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雙減”政策逐漸向縱深推進,教師應減少學生學習壓力,提高作業質量,進行有效的作業管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文分析“雙減”政策背景下優化學科作業的重要性,總結出“根據學情設計分層作業;結合社會實踐,提升學科綜合能力;對作業量進行把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等策略,以期高質量推進“雙減”政策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中的落實。
[關鍵詞] “雙減”政策;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
一、基于“雙減”政策要求,優化作業布置
“雙減”政策的頒布,鮮明地指向解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和校外培訓壓力,優化作業布置,減輕學生課余負擔;要求通過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完善作業管理,防止過重的作業負擔造成的心理壓力。基于“雙減”政策要求的作業布置順應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科學習需要,有助于促進學生達到學業質量要求,實現全面發展。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進行作業管理及優化布置,是落實“雙減”政策要求的必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積極意義。
第一,減輕學生的學業壓力。作業是衡量學生對課程內容掌握程度的有效手段,它在教育教學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長久以來,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的數量與質量并不匹配,反而成為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導致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習失去興趣。所以,合理優化課程作業,能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中真正獲得知識。
第二,落實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初中學生通過學習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教師合理設計課程作業,可以促使學生關注社會生活,樹立法律意識,養成良好的道德素質,最終培育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
第三,提高教學質量。作業直接反映著教學動態,也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方式之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課后作業完成的情況了解具體學情,根據學情來調整教學計劃。同時,學生通過完成教師精心設計的作業,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及時向教師請教,從而從“教”與“學”兩個方面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高質量作業設計路徑
1.根據學情設計分層作業
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激發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科關鍵能力為導向,設計道德與法治學科作業。事實上,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所表現出的能力存在個體差異。為了貫徹因材施教,教師要根據實際學情設計分層作業。
學生的作業反饋情況存在差異,這是很正常的。為此,教師要設計分層作業,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讓作業匹配不同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比如,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走進社會生活”一課,教師可以進行分層作業設計。具體而言,選擇題是必做題,要求學生對社會的認知進行分類。判斷題是必做題,主要是針對社會的實踐過程展開分析,要學生做到準確判斷。問答題是選做題,主要是一些生活案例的材料分析,旨在讓學生發現道德與法治學習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信息收集題也是選做題,可以借助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生活案例,學生通過完成信息收集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于上述分層作業,學生可根據自身的情況靈活選擇。這樣,既保證了作業科學、合理、有效,又保障了道德與法治作業布置的減負增效,還激發了學生內生的學習動力。
2.結合社會實踐,提升學科綜合能力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實踐作業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意義。這種作業旨在幫助學生將從課本上學到的知識付諸實際行動,從中培養正確、積極的生活態度,從而將書面知識內化為學科素養。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學生能夠找到道德與法治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體現,進而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
以八年級下冊“理解權利義務”一課為例,教師在布置常規書面作業的同時,還可以設計富有社會實踐性的作業任務。這些任務要求學生以月份為單位開展實踐活動,并通過文字、視頻、照片等手段記錄自己在個人或團隊交往中所觀察到的社會現象。一段時間后,學生將在課堂上分享這些實踐經歷和感受,從而加深對權利義務觀念的理解,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感悟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實用性。實踐作業的反饋環節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回顧課本知識,還能夠加強記憶,反過來促進學生對道德與法治書本知識的學習。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道德與法治觀念,為未來的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3.對作業量進行把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注重對作業量的精準把控。眾所周知,過量的作業不僅無法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反而可能成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絆腳石”。為此,教師要做到科學、合理地規劃作業總量。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采取破碎化處理的策略,將龐大的知識體系分解成若干個易于消化、吸收的“小塊”,將作業與這些“小塊”高度匹配,再布置給學生完成。這樣做不僅減少了作業所占用的時間,也減輕了學生對于過量作業產生的心理壓力。
在布置作業時,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根據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掌握水平來控制作業量。同時,教師還可以進行一些個性化、創新化的作業布置,從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一位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得到成長和進步。相較于過去那種“題海戰術”式的作業布置方式,現在的教師更加注重作業的“質”而非“量”。很多教師明白,只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作業,才能真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在“雙減”政策精神的指導下,道德與法治學科的作業設計與管理也迎來了新的變革。教師們通過精心把控作業量,成功扭轉了傳統作業模式給學生帶來的沉重感和無力感。這種變革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到思考的樂趣,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
總之,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的優化需要符合“雙減”政策精神,教師要依據教材、校情、學情,強調作業的生活屬性,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黃玉玲.“雙減”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作業創新設計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22,8(20):81-83.
[2]侯新旺,白復軍.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作業現狀、問題及應對[J].中小學班主任,2022(06):8-10.
[3]金利.依托教材欄目,促作業優化創新——“雙減”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基于教材欄目設計作業的探索[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2(10):72-73.
[4]朱智偉.以“減”弘道 以“增”馭術——“雙減”背景下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例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22):64-66.
[5]張巧丹.淺論“雙減”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單元作業的設計模式[J].求知導刊,2022(34):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