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探討“標準化+一體化”雙模式護理管理在呼吸心跳驟停患者救治中的應用效果,旨在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并優化整體護理質量。方法:于2020年至2023年間,在甘肅省白銀市中心醫院進行了一項前瞻性、單中心、隨機對照研究。納入標準為院內發生RCA且需進行心肺復蘇的成年患者,共350例,按照1∶1比例隨機分為實驗組(n =175)和對照組(n =175)。實驗組采用“標準化+一體化”雙模式護理管理,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兩組患者均接受為期30天的隨訪。結果:實驗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并發癥方面,實驗組出現低血壓、心動過速等并發癥的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結論:本研究結果顯示,“標準化+一體化”雙模式護理管理在RCA患者救治中具有顯著優勢,能夠有效提升救治成功率,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建議在臨床實踐中推廣實施。
關鍵詞:標準化護理管理,一體化護理管理,呼吸心跳驟停,緊急醫療救治,護理效果評估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4.060
0 引 言
呼吸心跳驟停(R e s p i r a t o r y a n d C a r d i a cArrest,RCA)是一種臨床上極為緊急且危及生命的情況,其發生往往突然,對患者的生理機能造成極大沖擊[1]。在這種情況下,迅速有效的救治措施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預后生活質量的關鍵。然而,由于RCA的復雜性和救治過程中的諸多不確定性,使得傳統的護理管理模式在應對此類緊急情況時往往顯得力不從心[2-3]。因此,探索更為科學、系統和高效的護理管理模式,對于提升RCA患者的救治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標準化+一體化”雙模式護理管理,并在臨床實踐中進行了應用和評估。標準化護理流程的引入,旨在規范心肺復蘇等關鍵救治操作,確保救治措施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而一體化護理團隊的構建,則通過跨學科、跨部門的協作,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救治過程的無縫對接。通過雙模式護理管理的實施,期望能夠有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納入的患者均為2020年至2023年間在甘肅省白銀市中心醫院急診科發生呼吸心跳驟停且需進行心肺復蘇的成年患者。經過嚴格的篩選與納入標準確認,共納入符合條件的病例350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時或病情惡化時被診斷為RCA,且需立即啟動心肺復蘇程序。
納入標準:(1)年齡≥18歲,性別不限;(2)在院內發生RCA事件,需要緊急進行心肺復蘇;(3)患者或法定代理人同意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4)無嚴重認知障礙或精神疾病影響患者配合研究或評估;(5)未參與其他與本研究內容相關的臨床試驗。
排除標準:(1)已知或疑診存在不可逆腦損傷的患者;(2)嚴重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或終末期疾病;(3)無法完成全程護理干預;(4)既往有重大心血管手術史;(5)存在影響心肺復蘇或護理管理的重大合并癥;(6)妊娠期婦女。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350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n =175)和對照組(n =175),確保分配均衡且盲法實施。兩組患者的基本特征如下:
實驗組:平均年齡為(63.2±13.5)歲;男性占54.9%(96例),女性占45.1%(79例);入院原因,急性心肌梗死占比26.9%(47例),腦血管意外占比19.4%(34例),呼吸系統疾病占比18.9%(33例),其他病因占比34.9%(61例)。
對照組:平均年齡為(6%±14.1)歲;男性占56.6%(99例),女性占43.4%(76例);入院原因,急性心肌梗死占比24.6%(43例),腦血管意外占比21.1%(37例),呼吸系統疾病占比20.6%(36例),其他病因占比33.7%(59例)。本研究納入的RCA患者在年齡、性別、入院原因等方面,實驗組與對照組具有較好的均衡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管理干預措施。主要包括:(1)基礎生命支持。按醫院既定流程進行心肺復蘇操作,確保基礎生命支持措施的實施。(2)病情觀察與記錄。定期監測并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意識狀態、出入量等,及時報告異常情況。(3)醫囑執行。準確、按時完成醫生開具的各項醫囑,包括給藥、輸液、檢查、治療等。(4)健康教育與心理支持。向患者及家屬提供疾病知識、康復指導、心理安撫等服務。
實驗組采取“標準化+一體化”雙模式護理管理。
1.2.1 標準化護理流程
實驗組患者在接受心肺復蘇過程中,嚴格遵循國際心肺復蘇指南(美國心臟協會AHA指南)進行操作。具體措施包括:(1)胸外按壓。確保按壓深度為至少5厘米但不超過6厘米,按壓頻率為每分鐘100~120次,以維持有效血流動力學狀態。(2)人工呼吸。給予適當通氣量(成人約為500~600毫升),保持呼吸頻率為每分鐘10~12次,以避免過度通氣或通氣不足。(3)除顫。在心電監護提示可電擊心律時,及時、準確地進行電除顫,遵循“盡早、盡快”的原則。(4)藥物應用。按照指南推薦,適時給予腎上腺素、阿托品等復蘇藥物,以及抗心律失常藥物、血管活性藥物等。
此外,實驗組還注重復蘇后的延續護理,包括密切監測生命體征、血氣分析、心電圖等,及時調整呼吸機參數、輸液速度、藥物劑量等治療措施,以及定期進行床旁超聲評估心功能、血容量狀態等。
