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鋼琴伴奏作為音樂表演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聲樂作品中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鋼琴即興伴奏是一種將創作與表演有機結合的綜合性藝術,它可以塑造各類形象、潤色歌曲內容、烘托作品情感等,讓藝術感染力和表現力更震憾人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鋼琴即興伴奏可以展現出獨特的藝術價值。比起照譜伴奏,它的表演性強,表現領域更寬廣、自由。從鋼琴即興伴奏的基礎原理、需具備的基礎能力和“特殊技能”三個方面來闡述鋼琴即興伴奏的魅力和藝術價值所在。
[關" 鍵" 詞] 鋼琴即興伴奏;和聲;歌曲分析;藝術價值
一、鋼琴即興伴奏
為有旋律或無旋律的樂譜,在鍵盤上即興演奏就叫鋼琴即興伴奏。鋼琴即興伴奏將琴聲作為媒介,主動為演唱者注入歌曲情緒,使音樂形象更加鮮活、生動且富有魅力。
這往往要求伴奏者迅速理解歌曲的內涵,編配合理適用的和聲布局和音樂織體,并和演唱者協同配合,共同演繹出完美、和諧的音響效果。鋼琴即興伴奏的彈奏不像鋼琴譜那么嚴格規范,它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性和即興性,本質上是演奏者對音樂作品、曲式分析和鋼琴演奏技能等多方面知識的綜合運用,而不單純是一個演奏技術手法,是在有度的基礎上自由地進行歌曲創作,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即興伴奏。[1]
二、鋼琴即興伴奏的基礎與原理
(一)鋼琴即興伴奏的基礎
鋼琴即興伴奏的基礎包括鋼琴基礎、和聲基礎和歌曲分析基礎。
1.鋼琴基礎
鋼琴彈奏基礎是鋼琴即興伴奏的重要前提。鋼琴彈奏水平的高低能夠直觀地反映個人進行鋼琴彈奏的基本情況,也會直接影響即興伴奏者的水平。因此鋼琴彈奏水平較低的人是不會在鋼琴上彈伴奏的,即使有足夠的理論知識,也只能是“紙上談兵”,所以,即興伴奏首先必須具備一定的鋼琴彈奏技巧,如八度、震音、刮奏等。其次就是彈奏的方法,第一,彈奏時要有歌唱性,內心哼唱,用手指來表現動聽優美的旋律。彈奏時,指尖的動作要大,手腕要放松,落指要充分而肯定,下鍵深一些。第二,要松弛地彈奏。技術上,手指與掌關節、手腕、肩膀都要放松,但是“松而不懈”是關鍵,除了腰部支撐外,全身要保持平衡,自然放松,耳、眼、腦、手要保持高度集中,隨時準備進入工作狀態。鋼琴伴奏還需輕松自如,有控制的熱情,不能像彈獨奏那樣宏偉、龐大,在聲音上要追求與聲樂的平衡,力求與聲樂一起表現歌曲的情緒。只有掌握這些基本的鋼琴技術和演奏方法,即興伴奏的完成才能有一個基本的保證。因此,一定的鋼琴基礎是即興伴奏的條件,一定的理論知識是即興伴奏的前提,二者缺一不可。
2.和聲基礎
鋼琴伴奏有單層次和多層次之分,都需要和聲的基礎應用,音響效果的體現更加需要和聲高水平的發揮。對于具體的作品,要經過仔細思考選擇合適的和聲去編配伴奏。在即興伴奏中,利用和聲連接的運用作為填充,可以使填充具有一定的和聲功能感。根據旋律的布局及情緒的要求,綜合運用各種手法去編配和弦,如和弦連接、和聲色彩、和聲節奏、和聲布局等。
例如歌曲《鐵蹄下的歌女》,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利用和弦連接進行編配,重音記號加強了力度,后加入一些和弦外音,就豐富了和聲色彩,更形象地表現出歌女不甘痛苦生活的心情(見圖1)。
3.歌曲分析基礎
