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煤礦建筑施工行業發展迅速,成績斐然,安全形勢逐漸好轉。但安全管理仍然是煤礦建筑施工的重中之重,煤礦建筑施工面對多樣的風險,任何潛在的風險都有可能會衍生安全事故。本文將煤礦安全管理應用于建筑施工中,從意識、制度、環境、人員等層面著手,提出了優化安全管理的路徑策略,旨在實現建筑施工標準化、高效化。
關鍵詞:煤礦;安全管理;建筑施工
DOI:10.12433/zgkjtz.20241643
我國煤炭資源的消耗量巨大,近年來,隨著煤礦開采技術設備的革新,煤礦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煤礦建筑施工工程也隨之增加。為了保證煤礦建筑施工項目順利進行,需要做好各項管理,安全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環節。煤礦安全管理理念歷經多年的發展,能夠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供有效參考,而煤礦安全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可視化發展也為優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路徑選擇。
一、煤礦建筑施工安全風險淺述
煤炭產業在我國能源生產結構中占據重要位置,“十四五”時期,我國煤炭產業突飛猛進,煤炭消耗量也顯著增長,在煤礦產業高質量發展攻堅期,煤炭將占據國內一次能源消費的50%以上,這一比例到2025年將提升到52%,煤炭產業在能源生產和消費領域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一)煤礦建筑施工風險種類多樣
煤炭產業的快速發展給煤礦建筑施工帶來了全新挑戰,由于工程量增加,建筑施工管理面對的壓力不斷增大。煤礦建筑施工過程中難免遇到不穩定因素,會進一步加大施工風險。一般來說,建筑施工遇到的風險可以分為人為可控和非人為可控兩大類。非人為可控的風險主要為自然災害,是指因為地震、暴雨等自然因素造成的風險;人為可控的風險又可細分多種,例如,技術風險、沖突風險、破產風險、暴力風險、組織風險、惡性風險等。其中,技術風險是指由于施工設備故障、技術系統故障等導致的危害與風險;而破產風險是指煤礦建筑施工企業出現的財務問題,例如,資金鏈斷裂、破產等,造成經濟糾紛。
對于煤礦建筑施工管理者而言,潛在的風險有可能引發安全事故,如果沒有及時發現風險,或由于安全管理意識不足、采取的安全管理對策針對性不足,就有可能錯失解決風險的最佳時機,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例如,一些建筑材料在保存時沒有考慮到天氣因素,被雨水浸泡而無法使用,導致工期延誤。
(二)人為因素引發的安全事故占據多數
在既往的煤礦安全事故中,有超過九成的事故起因為人為因素,究其根本,與煤礦安全管理缺陷密切相關。這一現象引起了管理人員和相關學者的普遍重視,國內外有許多專家學者針對煤礦安全管理開展了深入研究,有效促進了煤礦建筑施工安全水平提升。但是由于煤礦建筑施工實際具有高度的復雜性,而安全管理具有非線性和時變性,導致煤礦安全管理理論在實際應用時受到限制,科學、合理的煤礦安全管理體系研究、應用及推廣刻不容緩。
二、煤礦安全管理體系發展歷程
(一)質量標準化理念的初步誕生階段
如今,煤礦安全意識已經深入人心,該理念廣泛被眾人所關注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的質量標準化概念。當時國內煤炭產量為2億t,煤礦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嚴重,建筑施工安全形勢嚴峻,質量標準化理念誕生于此。
(二)三位一體的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形成階段
到2004年,經歷了40年的沉淀,國內煤礦安全標準化初見成效,原煤產量提升至19.56億t,煤礦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也有所減少。2017年,我國形成了三位一體的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通過分級管控、事故排查及標準化管理,進一步提高了煤炭產量,在提高煤礦安全管理水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智能化、信息化安全管理發展階段
2020年后,在既往的安全管理基礎上,逐漸引入了一些國際上的優秀經驗,實現了煤礦安全管理的再創新,包括責任體系的完善、持續質量管理模式的應用等,原煤產量達到39億t,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228人。智能化、信息化手段也為煤礦安全管理和建筑施工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持。高新技術及裝備的應用為提高煤礦安全作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目前已有大量專家和學者對智能化、信息化的煤礦安全管理體系進行研究,例如,以互聯網、AI技術、大數據技術為組織架構,挖掘煤礦建筑施工現場,對工作人員的操作、設備的運行、環境要素等進行深度分析和智能感知,實現風險預測和智能控制。