1.2.2 一體化護理團隊協作
實驗組組建了一體化護理團隊,由急診科、ICU、心臟科等多學科護士組成,旨在實現跨部門、跨專業的高效協作。團隊成員共同參與患者的救治與康復計劃制定,具體工作內容包括:(1)協同決策。定期召開跨學科護理會議,共享患者病情信息,共同討論并確定最佳護理方案。(2)無縫交接。在患者從急診室轉至ICU、普通病房或出院過程中,確保護理信息、治療計劃、康復指導等無縫銜接,避免因交接不當導致的護理質量問題。(3)個性化護理。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心理狀態、社會支持等因素,制定個體化的護理計劃,包括疼痛管理、營養支持、心理疏導、康復訓練等。
1.3 觀察指標
1.3.1 救治成功率
救治成功率定義為患者在心肺復蘇后恢復自主循環,并在3 0天隨訪期內存活出院的比例。通過查閱醫療記錄、電話隨訪或家庭訪視等方式確認患者生存狀態。
1.3.2 并發癥發生率
記錄患者在復蘇后30天內出現的常見并發癥,主要包括:低血壓:持續或反復出現systolic bloodpressure﹤90 mmHg或mean arterial pressure﹤65mmHg,需藥物或液體復蘇干預;心動過速:靜息狀態下心率﹥100 beats per minute,持續時間超過1小時,或需要藥物干預控制心率;肺部感染:符合臨床診斷標準(如發熱、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等),并經胸部影像學(如X線或CT)證實,或痰培養、血培養等實驗室檢查陽性。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與統計分析。描述性統計:對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如年齡、性別、入院原因等)、救治成功率、并發癥發生率等觀察指標進行頻數、百分比、均數、標準差等描述性統計;組間比較:救治成功率與并發癥發生率,采用x2檢驗。所有統計檢驗設定雙側α=0.05,P 值小于0.05時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救治成功率
實驗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實驗組68.0 % vs 對照組52 .0%,χ2=10.036,P =0.002),詳細數據見表1。
2.2 并發癥發生率
實驗組出現低血壓、心動過速、肺部感染等常見并發癥的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實驗組20.6% vs 對照組34.9%,χ2=27.184,Plt;0.001),詳細數據見表2。
3 討 論
本研究通過前瞻性、單中心、隨機對照設計,探討了“標準化+一體化{”雙模式護理管理在呼吸心跳驟停(RCA)患者救治中的應用效果。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常規護理管理,實驗組(接受雙模式護理管理)在救治成功率、并發癥發生率等方面均展現出顯著優勢,為優化RCA患者的救治效果與護理質量提供了有力證據。
3.1 提高救治成功率
實驗組患者救治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68.0% vs 52.0%,Plt;0.001)。這可能是由于雙模式護理管理中的標準化護理流程確保了心肺復蘇操作的規范性和有效性。嚴格按照國際心肺復蘇指南進行操作,保證按壓深度、頻率、通氣量等關鍵指標達標,有利于在黃金搶救時間內提供最有效的生命支持,從而提高救治成功率。此外,一體化護理團隊協作模式下的多學科護士協作,能夠迅速響應患者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對提高救治成功率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4]。
3.2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實驗組出現低血壓、心動過速、肺部感染等常見并發癥的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20.6% vs 34.9%,P =0.003)。這一結果進一步驗證了雙模式護理管理的有效性。猜測原因或為標準化護理流程有助于減少因操作不當引發的并發癥,而一體化護理團隊能更好地協調各科室資源,確保患者在整個救治過程中得到連續、協調的護理,減少治療環節的脫節與延誤,從而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本研究結果表明,“標準化+一體化”雙模式護理管理在RCA患者救治中具有顯著優勢,能夠有效提升救治成功率,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同時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并提高護理滿意度。建議在臨床實踐中推廣實施此雙模式護理管理模式,以期進一步優化RCA患者的救治效果與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麥秀金,南懋林,黎丹,等.1例應用ECMO聯合CRRT治療膽心綜合征伴呼吸心跳驟停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24,19(2):275-280.
[2]陳建根,史云桃.院前急救中應用不同人工氣道建立方式對心跳呼吸驟停患者的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3,13(16):30-32.
[3]婁穎,沈彩鳳,錢婷,等.1例ERCP術并發膽心反射致呼吸心跳驟停患者的搶救及護理[J ].當代護士(下旬刊),2020,27(8):157-159.
[4]張毅宇.整體護理干預在急診呼吸心跳驟停患者心肺復蘇搶救過程中的應用觀察[J].甘肅醫藥,2020,39(1):78-79+94.
作者簡介
馮玉彩,本科,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為急診急救護理。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