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強調,對外工作必須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這進一步表明了中國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邁向未來、惠及全球,以中國式現代化助力國際發展合作、促進世界共同繁榮的堅定信念和有力行動。
凝聚最大共識,優化發展環境。習近平主席著眼全球共同發展的長遠目標和現實需要,提出全球發展倡議,積極推動國際發展合作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邁進。近年來,地區沖突延宕升級,全球經濟復蘇艱難,糧食、能源、債務危機疊加,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落實進程受阻,全球發展事業遭遇逆流。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永恒的。越是艱險越向前,國際社會企盼加強和優化發展合作。中國舉辦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全球共享發展行動論壇高級別會議等活動,積極推動全球發展事業重回正軌,有效凝聚促進發展的國際共識。發展是各國的平等權利,個別國家搞“小院高墻”、“脫鉤斷鏈”、制裁施壓,既不利于自身長遠發展,也侵犯了各國民眾基本發展權益,妨礙國際社會共同做大發展蛋糕。堅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攜手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發展治理體系,這才是人間正道。
完善平臺機制,匯聚發展資源。全球發展是各國共同事業,需要國際社會合力推進。中國一貫支持聯合國在國際發展合作中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發起成立的“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已成為各國團結協作、共謀發展的重要平臺;充分發揮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效能,全球發展促進中心網絡已吸引68個國家、區域和國際組織加入,40多個國家和國際機構同中方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推動全球發展倡議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組織重大發展戰略深度對接,促進全球、區域、次區域、國別發展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聯動發展。面對南北發展鴻溝持續擴大的現實與發展中國家發展融資嚴重不足的困境,中國逐步完善全球發展倡議落實機制,提升中非合作論壇、中阿合作論壇、中拉論壇等平臺機制作用,加強與國際組織、區域組織和金融機構的合作,廣泛動員政府、企業、社會等力量融入和參與國際發展合作。
深化伙伴關系,培育發展動能。作為國際發展合作的引領者和行動派,中國全力支持發展中國家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向160多個發展中國家提供各種類型援助,實施數千個成套和物資援助項目,開展上萬個技術合作和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累計為發展中國家培訓各類人員40多萬人次。中國著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從全球發展最緊迫的問題入手,聚焦減貧、人力資源培訓、糧食能源安全、工業化、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重點合作領域,持續加大資源投入、改進合作方式、拓展融資渠道,加快技術轉移和知識分享,助力各國共同發展。全球發展項目庫項目總數現已超過1000個,完成和正在實施的項目超500個。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新國際機場等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落地,菌草、雜交水稻、魯班工坊、“萬村通”、“光明行”等“小而美”品牌項目促民生“惠而實”,有效賦能相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為破解全球發展赤字不斷注入新動能、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