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聳的塔林、交錯的管線……烈日下的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公司芳烴運行部芳烴裝置區(以下簡稱“芳烴裝置”),氣派一如往日。南北縱橫200米的芳烴裝置里,30余臺機泵、16臺空冷器、6臺壓縮機、上百塊儀表、上萬臺閥門……皆安靜佇立,等待著工人的喚醒。
在這一秩序井然的空間里,流動的藍色身影無疑是令人矚目的存在,他們是奔走在巡檢路上的芳烴裝置制苯乙班工人。驕陽似火,工人早已揮汗如雨,卻仍高舉手里的巡檢設備,只為不遺漏任何細節。“班長,溶劑泵缺潤滑油了。”對講機里,一名工人發現問題。“馬上加潤滑油,我派人送過去。”班長呂增錄立即回答。在不到10分鐘的時間里,潤滑油已被加好,燒泵的隱患排除了。
芳烴裝置從20世紀90年代投產,至今已運行近30年,這在化工裝置中已算得上“垂垂老者”,因此“頭痛腦熱”等各種病癥時有發作。每逢“疾病”發作,有了這些藍色身影的精心維護,才不至于“小病拖成大病”。
2023年12月的一個寒夜,室外氣溫已接近零下30攝氏度。凌晨2時許,集散控制系統操作員李爽發現一塊壓力表的數值有輕微波動。“會不會是壓力表出現冷凝狀況了?”接到報告后,56歲的呂增錄帶著工友鄭杰跑上了高達30米的塔頂。一系列配合測試之后,呂增錄發現,問題果然出現在壓力表的冷凝上。寒風刺骨,呂增錄二話沒說,直接脫掉了身上的棉襖,圍在壓力表上。塔上寒風瞬間吹透了呂增錄單薄的衣衫,他不受控制地打了個寒戰。可這種時候,誰能顧及自身?兩人連忙跑下塔去取來保溫材料,又跑回塔上將儀表重裝保溫。待包好最后一塊保溫棉后,呂增錄才得以將棉衣解下披回身上。這時,他的背部早已凍僵。壓力表的冷凝一點點地解除,壓力參數逐漸恢復平穩,呂增錄和鄭杰來不及暖身子,便拖著被凍僵的身體,開始了新一輪的巡檢。
制苯乙班工人對芳烴裝置的維護,不只在體力上。多年來,制苯乙班還堅持精細班組管理,力圖創造最大效益,“創建節約型班組”勞動競賽的開展也說明了這一點。競賽時,11名班組成員圍坐在一起,相互交流目前作業時發現的浪費、低效等問題,積極尋求解決對策。效果立竿見影:班組成員提出的實施增加管線將蒸汽回水并入低壓蒸汽回水管網系統的辦法,每年冬季可節約蒸汽回水近 5000 噸,降本增效百萬元;提出的停用部分伴熱線節能降耗和將小罐區蒸汽伴熱改成水伴熱的建議,既節約了蒸汽消耗、伴熱維護費用,又大大降低了作業安全隱患。如今,垂垂老矣的芳烴裝置,經眾多技術創新,正穩步前行在平穩運行、提質增效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