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英國小說家毛姆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中,婚姻倫理、人際倫理、藝術與道德倫理等多重倫理復雜交織在一起,生動展現了當時社會的倫理圖景。本文以文學倫理學批評的視角,分析布蘭琪在小說所呈現的倫理環境中,如何構建其倫理身份以及她所做出的倫理選擇及最終的悲劇命運。研究發現,布蘭琪的悲劇不僅源于個人道德困境和社會倫理規范的沖突,也與其個人身份認同的掙扎密切相關。
[關鍵詞] 《月亮與六便士》" 倫理環境" 倫理身份" 倫理選擇
[中圖分類號] I106.4"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7-2881(2024)20-0032-04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著名小說家毛姆創作的一部經典小說,自問世以來一直是文學評論家和學者研究的熱點。該小說以第一人稱敘述者的視角講述了主人公查爾斯·斯特里克蘭的故事。主人公是一個成功的倫敦證券交易所經紀人,有一天突然放棄他的事業、家庭和社會地位,前往巴黎成為一名畫家,最終遠赴塔希提島尋求藝術與生活的真諦。該小說充滿深刻的人性探索和復雜的道德問題,為文學倫理學提供了一個理想的研究對象。相對于斯特里克蘭的形象,小說中的另一關鍵女性人物布蘭琪卻往往被邊緣化。
學界對《月亮與六便士》的研究眾多,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了解讀,包括藝術角度[1]、敘事角度[2]、女性主義[3]等。然而,從文學倫理學的角度對該作品進行系統分析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本文將文學倫理學作為理論工具,對小說中女性角色之一布蘭琪進行倫理分析,試圖通過文學倫理學的視角審視布蘭琪的倫理身份及倫理選擇,探討造成其悲劇的深層原因,該視角不僅能夠幫助讀者理解《月亮與六便士》所處時代的社會倫理觀念,還能夠引發現代讀者在面對自我情感與社會倫理沖突時對倫理選擇的思考。
一、文學倫理學
文學倫理學批評最早由聶珍釗在《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批評方法新探索》中提出[4],是一種從倫理視角對文學作品以及文學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和闡釋的批評方法[5]。這種方法結合了倫理學的理論框架和文學研究的分析技巧。該方法強調文本中的道德現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作者、讀者、社會文化背景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文學倫理學批評中,道德現象被視為與人類行為和社會結構密切相關的動態元素。它強調文學作品中的道德問題不是簡單的好壞對立,而是復雜多變的。文學倫理學批評主張回到歷史的倫理現場,從當時的倫理視角解讀和詮釋文學作品,分析文學作品中影響人物命運的倫理因素,用倫理的觀點闡釋和評價各類人物倫理選擇,從中得到倫理選擇在歷史和現實中所蘊含的道德教誨和警示,進而探討對于當代讀者的意義和啟示。聶珍釗進一步指出,幾乎所有文學作品中都存在著多條倫理線和數個倫理結[5]。倫理線是文學文本的縱向結構,它們將不同倫理結連接起來,形成文本的倫理結構[6]。倫理結是在特定情節、角色或者主題中顯現出的倫理問題,是文本中道德沖突和倫理選擇的集中體現。兩者都是文學文本中的基本結構。
從文學倫理學角度分析《月亮與六便士》中的倫理混亂與倫理選擇可以加深讀者對該小說人物的理解。本文將聚焦于“布蘭琪和查爾斯·斯特里克蘭”這條倫理線,逐一對小說中布蘭琪所處的倫理環境、所代表的倫理身份與她做出的倫理選擇這三個倫理結進行解構。
