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要使每一位學生都擔任管理角色,站在管理者的視角,發現較難察覺、易被忽視的管理細節,自主能動地參與實踐。本文以“末梢生長”為導向,通過科技賦能自主化管理、學科融合自我化管理、多元評價個性化管理和檔案式個體化管理,對體育課堂管理展開分析和實踐,以期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成效。
[關鍵詞] “末梢生長”;小學體育課堂;高品質管理;驅動策略
一、傳統體育課堂管理的弊端
1.偏見——課堂管理意識不足
對于當下的小學體育課,少部分學生存在不重視、不關心的態度,而且對體育課堂存在一定的偏見,導致課堂自我管理意識薄弱。因此,體育教師更應進一步加強課堂管理意識,采取更全面的管理手段,這樣才能扭轉這一不利局面。
2.傳統——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
部分教師在進行體育課堂管理時,偏向于貫徹“嚴師出高徒”的理念,傾向于學生對課堂要求一味地“服從”。他們認為,只要是老師和班委下達的要求,學生就要嚴格落實。然而事與愿違,學生并沒有按照期待的表現發展,反而產生許多“叛逆”的現象。這也倒逼體育教師開始反思,這種以“嚴”為主、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是否還適合當下體育課堂的管理,也許以“柔”為主的模式更適合現在的學生。
3.單一——課堂管理品質不高
筆者對8所集團學校的24位體育教師進行體育班級管理方面的問題訪談,發現大部分體育教師對班級管理關注度相對薄弱。有16位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管理上基本以口頭管理為主,以組織班委管理為輔;5位教師偶爾會使用記分冊、記錄本等輔助課堂管理;3位教師主要采取家校結合的方式進行管理,效果一般。由此可見,管理手段相對單一,是制約體育課堂管理品質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末梢生長”在體育課堂管理中的價值
“末梢生長”這一理論源于生物學領域,是指神經中樞為傳遞信息,主動分泌神經遞質,神經末梢在接收到信息后予以反饋,從而激發神經活性,生成神經系統,織密神經網絡,注入生長活力。在課堂管理中,以“末梢生長”為隱喻的體育課堂管理是一種課堂管理形式的創新,將班級學生課堂學習欲望類比為“神經末梢”,將正處在體育課堂管理的管理者類比為“神經中樞”。在教師的引導下,每一位學生都擔任管理角色,站在管理者的視角,發現易被忽視的管理細節,自主、能動地參與實踐,形成一定的經驗,以此不斷完善班級課堂管理體系,提升體育課堂管理的品質。
三、“末梢生長”下的小學體育課堂高品質管理的實施路徑
1.感知末梢:科技賦能自主化管理,軟件記錄樹常規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前沿科技已然走進我們的生活。體育教學亦是如此,電子化測試、虛擬現實、大數據分析、視頻式教學等技術已經走進體育課堂。基于此,教師可以運用當下熱門的軟件對課堂教學進行記錄,有助于打破學練的時空壁壘,使學生自覺遵守課堂常規。
例如,筆者利用當下備受歡迎的軟件——班級優化大師,進行體育課堂常規管理。在開展體育課堂教學時,學生上課遲到、課上講話聊天、練習時隨意消極等現象曾反復困擾著筆者。后來,筆者嘗試使用班級優化大師軟件對體育課堂常規進行管理,為學生分配不同的管理角色,設計多種課堂管理規則。課前,筆者要求每小組組長統計每組出勤情況,并匯報給體育委員,體育委員向教師匯報,教師使用班級優化大師軟件,對學生出勤、缺勤、請假、遲到的情況進行記錄,以此進行高效課前考勤。具體而言,對于進入狀態快、站隊迅速、練習認真的學生,通過班級優化大師進行加分,相反則減分。經過一個階段后,對于每一位學生平時的課堂加減分情況,系統會以星級的形式每周自動進行一次匯總。通過星級對比,促進學生良好課堂常規的養成。不僅如此,筆者還將學生家長拉進群組,將學生課堂常規表現和學練情況向家長實時匯報,促進了家校之間的交流。
筆者對傳統的文字記錄方式進行升級,巧用班級優化大師軟件對課堂表現進行及時、準確的記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跟蹤學生的學習過程,采集數據并基于數據分析結果,及時反饋和評估學生學習情況,利用運動檢測設備記錄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使學生充分感知自身的課堂表現,認識遵守課堂紀律、服從課堂規則的重要性,從而實現理想的課堂樣態。
2.帶動末梢:學科融合+自我化管理,體育課堂本勤反饋
在體育課堂管理中,要做到對教學勤反饋,這樣才能達到高質量的課堂管理。教學反饋本在語文、數學等學科較為常見,在體育學科卻很少見,筆者嘗試使用課堂本,并與數學學科巧妙融合,帶動學生自我管理、相互管理的“神經末梢”,引導學生對體育課堂表現勤反饋。
