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紅富士蘋果是寧夏地區重要的水果種類,對于當地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紅富士蘋果生長的過程中易發生病蟲害,影響紅富士蘋果的產量和品質,其中白粉病是常發、主要、危害較大的一種病害。介紹了紅富士蘋果白粉病的危害癥狀、發生規律以及防治方法,以期達到有效控制紅富士白粉病的目的,保障紅富士蘋果的健康生長。
關鍵詞:紅富士蘋果;白粉病;防治技術
紅富士蘋果營養價值較高,具有降血壓、預防癌細胞增殖、抗氧化等作用。紅富士蘋果為大型果,紅富士蘋果色澤鮮艷,口感脆甜,深受消費者喜愛,經濟價值高。但在紅富士蘋果栽培的過程中,病蟲害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其中白粉病的危害較大。筆者在本文中旨在探討紅富士蘋果白粉病的防治技術,為廣大果農防治蘋果白粉病提供指導。
1 白粉病危害癥狀
紅富士蘋果白粉病是由白叉絲單囊殼菌引起的病害,白粉病主要危害紅富士蘋果的葉片、新梢、花朵、休眠芽和幼果[1]。紅富士蘋果受害后,葉片背面初有稀疏的白粉,嚴重時病葉從葉尖或葉緣處逐漸變成褐色,最后導致葉片干枯脫落。葉片受害癥狀見圖1。新梢染病后生長受限,節間縮短,新梢上的葉片狹長變硬、變脆、葉緣上卷,新葉初期表面覆蓋一層白色的粉狀物,新葉呈紫紅色。休眠芽受害后,芽體變成灰褐色或暗褐色,芽體瘦長尖細,鱗片松散,芽體上部呈刷狀不能合攏,芽體表面茸毛少。受害的休眠芽春季仍然可以生長,但芽體生長緩慢。受害輕的芽體可開花,但花畸形,花瓣變細長,顏色為淡綠色,不能授粉坐果。受害嚴重的休眠芽會枯死。幼果受害后果萼萼洼處產生白色的粉斑,病變處變硬,果實長大后白粉脫落,形成網狀銹斑,病斑處組織變硬,后期變硬組織處形成裂口、裂紋。果梗受害后幼果萎縮脫落。
2 白粉病發生規律
白粉病的發生與氣候條件有直接的關系[2]。白粉病病原菌喜濕怕水,高溫干旱的條件有利于白粉病的發生。寧夏位于中國西北部的黃河中上游地區,平均1000米。寧夏地處內陸,遠離海洋,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干旱少雨。寧夏是我國日照量和太陽輻射量最大的地區之一,年日照時長為2071~3086 小時。這樣的地理條件使得紅富士易發白粉病。紅富士白粉病病原菌為白叉絲單囊殼菌,病菌的萌發適宜溫度為19~25 ℃,33 ℃以上病菌的分生孢子會死亡。白粉病病原菌以菌絲體在蘋果樹的冬芽間或鱗片內越冬,一般受害樹體的頂芽、第一側芽的帶菌率較高。春季樹芽萌動時越冬的菌絲開始活躍,侵染蘋果的新梢、嫩葉、花、幼果等部位。病菌通過氣流傳播,從氣孔侵入受害部位。干旱的年份白粉病易提早流行。白粉病易侵染幼嫩部位,4—6月份是蘋果樹萌發的階段,此階段白粉病發病率較高。7—8月份寧夏氣溫較高,在高溫的條件下白粉病發病遲緩甚至停滯,8月份后紅富士蘋果發病又再次迎來發病高峰期,此時果樹開始抽秋梢,幼嫩部位易受侵染,8月下旬后白粉病就很少侵染了。此外,土壤黏重、栽植過密、重施氮肥的果園易發生白粉病,冬季不重視修剪的果園也易發病[3]。
3 防治技術
紅富士蘋果是易感白粉病的蘋果品種,且寧夏地區的氣候條件有利于白粉病的流行,必須要做好白粉病的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防治紅富士白粉病可采用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技術。
3.1 農業防治
3.1.1 合理選址 果農需根據紅富士蘋果的生態習性選擇合理的建園地址。寧夏地區海拔較高,應選擇年平均氣溫在7 ℃以上,1月平均氣溫在-10 ℃以上的地區栽培紅富士蘋果。應選擇平地或背風向陽,坡度在15°以下丘陵坡地,不宜在地勢低洼處建園,也不宜在土壤黏重地塊建園。建園地土壤土層應在1米以上,地下水位在1.5 米以下,土壤pH值在8.3以下。土壤的透氣性要好,有良好的排、灌水條件。