二、倫理環境
倫理環境是文學產生和存在的歷史條件。每個時代的文學作品都反映出那一時期獨有的倫理環境與道德觀念。因此在文學倫理學批評理論中深入分析文學作品的倫理環境是至關重要的。這種倫理學批評不是道德評價,而是要求人們走進文學的歷史倫理環境中對文學作品進行理解和研究。從文學倫理學批評視角對《月亮與六便士》的解讀就必須回到小說描寫的倫理環境中去,分析“布蘭琪和查爾斯·斯特里克蘭”這一倫理主線也需回到當時的社會背景中,即當時的父權制社會這一歷史背景。
1.社會倫理環境
當時的社會背景對女性有著嚴格的限制。布蘭琪作為女性,她的選擇受到了這些社會規范的影響,她在傳統與現代、責任與自我實現之間的沖突中做出了選擇,但這些選擇并不總是被社會接受。從父權制的角度看,家庭中的男性通常擁有決策的主導權。在小說所描述的時代背景下,女性往往被限定在家庭角色中,她們的意見和愿望常常被忽視或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視。“男人結婚之后出軌是很常見的事情,等他玩夠了,他就會回到他的妻子身邊,而他的妻子會接受他回家,大家都認為這種事情很正常。”[7]當時男性出軌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妻子只能選擇原諒丈夫。
2.家庭倫理環境
布蘭琪在年輕時被拋棄,在走投無路的時候遇到她的丈夫,然后她選擇嫁給他一起生活。正如他們的朋友所言:“這對夫妻極其不般配。”[7]布蘭琪與斯特羅夫的婚姻缺乏真正的愛情基礎。她從未真正愛過斯特羅夫,選擇結婚更多的是出于對其丈夫的感謝。丈夫“是個心直口快的人。就連最隱私的事情他也會跟你談論,完全不知道避諱。斯特羅夫的妻子有時候會覺得很尷尬”[7]。在家庭中,“斯特羅夫太太獨立承擔了所有的家務,當德克在畫那些拙劣的作品時,她會買菜做飯、縫補衣服,像勤勞的螞蟻般忙碌一整天;夜里她會坐在畫室里繼續做點針線活,德克則會彈奏幾首我敢說她肯定聽不懂的樂曲”[7]。在小說中,布蘭琪溫柔美麗,符合當時賢妻良母的形象。她的丈夫是一個其貌不揚、非常熱心的老好人。這段感情從一開始就是不平等的,“這是你的畫室,什么都是你的”[7],他經常幫助那些窮困潦倒的畫家,于是結識了斯特里克蘭,在身無分文、饑寒交迫、奄奄一息之時,出于對藝術家的珍惜,斯特羅夫極力勸說布蘭琪把他接到家中照顧,甚至對布蘭琪進行道德綁架:“我簡直不認識你啦。你是很善良、很仁慈的啊?!盵7]布蘭琪多次明確表達了拒絕,“我不反對你去照顧他”“如果他來,那我就走”“看在老天的份上,你別煩了。我快要被你逼瘋了”[7],仍然無法改變丈夫的想法。德克看似在征求布蘭琪的意見,實際上布蘭琪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利。最終在被丈夫提到過往的傷心事情時,她無奈答應了:“難道你不曾處在痛苦凄慘的境地,然后有人伸出援手把你拉出來嗎?你知道這意味著什么。難道你不愿意在有機會的時候也幫幫別人嗎?”[7]她很吃驚丈夫竟然不惜提及自己過往悲慘的經歷也要把斯特里克蘭接到畫室。她面色慘白,渾身不寒而栗。“去接斯特里克蘭來吧,德克。我會盡力照顧他的?!盵7]在男權制的壓迫下,布蘭琪不得不同意丈夫的決定,三人的故事就此展開。
三、倫理身份
倫理身份是指一個人在社會中的標志,一種是與生俱來的和血緣相關的身份,另一種是后天得到的和社會關系密切相關的身份[5]。文學倫理學批評強調對人物倫理身份進行深入分析,因為倫理問題通常與人物的倫理身份密切相關[5]。若要從文學倫理學角度解讀《月亮與六便士》中的倫理困境,必須對小說中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進行細致分析,這些關系揭示了角色之間的道德沖突,對人際倫理關系的分析離不開對小說人物倫理身份的深入分析。布蘭琪的倫理身份和她的兩段感情是分不開的。在一段感情中,她的倫理身份是德克·斯特羅夫的妻子。在第二段感情中,她是查爾斯·斯特里克蘭的模特和情人。
