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氣道;流動仿真;精度;流量系數;湍流比
0前言
發動機缸內良好的氣流組織對提升燃油經濟性、動力性和降低排放都有顯著的作用。進氣道是組織發動機缸內流動的關鍵部件,其結構決定空氣進入氣缸后的流動狀態,直接影響油氣混合及燃燒效率。因此進氣道開發是發動機燃燒系統研發的關鍵項目。隨著計算流體力學(CFD)技術的快速發展,當前普遍采用仿真計算及試驗驗證的方法來指導氣道設計。OLIVER 等[1]對某汽油缸內直噴(GDI)發動機氣道進行了穩態和瞬態計算,通過仿真計算和試驗結果的對比,驗證了計算結果的可靠性,同時研究了缸內湍流的特征和運動規律。ADOMEIT 等[2-3]采用CFD 仿真計算對氣道進行了設計優化,并研究了氣道對汽油機燃燒性能的影響。樓狄明等[4]利用穩態氣道試驗臺架和三維仿真工具,研究了不同結構進氣道對缸內穩態、瞬態湍流強度和燃燒性能的影響。陳旗奇等[5]通過氣道穩態和瞬態流動分析優化了氣道結構設計。
以上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氣道流動CFD仿真或氣道試驗方法進行氣道結構改進優化,對氣道流動仿真精度關注較少,關于仿真軟件中不同參數的敏感性影響鮮有研究。如果仿真與試驗差異較大,勢必影響甚至誤導氣道的優化設計,直接影響整機性能[6]。因此,提高氣道仿真精度意義重大,需要重點研究。本文基于StarCCM+流體分析軟件對影響氣道仿真精度的多因素進行了大量計算,并與粒子圖像速度場儀(PIV)試驗結果進行對比分析,探索出一套合理的CFD 仿真參數和計算方法,得以精確預測氣道流動性能。
1 氣道流動仿真
1. 1 網格生成
本文采用StarCCM+ 流體分析軟件進行氣道流動仿真計算,幾何模型一般包括進氣道、進氣門、氣門座圈、缸蓋燃燒室以及模擬缸套等部件。為保證模擬精度,進口采用半球形狀,模擬大氣環境,如圖1 所示。
1. 2 數值計算方法及邊界條件設置
進氣道流動分析的控制方程包括連續性方程、動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和氣體狀態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標準的k- ε 模型;離散方程組的壓力和速度耦合采用SIMPLE 算法;空間網格采用二階混合差分格式。固定壁面邊界采用絕熱無滑移,壁面溫度300 K。采用壁面函數對邊界層進行處理。與氣道試驗類似,進、出口采用定壓差(3.43 kPa)設定。高壓差下氣流的雷諾數較高,以紊流狀態進入氣道和缸內。研究表明,當超過一定的氣道壓差,氣道的流量系數、湍流比在不同壓差下的試驗結果基本一致,因此采用變壓差方法可以大量縮短試驗時間。由于氣體流速遠低于聲速,計算采用常密度空氣進行。
1. 3 流量系數及湍流比計算方法
計算總共包括8 個氣門升程(1~8 mm)下的流量系數和湍流比,再進行積分計算平均流量系數和湍流比。圖2 為氣道湍流比計算方法,流量系數計算以氣門座圈內徑為參考直徑,湍流比在0.5 倍的缸徑上進行計算。流量系數、湍流比和渦流比的計算公式為:
2 PIV 試驗設備及原理
氣道試驗有Ricardo 蜂窩動量計及FEV 葉片式等宏觀評價方法,這些測試方式本身帶有一定阻力,會造成能量的損失,從而影響到缸內氣流流動。為了微觀評測流場結構,同時能直觀地與仿真計算結果進行直接對比,本文采用PIV 進行氣道試驗。PIV 試驗的設備主要由1 個激光發射器、2 個攝像頭、透明的光學模擬缸套及后處理計算機組成,如圖3 所示。PIV 試驗通過抽風,使空氣流經氣道,通過采集示蹤粒子穿過在0.5 倍缸徑處監測面激光留下的圖像,由計算軟件進行該監測面上的速度圖形的處理,結合流量計讀數,類似CFD 流動仿真計算湍流比和流量系數。