3.1.2 科學修剪 修剪不當易導致紅富士蘋果發生白粉病,因此,需要重視紅富士蘋果的修剪。修剪時需要先修剪大枝,再剪小枝;先修剪果樹下部枝條,再修剪上部枝條;先修剪樹冠內部的枝條,再修剪樹冠外部的枝條。為了保證果樹有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需要保留較少的大枝,較多的小枝;果樹上部枝條留稀,下部枝條留密;樹冠外部枝條留稀,樹冠內部枝條留密。紅富士蘋果定植1~2年內,除骨干枝和其他有生長空間的枝條需要短截外,其他的中庸枝條無需短截[4]。當果樹結果后再將枝條回縮,還要疏除過密、過旺的枝條。果樹生長期間,若發現病梢、病葉、病果、病花,應及時摘除,并集中到園外銷毀,減少園中菌源。冬季修剪需要調整樹枝的開展角度,保持大枝的稀疏狀態,回縮冗長枝,保證樹冠內的通風透光度。冬季修剪也需要將果樹的病梢、病芽、病果、枯枝落葉清理干凈,集中燒毀深埋,減少園間病菌蟲源。
3.1.3 把控栽培密度 紅富士蘋果需采用寬行窄株距的種植模式(圖2)。矮砧紅富士宜采用4 米行距、1.2~1.5 米株距;喬砧宜采用5 米行距,1.5 米株距,避免栽植過密影響園間通風透光度。栽植苗木時應選擇無病蟲害的健壯苗木。種植時需要避免單一品種栽植,可栽植授粉樹,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為3~4∶1。
3.1.4 合理施肥 紅富士蘋果栽培過程中每畝可施入基肥2000~5000千克的基肥,于9月上中旬施入即可。幼樹采用環狀溝施肥,結果樹采用條溝施肥,溝深40~60 厘米,寬40厘米。果農應注重控制氮肥的施入量。氮肥需要在果樹發芽前和花芽分化前追施。定植1~3年的果樹每株需施50~150克尿素、500克過磷酸鈣和150克的氯化鉀;4~6年的果樹每株需施200~400克尿素、500克過磷酸鈣和250克的氯化鉀;7~9年的果樹每株需施500~700克尿素、700克過磷酸鈣和550克的氯化鉀。果樹萌芽前可對樹冠噴施2%的尿素和1%硫酸鋅混合溶液,花期可噴施0.3%的硼砂溶液,采果后可噴施0.3%的尿素溶液。
3.2 化學防治
春季果樹萌動前,采用5波美度石硫合劑全園噴霧清園1次,以降低越冬病菌基數[5]。果樹花序分離時開始噴藥。藥劑可使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10%己唑醇乳油3000~4000 倍液、或40%腈菌唑可濕性粉劑6000~8000倍液、或25%己唑醇懸浮劑2000倍液噴施1次。落花后噴施1次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000~2500倍液。花前、花后各噴施1次殺菌劑,可有效殺菌。發病初期,可噴施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連續噴施2次,每次間隔15天左右,需輪換用藥,以防病菌產生抗藥性。
4 結 語
病蟲害防治是紅富士蘋果栽培過程中保證蘋果產量和品質的關鍵一環。白粉病是紅富士蘋果易感的病害,果農應深入了解白粉病的危害癥狀、發生規律和防治方法。防治白粉病應堅持預防為主,結合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的綜合方法,有效防治白粉病,保證紅富士蘋果的健康生長,進而獲得高品質的果實,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王念平,唐邦春.新疆蘋果白粉病的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J].煙臺果樹,2024(2): 42-43.
[2] 李強.甘肅靜寧老蘋果園主要病害綠色防控試驗[J].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2022(9): 31-33.
[3] 周昕凡.蘋果白粉病防控要趕早[J].西北園藝(果樹),2021(2):26-27.
[4] 郭麗.冠縣“紅富士”蘋果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3,26(8): 134-136.
[5] 覃建國,蒲新麗,牛玉玲.蘋果白粉病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J].農村科技,2024(1): 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