布蘭琪最初在走投無路時得到了斯特羅夫的幫助,兩人因此結婚。布蘭琪年輕時在羅馬某個貴族家里當家庭老師,那戶家庭的少爺勾引了她。她懷孕后卻被那家人趕了出來,想要自殺的時候被斯特羅夫發現,然后娶了她。在當時倫理環境下,布蘭琪被趕走后只有死路一條,因此她非常感謝斯特羅夫。這種基于感激的婚姻逐漸轉變成親情和責任感,布蘭琪選擇留在斯特羅夫身邊。這對夫妻在外人看來并不般配,丈夫德克是個矮矮的胖子,腿很短,已經有點禿頂;妻子皮膚白皙、五官端正、個子很高,灰色裙子襯托出她曼妙的身材。雖然她的丈夫非常愛她,但她并不愛她的丈夫。正如德克所說:“我不能妄想她會像我愛她那樣愛我。我是個小丑。我不是女人心目中的白馬王子。這我向來是知道的?!薄拔抑浪⒉幌裎覑鬯敲磹畚?。但她允許我愛她,已經覺得很幸福了。”[7]他們的感情看似堅固,實則非常脆弱。
當布蘭琪遇到了斯特里克蘭,她的愛情觀念發生了改變。她深深愛上了這個畫家,盡管她知道這段關系可能沒有未來,但她仍然選擇了追隨自己的感情?!拔抑案f過,如果我玩夠了她,她就得走,她說她愿意冒那個險?!盵7]最后她還是被斯特里克蘭拋棄了,布蘭琪的倫理身份在和斯特里克蘭的關系中發生了轉變,她的倫理身份經歷了從忠誠的妻子到斯特里克蘭的妻子到被拋棄的女人的轉變,最終走向悲劇的結局。聶珍釗指出,在文學文本中,不同的身份具有不同的道德規范,因此倫理身份的變化往往容易產生倫理混亂[5]。倫理混亂是指倫理秩序、倫理身份的混亂或因改變所產生的倫理困境。小說中,這種混亂體現在布蘭琪、斯特羅夫、斯特里克蘭三者的關系以及各自倫理身份的轉變上,斯特羅夫丈夫的倫理身份消失;斯特里克蘭倫理身份從最初的客人變成了情人;布蘭琪從斯特羅夫的妻子的倫理身份轉變為斯特里克蘭的情人。此外倫理混亂也表現在畫室本是斯特羅夫和布蘭琪的,斯特羅夫不忍心看到布蘭琪在外受苦,于是選擇搬出自己的家,使畫室成為斯特里克蘭的畫室。這樣的轉變加深了小說中的倫理混亂。
四、倫理選擇
倫理選擇是文學倫理學批評的一個重要概念,指人的道德選擇。文學倫理學批評理論認為倫理選擇是文學作品的核心構成,只要有人物存在,文學作品就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倫理選擇,這些選擇成為推動情節發展和塑造人物的關鍵因素[6]。故事發展過程中充滿了倫理選擇。布蘭琪需要做出忠誠丈夫與背叛丈夫的倫理選擇,斯特里克蘭則面臨著繼續留下和拋棄布蘭琪的倫理選擇。這些選擇可以用斯芬克斯因子的概念解釋和理解。聶珍釗指出,斯芬克斯因子是解讀文學作品的關鍵要素[7]。斯芬克斯因子由人性因子與獸性因子這兩部分組成。這兩種因子在一個人身上的有機組合構成了完整的人格。其中人性因子是高級因子,能夠控制低級獸性因子,從而使人有倫理意識。當獸性因子膨脹超越人性因子時,人可能會陷入倫理毀滅甚至造成災難性后果。布蘭琪在處理與斯特里克蘭的關系時,其倫理選擇中,獸性因子壓過了人性因子,于是她不顧社會倫理道德規范,做出拋棄丈夫的倫理選擇,而斯特里克蘭則做出背叛照顧自己的朋友、拋棄布蘭琪的倫理選擇。
布蘭琪最初與斯特羅夫結婚是源于感激。她在最困難的時候得到了斯特羅夫的幫助,因此選擇與他結婚,這體現了她對丈夫的感謝。當布蘭琪遇到了斯特里克蘭,她深深地愛上了他,并最終選擇了追隨自己的情感,背叛了斯特羅夫。這個選擇是在自然情感驅動下做出的倫理選擇。這個選擇顯示了她對愛情的極致追求,即使知道這段關系可能沒有未來。在被丈夫察覺到兩人的私情后,她決定跟斯特里克蘭走。在被問到原因時,她說:“我控制不住自己?!盵7]在照顧生病的斯特里克蘭的過程中,布蘭琪的獸性因子逐漸加強,人性因子逐漸減弱。因此即使被丈夫發現,仍然選擇跟斯特里克蘭走。這種選擇是非理性意志下的選擇,突出表現是激情和沖動。然而自私冷漠的斯特里克蘭并不愛她。只是因為布蘭琪的身材符合他對模特的要求,同時她可以滿足他的生理需求,他只是利用她而已。甚至在得知布蘭琪自殺后,他的內心沒有絲毫波瀾,完全不傷心。在小說敘述者看來,斯特里克蘭是他見過的最冷酷無情的人:“他是不會承受那種患得患失的愛情折磨,他永遠也不會忍受外來的約束。