例如,筆者在組織學生進行體質健康項目練習時,發現學生的積極性不高,部分學生甚至出現課堂偷懶、自我管控較差的現象。基于此,筆者思考如何才能讓學生對體質測試重視起來,使他們從心底里想要練好身體素質。在一次下雨天的室內課,筆者嘗試通過與數學學科進行融合,組織學生對各項目的多次體測成績繪制統計圖,對各項成績進行數據分析。為了提高學生繪制體測成績統計圖的效率,筆者提前打印統計圖模板卡片,并且將每個項目對應的滿分線繪制在統計圖中,從而加深學生對各項目滿分標準的印象。筆者引導學生將統計圖模板粘貼在體育課堂本上,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加方便地了解自己某一項目近期的成績變化情況。為了提高學生對體質測試成績的重視程度,筆者讓學生兩兩交換課堂本,將成績圖表繪制在對方的圖表內,學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兩人之間的差距,實現你追我趕的良性競爭。在統計圖的下方,筆者還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統計圖所呈現出的數據進行分析,嘗試分析進步或退步的原因,以此進行課堂情況的階段反饋。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筆者巧妙地化解了雨天室內課不方便開展體育活動的情況,進行了課堂管理創新,引導學生以繪制數學統計圖的方式對學生體測成績進行統計,將近期的體育課成果進行復盤,讓體育課堂的反饋可視,從而調動學生參加學練的積極性。
3.激發末梢:多元評價+個性化管理,積分表彰巧激勵
多元豐富的評價可以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過往的體育教學中,筆者發現靠教師一個人的力量去對全班學生進行評價,評價的及時性和實效性并不高。為此,筆者引導學生開展互評,讓學生課堂學練的內驅力得到顯著提升。在評價的過程中,學生慢慢學會如何去管理學練小組,逐漸樹立自我管理的意識。
例如,筆者通過體育積點卡,進行積分式評價。筆者提前制作多個積分加分章,分發給每個項目的管理者,為表現好的同學蓋章記錄,每個項目管理者每周輪換一次,以此達到每位同學都有機會做管理者的目的。在體育大課間、體育課間10分鐘、體育課堂學練等方面,對于表現有進步的和表現出色的,可在積分卡上蓋加分章。為了提高積點卡的激勵功能,筆者設立了班級運動箱,積點卡積分每滿三個章就可兌換運動箱中任意一款體育器材,兌換的器材可以用于課間體育活動。
筆者巧用積分卡,為學生設定榮譽目標,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潛能。積分卡的設立既是對學生自我管理和平時努力的認可,也為體育課堂的高效管理打下了基礎,注入了活力。
4.維系末梢:檔案式個體化管理,課堂信息收集成檔案
檔案式管理作為一種有效的教育管理方式,更能適應當下教育方式多元化的需求。通過記錄、收集學生課堂學習狀態,為學生建立個人成長檔案。學生既是成長檔案的主角,又是檔案信息的記錄者,讓很多原本會被忽視的細節表現得到記錄。
例如,筆者一開始使用的是用白紙來登記全班學生成績的成績冊記錄方式,結果發現,這種方式只能對幾項或幾次測試進行記錄,而且對學生近期的表現情況很難做到全面評判。為此,筆者對成績冊進行優化升級,為班級每一位學生設計了一份個人成長檔案表。通過查找個人成長檔案表,可以及時、快速、準確地了解某一位學生的近期表現,大幅提升了體育課堂管理效率。個人成長檔案表由學生身高、體重、BMI值等基本信息,50米跑、體前屈、跳繩等身體素質項目測試成績,以及校本課程項目的加分情況組成。對于課堂測試成績,學生課后自主進行及時記錄,相互監督管理,讓課堂學練的表現有所查證。另外,期末成績是學生和家長都十分關注的,此張個人成長檔案表也可以成為期末考核的有力依據。
在個人成長檔案表的助力下,學生對自己的多項成績和課堂表現情況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教師對每一位學生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家長對自家孩子的學習表現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可以說,這小小的檔案表是對學生的自我學練和在集體環境中“生長”最真實的記錄,為體育課堂高質量的管理提供了保障。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不斷強化課堂管理意識,提高體育課堂管理水平。“末梢生長”的管理模式從學生課堂常規入手,引導學生勤反饋,并對學生的體育課堂表現巧激勵、成檔案,從而感知、帶動、激發并維系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生長”,讓體育課堂管理始終處于高質量的動態循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