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形勢下,國有企業改革日益深化,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國有企業必須加強財務管理,并有效防范相關風險。國有企業在實施財務管理的實踐過程中,要摒棄煩瑣復雜的環節,對財務管理模式加以創新,找準財務管理存在的風險點,剖析其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防范。本文簡述了新形勢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風險防范的重要性,淺析了新形勢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風險防范存在的不足,探究了新形勢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風險防范的有效措施,以期為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風險防范提供參考借鑒。
新形勢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風險防范存在的不足
缺乏風險防范意識 國有企業經營管理各項活動均可能存在財務管理風險。國有企業擴大其運營規模后,各類財務管理風險勢必增多,風險管理難度系數將進一步增加,為有效防范財務管理風險,有必要引導全體員工增強風險防范意識。但在實際中,國有企業整體上缺乏風險防范意識,不利于實現對財務風險的有效控制。具體體現在如下方面:一是管理層對于財務管理各方面風險缺乏防范意識,對財務管理各類風險缺乏敏銳辨識,未能科學指導風險防范工作。二是各部門和各崗位員工對于財務管理涉及的風險缺乏防范意識,對財務風險缺乏清晰認識和準確把握,未能積極參與和主動配合財務管理風險防范相關工作。
對財務風險缺乏有效監控 國有企業在開展財務管理的實踐過程中,為增強風險防范成效,必須契合實際,加強對財務風險的有效監控,快速準確辨識可能引發財務風險的不良操作,及時采取有針對性措施控制財務風險。但在現實中,部分國有企業對于財務風險缺乏有效監控,或者在監管財務風險的實際過程中,對財務風險缺乏清晰明確的評估標準,執行財務監管的力度較為薄弱。
缺乏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 國有企業從源頭上對財務風險進行防范,要契合實際,針對財務管理風險構建高效完善的預警機制,準確辨識財務管理各方面風險,并及時發出預警,進而采取針對性較強的防范措施,實現對各類風險的有效控制。但在現實中,部分國有企業缺乏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無法準確辨識財務管理各環節存在的風險,難以及時發出風險預警,不利于有效控制財務風險。部分國有企業雖然構建了財務風險預警機制,但缺乏完善的預警指標設置,難以取得良好的風險預警效果。
投資活動容易引發財務風險 在新形勢下,國有企業注重實施多元化發展,并實施集約化管理,促進了對企業資金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獲取的利潤更多。對此,部分國有企業增加了投資活動,但如果缺乏對投資環境和投資主體的充分了解,在投資決策時極易形成偏差,容易引發財務風險。
內部控制有待增強 國有企業對財務管理涉及的風險進行防范,應契合自身實際,綜合考慮業務開展的實際情況和業務實施的具體流程,清晰梳理財務風險的主要類別,加強內部控制,實現對財務風險的有效規避。但在現實中,部分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有待增強。國有企業未能適應自身的財務管理相關制度構建科學可行的內控機制,現有內控體系缺乏有效性。在實施內部控制的實踐過程中,各部門和各崗位人員缺乏通力合作,未能細化落實內控責任,不利于保障資產安全,且難以保障財務信息質量,無法為財務風險防控提供準確可靠的信息支持。另外,國有企業對于內部控制的落實執行缺乏嚴格監管,不利于內部控制發揮對財務管理的效能。在國有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存在一定的信息壁壘,阻礙信息的高度共享,不利于財務部門對財務數據和相關信息的搜集整理,影響對企業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全面把控,不利于為財務管理決策和財務風險控制提供信息依據。
新形勢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風險防范的有效措施
增強風險防控意識 國有企業要引導各部門和各崗位人員加深對財務風險防控的認識,從整體上增強風險防控意識,在企業內部為財務風險防控夯實思想基礎,促進財務管理風險防范相關工作的高效良好開展。國有企業要引導管理層增強風險防控意識,驅動財務管理各項行為的規范良好開展,進而促進各部門通力協作,加強對財務風險的有效防控。
國有企業要注重對財務人員加強專業培訓,引導其深入學習財務管理專業知識和相關技能,在此過程中強化其財務風險防控意識。國有企業要著眼于工作態度、質量以及效率等方面,對財務人員工作能力實施綜合評定,找準其工作能力存在的薄弱點,對之開展針對性培訓和業務指導,邀請相關專家學者舉辦講座,引導財務人員進一步強化財務風險防控意識。國有企業要適當提高財務人員的入職門檻,將財務風險防控意識作為考核財務人員是否符合入職門檻的重要內容。國有企業要對財務人員的具體職責加以明確,督促其在日常工作中規范自身行為,矯正工作態度,自覺注意防控財務風險。國有企業要引導財務管理工作人員明確自身在新形勢下承擔的職責,強化自身的財務風險防控意識,依托財務管控相關機制,對企業運營管理動態信息進行準確把握,與財務信息相結合,準確反饋財務管理現狀,重點關注各類財務風險,透過各項業務流程,對資金動向實施嚴格管控,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資金利用率,規避資金風險。