如果有什么東西阻礙了他心里那種令人難以理解的熱望,那種催促他走向某個連他自己也不知道的目標的熱望,我相信他會毫不猶豫地將這種東西從心里連根拔起?!盵7]因此面對布蘭琪對他熱烈的愛,斯特里克蘭選擇離開。因為對他而言,女人只是取悅他、被他利用的工具。他根本不會跟任何一個女人同甘共苦,更不必說長相廝守、白頭偕老了。他認為愛她愛到瘋狂的布蘭琪是“頭腦愚蠢、精神失常的女人”,是“完全不重要的人”[7]。斯特里克蘭從來不尊重也不在乎布蘭琪。當斯特里克蘭離開布蘭琪時,布蘭琪陷入了極度的痛苦和絕望中。她的丈夫托護士告訴她,他依然愛她,請求她回到他身邊時,她并沒有選擇回到她丈夫的身邊,相反她做了自殺的倫理選擇。“她的一絲不茍表明她的自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盵7]她在思考過后絕望了,因此選擇服用草酸來結束生命。她的行為違反了妻子這一倫理身份應有的道德規范,她已經無路可走。在病房里,當她的丈夫去看她時,她拒絕見他?!八豢险f話。她只是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她經常幾個小時沒有動。但她總是在哭。她的枕頭都濕透了。她的身體很虛弱,連手帕都拿不動,眼淚就那樣嘩啦啦地從她臉上流下來?!盵7]
布蘭琪面對愛情奮不顧身,堅決拒絕回到丈夫身邊。她無法在斯特里克蘭的愛情世界里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也無法回到過去的那種服從和依附丈夫的生活。
五、結語
本文以文學倫理學視角對《月亮與六便士》小說中“布蘭琪和斯特里克蘭”這一感情倫理線進行分析,幫助讀者理解布蘭琪這一人物的悲劇內核以及她的倫理選擇與當時男權社會倫理背景之間的緊密聯系。布蘭琪的悲劇在于她無法在斯特里克蘭的愛情世界和傳統婚姻的約束中找到一個平衡點。作為一名女性,她內心渴望愛情和自由,這驅使她違背了社會道德。然而,她的選擇并未帶來期望中的幸福,反而使她陷入了更深的絕望。最終她為自己做出的倫理選擇承擔了后果。她的悲劇是個人追求與社會倫理限制沖突的直接結果。她的故事也強調了個體在面對強烈情感和社會壓力時做出正確倫理選擇的重要性。她的悲劇促使人們反思在現代社會中個人的自由和責任應當如何界定,同時也提醒人們,每個人的倫理選擇都有其倫理意義。
參考文獻
[1] 胡永華. 從《月亮與六便士》看藝術家的生產[J]. 外國文學,2018(2).
[2] 李重飛.《寵兒》和《月亮與六便士》的空間敘事比較研究[J].山西能源學院學報,2021(1).
[3] 陸金銘.女性主義視域下的《月亮和六便士》[J].戲劇之家,2022(9).
[4]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批評方法新探索[J].外國文學研究,2004(5).
[5]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基本理論與術語[J].外國文學研究,2010(1).
[6]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7]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M].李繼宏,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申東澤,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為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黃曉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語用學、英漢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