三、煤礦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對于建筑施工來說,安全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煤礦建筑施工過程中面臨復雜的現場情況,不僅包括復雜的、不可抗的自然災害,還包括許多人為可控的因素,例如,技術、意識、資金、管理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防止事故發生的根本方法,應作為建筑項目工作人員關注的重點。另外,建筑施工中遇到的問題多是工作人員缺乏安全意識造成的,規避建筑施工風險,就必須增強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保證建筑施工質量。煤炭安全管理體系具有一套標準化的運作模式,智能化、安全化技術的應用使得煤炭安全管理更加成熟,能夠進一步增強工作人員的安全管理意識,促進安全管理舉措落實,實現主動安全,確保施工項目順利開展。
(一)增強安全管理意識
安全管理水平與工作人員的安全管理意識息息相關,只有意識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夠重視規避風險,或盡可能地縮小風險的影響范圍。煤炭安全管理要求工作人員了解作業環境,充分掌握施工情況,明晰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嚴格監控存在風險的區域,從而減少常見安全事故的發生。在這一過程中也對工作人員的各項安全技能提出了要求,需要工作人員不斷進行自主學習、自我提升,掌握安全管理的知識和控制要點。
(二)促進安全管理舉措的落實
建筑施工煤礦安全管理內容復雜,管理機制、安全監管等內容存在不足均可能影響實際的管理效果。以管理機制為例,如果缺乏科學的機制,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責任推諉現象;在管理過程中對安全生產機制落實不足,也無法有效指導現場施工,影響煤礦作業順利開展。煤礦安全管理能夠促進安全管理舉措的落實,將煤礦安全管理和施工安全管理有效融合,進而促進后續施工任務順利開展。
(三)實現主動安全
安全管理的宗旨是實現一種主動的安全,即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將被動的安全監管轉變為主動的安全管理,實現一種常態化、長效化的安全管理。煤礦安全管理的相關對策能夠更好地滿足建筑施工該項目的需求,借助一些現代高新技術,能夠動態監測和控制風險,及時制定干預措施,有效防范風險,為建筑施工工程夯實安全防線。
四、煤礦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
(一)意識管理:強化安全管理意識
工作人員具備良好的安全意識和管理意識是煤礦安全管理有效落實的前提,也是建筑施工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形成人人參與、合理管理的局面,有利于保障生產作業安全。內部工作人員的安全管理意識需要通過培訓工作加以強化,管理人員需要定期普及煤礦安全管理的知識和理念,可以采用經典案例分析的方式,對事故發生原因、需要采取的對策等進行案例講解,對不同崗位的員工重點培訓內容也應酌情調整,保證安全管理的針對性。
(二)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管理體系建設
1.預警制度的建立
施工風險預警機制的建立能夠有效預測風險,在安全管理的各個流程中更好地規避風險。預警機制的建立需要與施工現場實際情況符合,這就要求管理人員能夠獲取更為全面的施工信息,根據采集信息對施工過程進行監控和管理。風險預警機制建立的關鍵在于信息采集,只有保證信息的準確性,才能夠為后續的深層次分析和管理決策提供有效支持,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施工安全事故。在采集數據時,要關注以下三方面:一是建筑施工企業的信息;二是社會各界提出的施工意見;三是建筑施工風險分類。由專門的管理人員對以上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提前預測風險的生成原因和危害程度,并將社會監督力量轉化為安全管理的推動力,實現煤礦建筑施工風險管理創新。
2.重視煤礦安全過程管理
建筑施工過程中一旦出現安全事故,會對相關企業造成負面影響,不僅是經濟損失,還有可能造成人員傷亡、企業形象和聲譽受損。為了保證施工順利,維護企業健康發展,必須高度重視煤礦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是做好安全管理的核心,包括隱患排除、針對性防控、合理的獎懲激勵制度等。具體制度的制定需要基于建筑施工項目的實際需求,貼近生產實際,保障各條規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與工作人員做好溝通,保障各項制度落實。以安全管理的監督激勵機制為例,為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建立有效的監督和激勵制度非常必要,監督激勵制度需要遵循高度的嚴謹性,保證監督作用的發揮,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最大限度上規避風險因素。
(三)環境管理:維護穩定的施工環境
煤礦建筑施工依賴于穩定的施工環境,在建筑施工中,要以安全管理維持穩定的施工環境。首先,保證現場工作人員思想統一,在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的通力協作下,保障各項施工順利進行。其次,施工現場需要同時開展施工組織、安全管理、隱患排查等工作,提高安全檢查的頻率,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解決,確保煤礦安全管理得以有效落實。最后,每位工作人員都要保持較強的安全管理意識,清楚施工現場的風險因素,尤其是人為可控因素。
