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孩子們跟隨我一起探索《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篇富有哲思的課文。字里行間,我們正一同穿越時間的長河,品味著論說文嚴謹?shù)慕Y構。突然,天邊聚集起烏云,如墨色翻涌,緊接著,雨點如急促的鼓點,敲打著窗戶,將我們從知識的海洋中拉回現(xiàn)實。
“哇,好大的雨!”小李的驚嘆聲在教室中回蕩,其他學生的目光也紛紛被窗外的雨景吸引。雨絲如無數(shù)銀針,從天空傾瀉而下,形成了一道道水幕,模糊了窗外的世界。
“轟隆隆——”一聲驚雷在頭頂炸響,教室里的燈光都似乎為之一顫。學生們的注意力完全被窗外的大雨所吸引,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好奇和興奮,伸長脖子不住地朝窗外張望。看著學生的心思被雨吸引過去,我刻意咳嗽了幾聲,想繼續(xù)講課。但顯然,雨的魅力遠遠超過了課堂的吸引力。我的聲音在雨聲中顯得微弱無力,學生們的心思顯然已經飄到了窗外那場大雨中。
我試圖抬高音量,但學生仍舊不為所動。我想,繼續(xù)講課也沒有什么效果,不如順應孩子們的天性。“既然大家都這么喜歡雨,那我們就來好好地欣賞一下這場雨吧!”我輕聲說道,旋即放下了手中的粉筆。
學生們露出驚訝的表情,個個睜大眼睛,不敢置信地望了望我。待我點了點頭后,他們紛紛靠近窗戶,雙手貼在玻璃上。隨后,教室里一片安靜,只有窗外的嘩嘩雨聲。他們靜靜地看著雨,表情各異,有的若有所思,有的沉醉其中。雨滴落在窗臺上,發(fā)出清脆的聲響,像是大自然的節(jié)拍器,為沉靜的課堂增添了一份伴奏。我還注意到,有幾個學生甚至輕輕地敲打著桌面,在模仿雨滴落下的聲音,霎時間,教室里的敲擊聲與雨聲形成了二重奏,別有一番風味。
我感覺學生看得差不多了,便打破了教室的寧靜:“同學們,你們覺得這場雨帶來了什么樣的感受?”
小張撓了撓頭,笑著說:“我覺得雨聲很好聽,像是大自然的獨家配樂。”
“我從沒見過這么大的雨,我太激動了!”說著,小涵抬高了音量。
小王則皺著眉頭說:“雨讓我感到有些憂郁,它讓我想起了雨中分別的場景。”
我靈機一動,小學的古詩詞中不就有好多寫雨的嗎?何不讓學生復習一下呢?于是,我迅速提問:“雨在古詩中常常代表著什么?”
小李眼睛一亮,搶著說:“我知道,‘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雨代表著哀思。”
小王接著說:“還有‘雨打梨花深閉門’,雨似乎也代表著孤獨。”
學生們開始回憶,有的想到了“夜來風雨聲”,有的想到了“空山新雨后”,有的想到了“斜風細雨不須歸”,還有的想到了“天街小雨潤如酥”。剎那間,教室成了詩的海洋,每個學生都被古詩詞的韻律所圍繞,沉浸在美麗的詩句中。我和學生透過那些優(yōu)美的文字,感受著詩人的情思,一同領略古詩詞的獨特魅力。
“為什么最近這么多雨呢?”愛思考的小張突然問道。這個問題引起了大家的好奇,但似乎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學生們的眼里閃爍著疑惑和探索的光芒,要不,我給他們布置一項綜合性作業(yè)?不僅能與最近的天氣契合,還能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我立刻提議:“那我們就來開展一個關于雨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吧,自己去查找資料,了解雨的形成、雨的文化意義等等。”
學生們都躍躍欲試,全然沒有往常的不悅,看樣子,他們對這個話題充滿了興趣,仿佛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走近雨,了解雨。
接下來的幾天,孩子們化身為小小研究者。他們或翻閱圖書,或上網瀏覽,甚至還親自實踐,觀察不同條件下雨水的變化。小李繪制了一張精美的手抄報,畫面上雨珠在荷葉的邊緣輕輕搖曳,好像隨時都會滴落,他還在旁邊用工整的字跡寫著關于雨的詩句。
小王則下載了一段關于雨的視頻資料,視頻中的雨滴落在水面上,泛起一圈圈漣漪,伴隨著悠揚的古箏聲,讓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鄉(xiāng)。
還有的學生開始思考不同文化中雨的象征意義,他們在圖書館中翻閱著各種書籍,尋找著關于雨的線索。
終于到了展示的日子,孩子們早早地來到教室。他們用五顏六色的粉筆裝飾了黑板,將各自的成果張貼上去。每個小組都派出了代表上臺介紹,有自信流暢的演講,讓我們了解了更多有關雨的知識;也有同學之間的合作,或是有趣的實驗。小張帶來了燒杯和石棉瓦等,給同學們模擬了降雨的過程。這些展示,全都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
最后,我總結道:“同學們,意外的一場大雨,讓我們對‘雨’這一現(xiàn)象有了更多的了解。我真為你們高興,你們探索雨的過程,也讓我對一句話有了更深的了解,那就是——”我播放課件上的字,學生齊聲讀道:“科學發(fā)現(xiàn)的機遇,總是等著好奇而愛思考的人!”說完,這節(jié)課就結束了。
一場始料不及的雨,一節(jié)意外的“觀雨課”,不僅讓學生們對語文課堂充滿了熱情,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了學生的思考力和創(chuàng)造力。好的課堂,就像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能夠孕育出無限的故事,成就教育的無限可能。
雨停了,但孩子們心中的思考和探索卻永遠不會停止。他們的眼神中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對未來的憧憬。我相信,這節(jié)觀雨課將會成為他們記憶中的財富,伴隨他們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雨天。
(作者單位:湖南長沙市天心區(qū)湘府英才小學)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