歌曲分析基礎是鋼琴即興伴奏如何編配與彈奏的依據,其程度的深淺是即興伴奏成功與失敗的關鍵。[2]首先,從歌曲結構入手,準確分析曲式結構、調式調性等;其次,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最后,深入理解歌曲的內涵,清楚所要表達的情感。例如《茶山新歌》整個樂曲結構為三段式。第一段速度平緩,節奏較自由,曲調起伏悠揚,歌詞表達了人們對邊防軍的深厚情誼。第二段節拍發生了變化,從4/4拍轉到了6/8拍,節奏流暢輕快。歌詞表達了采茶姑娘對邊防軍親人的由衷贊美。第三樂段基本是完全再現第一樂段,與中段形成對比。通過對歌曲的和聲、織體、音型等要素進行分析和內化,再加入伴奏者的想象與個人風格,最終重新構成伴奏的即興體式。
(二)鋼琴即興伴奏的原理
鋼琴即興伴奏的本質問題是怎樣彈奏和聲, 這就涉及怎樣選擇和聲的問題。筆者認為,應根據作品的特點去選配合適的和聲,在實踐中彈奏出正確的伴奏。在探索中,找到問題的關鍵就是伴奏音型的正確選擇,伴奏音型在具體作品中的應用以及在應用中所構成的相互關系,就是即興伴奏原理的組成部分。[3]
任何作品都能通過鋼琴彈奏去演繹,但需要伴奏音型與和聲的潤色,這其中是有規律和組織的。因此,能夠很好地處理伴奏音型和鋼琴即興伴奏的關系是實踐應用的前提。各類伴奏音型具有不同的表現力,豐富的和聲語音以及奏法、音區、速度等可以更形象地突顯音樂形象。
1.伴奏音型與鋼琴基礎的關系
一方面是伴奏音型的鋼琴化特點。伴奏音型的鋼琴化是關系到鋼琴即興伴奏水平和效果好壞的關鍵。因此,了解鋼琴的性能、特點以及伴奏音型在鋼琴各音區的不同效果及差異,對彈好即興伴奏關系重大。[3]這就要求在鋼琴彈奏技術上有一定的能力,而且清楚各音區的表達效果。鋼琴的低音區沉、粗、厚,適合表現粗獷、雄壯、壓抑的音樂;中音區富于歌唱性,適于親切自然的音樂;高音區適合表現華麗、熱烈、回憶等情緒。例如《雪花》,運用了兩個八度在較高音區重復歌曲旋律,力度、明亮度得以增強,加之保持音記號,使旋律更富有激情。歌曲主要歌頌周總理的高風亮節如晶瑩透亮的雪花,表達了人民對周總理的一片深情(見圖2)。
再如《楊白勞》,三個八度在中低音區徘徊,音響濃厚。配合說白似的歌聲,表現出勞苦大眾在封建勢力壓迫下既悲憤又無奈的情緒(見圖3)。
第二個方面就是伴奏音型的彈奏技巧與表現力。相同的伴奏由于彈奏水平的差異會呈現出不同的伴奏效果。
例如歌曲《山丹丹花開紅艷艷》,此曲左手低音聲部奏出獨立的旋律,與主題旋律遙相呼應,兩旋律中間輔以和弦作為陪襯,填入的和弦極大地豐富了復調織體的音響,使其更為飽滿、生動。這對于彈伴奏者也是一次挑戰,要注意里面三對二的節奏把握,復調部分的主題旋律要突出,這就需要彈奏者巧妙地控制指尖下鍵的力度、速度和角度,切忌聲音過大或過小,從音樂表現效果上要給演唱者背景烘托(見圖4)。
2.伴奏音型與和聲基礎
伴奏音型和和聲基礎的關系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如果是在和聲作答時,和聲的連接要求嚴謹且規范,但是在歌曲伴奏中,和聲的連接在繼承嚴謹的傳統上則可以自由和創新,嚴謹體現在音型的使用上,自由和創新則可以突破一些規整的邏輯關系,打破常規的和聲連接法則,也會有意想不到的音響效果。
3.伴奏音型與歌曲分析
伴奏音型的選擇離不開歌曲分析,如果在作品的理解上有差池,可以從側面折射出參差不齊的伴奏水平,因此,伴奏音型與歌曲分析缺一不可,合理的伴奏音型能正確表現歌曲的風格與情緒。
例如美國電影《音樂之聲》的插曲《雪絨花》。這首歌是3/4拍,中速,旋律優美、流動,歌詞贊美了雪花的晶瑩、純潔。那么,在伴奏音型上應選擇半分解式、全分解或三層次的音型,從而描繪出平靜、柔和、流動的背景。
三、鋼琴即興伴奏具備的基本能力
(一)即興編配能力
即興編配能力是音樂創作的必備能力之一。即興伴奏者應具備隨機應變和隨時加工音樂創作的能力,讓編配出的伴奏既合理實用又富有音響效果。不論拿到什么歌曲,都要眼睛走在手前,迅速識譜,手指速度跟上眼睛,認真辨別歌曲調式、拍子、速度、風格,從而設計前奏、高潮、尾聲、和聲、伴奏音型等。因此,在生活中應積累和挖掘音樂素材,提高自身的綜合實力,使乍現靈感得以儲存,提高即興編配能力。