3 仿真計算參數影響分析
3. 1 網格尺寸
本文采取網格尺寸為0.6 mm、1.0 mm、和2.0 mm3種方案研究不同網格參數對流通性能的影響。3 種方案的計算結果與PIV 試驗結果的對比如圖4、圖5所示。由圖4、圖5 可以看出:不同網格參數對流量系統的影響較小;不同網格尺寸的湍流比差異略大,總體上1.0 mm 方案更接近真實值,說明網格尺寸對湍流比的影響較大。較大的網格難以捕捉幾何細節,易造成仿真的失真。較小的網格會增加網格之間信息傳遞誤差并耗費大量計算資源,因而需要采用合適的網格尺寸以保證計算的準確性。對幾何模型不規則且氣流變化較大的地方需要進行加密處理。
3. 2 邊界層厚度
邊界層影響貼近壁面的流動黏性力。邊界層由壁面函數來處理,邊界層厚度過小會導致壁面黏性力難以捕捉,邊界層厚度過大會導致邊界流速偏低。小氣門升程由于氣道喉口處較窄,需要減小邊界層厚度。本文對比了邊界層厚度為0.2 mm、0.4 mm 和0.8 mm 3種方案對氣道平均流通性能的影響,結果如圖6、圖7 所示。由圖6、圖7 可以看出:邊界層對流量系數和湍流比影響均較大,邊界層厚度為0.2 mm 的方案與PIV 試驗結果更加吻合。
3. 3 粗糙度
不同的氣道材料影響氣道表面粗糙度,粗糙度過大會增加氣道流動的沿程阻力,造成流動能量損失,從而導致流量系數降低。本文研究了粗糙度分別為1 mm、5 mm 2 種方案,研究粗糙度對氣道平均流通性能影響,并與光滑壁面進行對比,結果如圖8、圖9 所示。
由圖8、圖9 可以看出:粗糙度越大,流量系數略有下降,粗糙度對湍流影響不大,總體上粗糙度在仿真計算中影響較小。
3. 4 入口形狀
對于氣道傾斜入口的形狀,需要延長一段以保證氣流方向與氣道進口方向一致,否則氣流將沿著氣道下部流入氣道,與實際發動機氣道流動偏離較大,對計算結果產生影響,如圖10 所示。不同入口形狀氣道對各氣門升程下流通性能的影響如圖11、圖12 所示。
由圖11、圖12 可以看出:傾斜入口的流量系數低于垂直入口的流量系數;由于入口較氣道喉口較遠,入口形狀對湍流影響較小。因此在進行CFD穩態流動分析時應該注意氣道入口幾何形狀以保證計算準確。
3. 5 流動仿真與PIV試驗對比
由于流動仿真的工況與PIV 試驗計算的工況基本相同,因而CFD 仿真與PIV 試驗有著較強的可比性。仿真計算中邊界層厚度設置為0.2 mm,面網格尺寸為1 mm,光滑壁面。仿真計算結果與PIV 試驗結果對比如圖13、圖14 所示。由圖13、圖14 可以看出:氣門升程在3 mm 以下,由于氣道喉口處湍流較強,CFD 仿真結果出現非對稱現象,與PIV 試驗結果有一定差異;在中、高氣門升程的流場分布與試驗結果較相似,較好地驗證了仿真計算的準確性。
4結語
利用StarCCM+ 流體分析軟件研究了不同網格尺寸、粗糙度、邊界層厚度及不同入口形狀等參數對氣道流動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網格尺寸對流量系數的影響較小,對湍流比的影響較大,推薦采用1 mm 網格尺寸方案較合適。邊界層的厚度對流量系數和湍流比影響均較大,推薦采用0.2 mm邊界層厚度方案較合適。表面粗糙度會對流量系數及湍流比產生的影響較小,建議采用光滑壁面。傾斜入口會降低一定的流量系數,對湍流比影響較小,建議采用垂直入口較合理。優化參數后的CFD 仿真與PIV 試驗結果在中、高氣門升程下的流場分布較吻合,表明仿真具有較高的精度。仿真計算能夠較精確地預測真實氣道流動性能,可明顯縮短氣道開發時間,降低開發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