構建完善的風險監控機制 國有企業要構建完善的風險監控機制,對財務風險加強監督管理,對財務管理各項工作和相關活動實施嚴格有效的全過程監督,及時找準財務風險,并深入剖析財務風險的具體特征和實際影響,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實現對財務風險的有效控制。具體可從如下方面著手:一是管理者在對財務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的實踐過程中,要契合企業實際,構建完備高效的財務監督相關制度,有效控制財務管理具體過程。要針對財務監督管理設置科學可行的目標,明確各項指標和具體要求,保障財務監管各項工作的高效有序開展。二是管理者在對財務風險實施監督管理的實踐過程中,要及時評估和全面分析監督結果,找準各類風險,并對風險原因實施綜合性分析,對財務管理具體措施實施有針對性的調整,最大化規避財務風險。三是為增強對財務風險的監督效果,國有企業要在構建財務風險監督機制的過程中,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滲透應用,針對風險監管設置高效完善的信息平臺,配套設計各項指標,科學設定預警數值,實現對財務風險的動態監控,及時準確辨識各類財務風險,優化改進財務風險控制措施,增強財務風險防控的有效性。
國有企業在開展運營管理的實踐過程中,其財務管理涉及較多風險,對財務風險進行監督的難度較大,且復雜性較強,為增強風險監督效果,應加強企業內部監督,設置具有較強獨立性的內審機構,明確其職責,實時追蹤財務管理各項工作,重點監控高風險業務,對不良行為實施嚴厲懲處,促進對財務風險的有效控制。另外,要強調外部監督,自覺接受社會層面和法制層面的監督,對外部監督意見進行匯總,提出合理化的改進措施,增強財務風險控制成效。
構建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 為從源頭上加強財務風險防范,最大化降低財務風險引發的負效應,國有企業要契合自身實際,構建高效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針對財務風險及時發出預警,并采取針對性措施防控風險。具體可從如下方面著手:一是準確辨識財務風險,并對之實施科學評估。國有企業為有效控制各類財務風險,要及時準確辨識財務風險,并對之實施科學評估,據此掌握財務風險的具體特征和實際影響,確保后期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控制財務風險。二是科學設置財務預警指標,促進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充分發揮其作用。國有企業對于經營管理不同階段要設置差異性的風險預警指標,并根據財務管理實際情況,對各項風險預警指標進行靈活調整,確保各項指標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適用性,形成對財務管理各類風險的準確評估。三是國有企業要對風險處理機制加以改進,依托風險預警體系,準確預測和科學評估財務管理各類風險的基礎上,采取針對性較強的措施控制財務風險。
加強投資管理 國有企業應加強投資管理,有效防控投資活動引發的財務風險。國有企業要引導各部門對資金管控進行優化,實施合理的分類管控,綜合考慮自身的行業特點、功能定位,對資金實施分類管控和有效監管。各部門要明確記錄每筆資金的具體流向和使用用途,保障透明化的資金使用,并為成本核算提供準確可靠的參考依據,進而保障資產、資金的完整安全。同時,國有企業要契合自身實際,預測企業未來階段的發展趨勢,從戰略層面科學制定資金規劃,實施全面預算管理,保障穩定的資金供應。國有企業要將流動資金合理用于開發新型業務板塊、投資融資等方面,增強市場競爭力。對于各類投資項目,要開展細致深入的調研,確保投資安全,提高投資收回率。
加大內控力度 國有企業要契合自身實際,結合戰略規劃和發展目標,加大內控力度,聚焦財務管理的重點內容,精準防范潛在的財務風險。例如,國有企業要對隱性債務加強管控,對表外融資、資產出表等行為實施嚴格控制,有效規避相關風險。國有企業要對各部門開展業務工作的具體情況和業務流程進行細化分析,清晰梳理業務工作中潛在的財務風險,加強內部控制,保障財務管理各項工作的高效有序落實。國有企業要引導各部門積極參與和主動配合內部控制相關工作,深化落實內部控制,規避財務管理潛在的風險。國有企業要對內控落實情況開展實時監管,完善企業內部溝通機制,引導各部門加強信息共享和溝通協作,突破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以更為高效便捷的方式獲取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系統搜集整理相關資料,全面準確把握企業的資金流、物流、信息流以及人員流動,為企業制定財務管理決策、實施財務風險防控提供信息依據。
在新形勢下,國有企業對財務管理涉及的各類風險加強防范,能提高運營管理水平、增強財務管理成效、保障資金安全完整。新形勢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風險防范存在的不足主要體現為缺乏風險防范意識、對財務風險缺乏有效監控、缺乏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投資活動容易引發財務風險。對此,國有企業要通過增強風險防控意識、構建完善的風險監控機制、構建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加強投資管理等措施有效防范財務管理風險。
(作者單位:中南鉆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