(二)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
即興伴奏者大多具備扎實的基本功,但不是每一位都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緊張的情緒會影響與演唱者的默契配合,達不到表演者和聽眾的靈魂撞擊。鋼琴即興伴奏者平時要加強體能的鍛煉,具備共情力的同時,感受不同作品的情感特點,在快速思考后做出調整。鋼琴即興伴奏者要想提高心理素質,就要主動和聲樂演唱者進行溝通、交流,了解舞臺環境,營造適宜的氛圍。[4]因此,即興伴奏者要想和演奏者融洽地合作,就需要從多方面出發,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和現場隨機應變能力,還要顧及演唱者的實際狀態,從而在伴奏上做出及時調整。通過長時間的鍛煉和磨礪,相信即興伴奏者在舞臺上的心理素質會逐漸提升,在舞臺上也會更從容地和演唱者一同呈現出優秀的作品。
四、鋼琴即興伴奏的“特殊技能”
在鋼琴即興伴奏的學習過程中,除了掌握和具備一定的理論與技術能力外,想象力、靈感與嫻熟的鋼琴技巧也是應該掌握的“特殊技能”。
(一)想象力
鋼琴即興伴奏雖然有即興性,但它既不能天馬行空地去編寫,也不能固化在規整的公式和聲排列中,用同樣的和聲連接去彈奏一首歌曲是不可取的。鋼琴即興伴奏者要憑借自身的音樂聽覺,首先創編能感動自己的音響效果,主動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深入挖掘歌曲的音樂形象,并在歌曲背景的基礎上創造性地編配伴奏,為編創的伴奏注入新鮮的血液和靈魂。
(二)靈感
靈感是指在創造性活動中,大腦皮層高度興奮,突然觸機而建立起新的神經聯系,取得創造性的頓悟式心理狀態。[5]靈感雖是很少很短暫的,但并非偶然出現,它是長期勞動的產物。因此,平時多“聽”、多“練”、多“看”,善于思考、勤于分析、敢于實踐、堅持不懈,積極參與藝術實踐活動,一定會彈出自己的風格。
(三)嫻熟的鋼琴技巧
鋼琴即興伴奏的最高境界,即與聲樂演唱者完美地完成音樂作品,集即興伴奏者的真摯感、獨特性、創新性,實現與演唱者渾然天成的合作。想要達到這個境界并非易事,它依賴于自身的審美修養、業務能力、平時的積累和廣采博收等。所以,在了解了即興伴奏的基本原理、必備能力和獨特風格,以及想象力與靈感的培養后,“聽練看”的藝術實踐更是其完善的必備條件,這一綜合的“特殊技能”使鋼琴即興伴奏更加優化完美。
總之,鋼琴即興伴奏和聲樂表演相輔相成,具有專業技術的鋼琴伴奏者能為聲樂演唱者提供更好的音樂烘托效果,有利于演唱者更生動、形象地表達歌曲的情感,引起觀眾的共鳴,展現出即興伴奏的藝術魅力和審美價值。同時,鋼琴即興伴奏音樂集合了音樂思維、情感世界、聽覺審美以及再創造等方面的技術,呈現出其綜合的藝術價值。[6]
參考文獻:
[1]王振宇.淺談鋼琴即興伴奏的學習方法[J].大舞臺,2011(9):82-83.
[2]鄭玉魁.淺談如何培養音樂專業學生的鋼琴即興伴奏能力[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25(10):170-171.
[3]陳寶久,劉紀秋.鋼琴即興伴奏的基礎與原理[J].北方音樂,2011(2):64.
[4]江琳.淺談鋼琴即興伴奏在聲樂演唱中的藝術審美價值[J].文化產業,2022(23):40-42.
[5]王宏建.藝術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244.
[6]王澤卿.鋼琴即興伴奏的藝術審美價值分析[J].文化產業,2023(10):34-36.
作者單位:延安職業技術學院
作者簡介:郭昕,女,漢族,陜西延安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鋼琴教學與演奏、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