(四)人員管理:成立安全管理團隊
煤礦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需要一支綜合素養較好的專業隊伍,這樣一支隊伍的組建需要建筑施工企業各部門密切配合。首先,管理團隊的每一名成員都要具有較強的安全管理意識,面對建筑施工風險能夠沉著冷靜的分析,及時制定正確的措施并有效處理。其次,成員要明確自身的崗位職責,對施工風險進行分析和處理,強化施工安全管理效能,提高施工效率和質量。最后,在實踐過程中深刻了解煤礦建筑施工的各類風險,熟練掌握各類風險的安全管理技術要點,能夠在第一時間解決風險,排除隱患,保障煤礦建筑施工工作順利開展。
(五)現場管理:加強安全防護
安全防護是煤礦安全管理意識的具體體現,為了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煤礦建筑施工必須制定嚴密的防護計劃,包括預防計劃、應急計劃、援助計劃等,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建筑施工財產損失。首先,施工企業必須對每一名員工做好安全管理,降低人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發生率。根據既往施工經驗和實際施工項目需求,完善安全防護體系,糾正不合理的條目內容。其次,各部門之間依據施工方案進行緊密溝通,搭建暢通的溝通平臺,避免各部門由于溝通不暢,或信息溝通的滯后性對施工帶來不利影響。最后,積極引入先進的安全管理理念和設備,提高煤礦建筑施工工程的安全防護能力。
(六)路徑優化:創新安全管理路徑
1.智能化路徑
智能化指的是安全管理技術設備的智能化,煤礦安全管理的智慧化發展是煤礦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條件。以AI技術、大數據技術為支撐,為煤礦安全管理智能化平臺的構建提供可能,包括智能感知和預警、智能分析和模擬等。但目前國內煤礦建筑工程的智能化安全管理仍處于初期建設階段,復雜的智能化技術對工程要求較高,包括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仍需要可持續、動態地改進,保證智能化管理的作用。
2.信息化路徑
信息化路徑在煤礦安全管理中的直接應用是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統的建設,從而提高安全信息的采集、整合和分析速率,為工作人員提供支持。建筑施工的各類風險問題,包括技術風險、沖突風險、破產風險、暴力風險、組織風險、惡性風險等,建立不同的子系統,用戶登錄系統后可以看到需要處理的相關任務、安全檢查記錄、隱患反饋信息等,綜合這些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能夠快速掌握實際情況,實現集成處理,預警安全風險,保證作業安全。
3.可視化路徑
可視化是利用圖形、圖像、動畫等視覺手段呈現煤礦安全管理的數據,可視化的優勢在于能夠更直觀地轉化抽象數據,幫助工作人員實現數據的分析和理解。由于實際的建筑施工條件復雜,遠比想象中的需要更為龐大數據和指標監控,而可視化技術的有效應用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能夠幫助工作人員迅速、準確地獲取信息,并輔助做出管理決策。例如,將虛擬現實技術和增強現實技術應用于建筑施工人員的煤礦安全培訓、煤礦安全演練工作中,能夠為工作人員提供學習環境,幫助工作人員進行火災逃生演練、高空作業模擬,掌握必要的技能,提高應變能力。
五、結語
煤礦建筑施工必須高度關注安全管理,避免發生安全事故影響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安全管理重在預防,一是全面增強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為安全管理奠定堅實的基礎;二是做好風險預警和分析,管理人員要致力于風險事故的誘因分析,建立相應的科學管理體系,從而有效規避煤礦建筑施工安全風險;三是注重長效性的安全管理體系建設,例如,人員安全意識和安全管理知識培養、現代化的安全管理路徑的引入等,規避和減少煤礦建筑施工中常見的安全事故,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文龍.鑄造行業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研究與實踐探索[J].中國鑄造裝備與技術,2022,57(04):107-111.
[2]賀立霞,毛凱兵,徐燕.基于雙重預防體系建設的寧波市水利工程安全生產信息化研究[J].中國水能及電氣化,2022(08):55-59.
[3]李蘭波.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雙重預防機制與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的關系[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2(04):52-54.
[4]黃守平.正確認識雙重預防機制推進動態化安全管理[J].化工管理,2022(20):85-88.
[5]李文好.關于企業安全生產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的思考[J].大眾科技,2021,23(01):153-155.
作者簡介:徐曉捷(1990),男,安徽壽縣人,本科,助理工程師,技術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