睪酮水平下降,從而導致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瘤體縮小,有助于后期的手術治療[8]。本研究中,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但兩組患者留置導尿管時間、術后48 h VAS疼痛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這表明新輔助內分泌治療可以縮短手術時間,降低術中出血量。分析其原因為,新輔助內分泌治療能夠縮小腫瘤體積,減輕手術時解剖游離復雜程度,降低手術難度,從而縮短手術時間并減少出血量[9]。而兩組手術操作及常規治療方案相同,故而留置導尿管時間、術后疼痛程度并未表現出明顯差異。
PSA是前列腺導管系統內由上皮細胞產生的一種糖蛋白,以游離和結合兩種形式存在,是前列腺癌的篩查的指標,血液中PSA增多可能預示癌病腫瘤存在。前列腺癌的生長和轉移與血管生成密切相關,VEGF能特異性地作用于血管內皮細胞,促血管生成,其表達上調有助于前列腺癌生長和轉移。根治性切除手術被認為是降低PSA最快的手段。本研究中,治療后1年試驗組患者血清PSA、VEGF水平均低于對照組,這表明新輔助內分泌治療能夠有效降低患者體內PSA、VEGF水平。分析其原因為,術前新輔助內分泌治療通過拮抗雄激素抑制前列腺組織內血管新生的過程,降低微血管密度,從而抑制腫瘤的生長,同時還能促進癌細胞凋亡,在一定程度上縮減了腫瘤體積,降低了手術難度,使得手術切除病灶的完整性及徹底性得到提升,進一步降低減少PSA和VEGF水平[10]。
此外,本研究中,試驗組患者術后6、12個月試驗組患者的生存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及生化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表明新輔助內分泌治療能夠減少手術并發癥的發生,降低復發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究其原因為,通過新輔助內分泌治療的“縮瘤”作用,在創造手術操作空間的同時,也能夠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損傷機體,并保護膀胱頸、尿道,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更快恢復,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同時也能夠徹底切除腫瘤達到根治術的目的,從而減少生化復發現象,改善
預后[11]。
綜上,新輔助內分泌治療聯合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可以縮短手術時間并減少出血量,有效降低患者體內PSA、VEGF水平,提高生存質量,減少手術并發癥的發生,降低復發率,對于診斷為高危,甚至局部晚期的患者群體,這種綜合治療策略提供了泌尿外科醫師的多一種切實可行的選擇。
參考文獻
伍宏亮, 汪盛, 關翰. 新輔助內分泌治療聯合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對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療效分析[J]. 蚌埠醫學院學報, 2019, 44(6): 768-770.
江其琦, 葉烈夫, 吳翔, 等. 腹腔鏡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聯合新輔助內分泌治療T3N0M0期前列腺癌的臨床效果[J]. 中國當代醫藥, 2021, 28(25): 121-123, 127.
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男生殖系腫瘤專業委員會微創學組. 中國前列腺癌外科治療專家共識[J]. 中華外科雜志, 2017, 55(10): 721-724.
嚴廣斌. 視覺模擬評分法[J/CD]. 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4, 8(2): 273.
羅賽美, 孟瓊, 李瑞乾, 等. 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體系之前列腺癌量表QLICP-PR的條目篩選[J]. 昆明醫科大學學報, 2015, 36(11): 39-42.
方志偉, 胡浩, 梁晨, 等. 前列腺癌根治術切緣陽性對患者術后生化復發的影響[J]. 臨床泌尿外科雜志, 2017, 32(9): 678-
681.
陶搏宇, 劉浩林, 李天杰, 等. 雄激素受體非依賴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研究及治療進展[J]. 國際泌尿系統雜志, 2023, 43(2): 354-357.
張維, 駱華, 李倩. 戈舍瑞林聯合比卡魯胺治療中老年前列腺癌臨床研究[J]. 中國藥業, 2019, 28(12): 48-50.
高強, 張保, 史玉強, 等. 新輔助內分泌治療后行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治療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臨床分析[J]. 現代泌尿生殖腫瘤雜志, 2018, 10(3): 145-148.
杜志龍. 戈舍瑞林與比卡魯胺不同給藥方式對晚期老年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生長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 數理醫藥學雜志, 2022, 35(10): 1503-1505.
胡凱強. 新輔助內分泌治療聯合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在高危前列腺癌治療中臨床研究[D]. 石家莊: 河北醫科大學,
2021.
1 作者簡介:梁元,大學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泌尿系統疾病的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