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縣擁有各級各類市場主體,其中企業1.7萬余家,涉及38個行業門類,平均每千人市場主體數量超過50家,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其中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8家、綠色工廠5家。輝縣還是國家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全國小麥良種繁育基地,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品種2個,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獎1項……”河南省輝縣市委書記李繼游如數家珍地為本刊記者講述輝縣市在新時代如何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實干創業的精氣神,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記者:輝縣市在農業資源保護、前沿技術創新、新品種培育和科研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亮眼成績,形成明顯的地域優勢。請您談談輝縣市是如何因地制宜改造傳統產業,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
李繼游:一是補短板。輝縣市是農業大市,素有“豫北糧倉”之稱,長期以來,糧食種子依賴進口,而且品質不穩定影響糧食產量。近年來,輝縣市持續填補種業短板,緊盯種業前沿技術,大力培育優質高產小麥種子,搭建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園、小麥遺傳改良研究中心、綜合育種試驗示范基地等平臺,推動審定進入國家、省市品種40余個。其中,“新麥26”畝產比普通小麥高出100多斤,每斤高出至少1角5分錢,實現了高產和優質兼得,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獎。每年種子外銷量在8500萬公斤以上,成為著名的小麥育種之鄉,市場份額逐年擴大,可為農民增收4000余萬元。
二是主抓“特產”。輝縣市地處南太行山東麓,獨特的氣候和土壤非常適合山楂樹生長,山楂果品質優良,屬于健康綠色產品,深受消費者青睞。目前,太行山里保留有大量百年樹齡的山楂樹。輝縣市致力于打造“小而特”的山楂產品,延長產業鏈和價值鏈,提升了農副產品附加值。山楂果經過清洗、切片、烘干、凍干,過去不起眼的小紅果化身為山楂片、山楂飲等高附加值產品,不斷擴規模、提品質、延鏈條,不斷壯大產業,“楂之戀”“山之孕”等山楂品牌日益走俏。
在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上,輝縣市立足產業優勢,緊盯產業發展趨勢,不斷改造傳統產業。探索“三合一”農業發展模式,成功對接中國農科院農灌所、北大荒農服集團、新鄉國資集團,開展四方合作,在輝縣市集中力量打造中原智慧農業產業示范園、中原智慧灌溉裝備制造產業園項目。
“四方兩園”項目一方面助力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面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打造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效節水灌溉“三合一”農業發展模式,推動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數字化發展;另一方面,作為全國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智慧灌溉全產業鏈園區,智慧灌溉裝備制造產業園依托中國農科院農灌所的平臺和技術優勢,成功引進10多家國內灌溉行業頭部企業落戶輝縣,研發出融合“作物生長需水特性+土壤墑情+天氣預報”的智慧灌溉成果,實現了由傳統靠硬件節水向“硬件+軟件+信息要素”的新型節水轉變,較常規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再節水5%—10%。通過就地研發轉化,集成了13種智慧灌溉模式,產品擁有16個系列、82個品類、400多個型號,涵蓋高標準農田建設所需的所有產品,真正做到了“一站式”采購。截至目前,已為100多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供應超130余萬套設備。
記者:新質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發展新質生產力可以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輝縣市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如何因地制宜、因企施策,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李繼游:輝縣市立足自身資源優勢,積累了雄厚的產業基礎,形成了能源電力、水泥建材、現代化工、紡織加工四大傳統產業,以及高端裝備制造、綠色食品加工、文旅康養三大主導產業和生物醫藥新興產業,可以說,工業撐起了輝縣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脊梁”。同時,也存在產業結構偏重、創新能力不強、集聚程度不高等突出問題,傳統的資源消耗型企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經濟比重一度達到7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占比僅為21.5%,部分企業還存在產品同質化嚴重、附加值低、缺乏品牌支撐等問題,核心競爭力不強,轉型升級、提質發展已迫在眉睫。
輝縣市緊緊把握發展新質生產力機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狠抓“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近年來,輝縣市積極鼓勵引導企業加強技術聯盟與自主創新,極大地促進了新質生產力發展,推動了制造業技術水平的提升,2023年全年研發投入4.7億元,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到76%,制造業加速向高端、智能化方向發展,推動傳統產業向高附加值、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方向持續發力。特別是輝縣市正在加快推進的九峰山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總裝機容量210萬千瓦,總投資131.6億元,已納入《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等多項國家級規劃,是“十四五”期間河南投資規模最大的能源類項目,進一步助推新質生產力。
輝縣市堅持把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引領帶動全市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一是做大做強優勢支柱產業。圍繞高端裝備制造、綠色食品加工、文旅康養等三大主導產業和生物醫藥新興產業,推動各類優勢資源、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向行業龍頭企業聚集,全力打造一批擴大輝縣市影響、體現輝縣市水平的品牌企業。加快培育龍頭企業,不斷延伸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大力促進工業企業設備、配套件的互采互用,促進全產業鏈協調發展。
二是促進傳統產業深度轉型升級。一方面,決不以犧牲環境的方式追求一時的經濟增長,采取最嚴格的措施保護生態環境,不斷壓縮、淘汰落后產能;另一方面,鼓勵支持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換代,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綠色經濟,推動傳統產業從加工制造環節為主的“紡錘型”向加工制造與研發服務環節協調發展的“啞鈴型”轉變,提高傳統產業附加值和技術含量。發展高端先進制造業,推動制造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精細化方向轉變,著力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
三是增強企業創新競爭能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進一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健全科技創新投入機制,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大技術創新力度。以建設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為依托,開展產業創新聯盟認定工作,引導資金、技術、人才向研發平臺聚集,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水平。鼓勵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支持龍頭企業與高??蒲性核步ü布夹g創新中心,研發創新前沿先導技術、關鍵共性技術。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深化人才體制機制創新,實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人才開發投入力度,引導支持企業到省內外招聘高層次人才,努力培育造就一批領軍拔尖人才、科技創新人才和技能應用人才。
輝縣市正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更加務實的作風,奮力譜寫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篇章。我們將堅持把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主抓手,發揮產業基礎優勢,取長補短,改造傳統產業、發展現代產業、培育未來產業,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以產業高質量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輝縣實踐。未來的輝縣市,將是一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現代化強市,成為中原大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