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姐姐帶著小外甥曉曉,從家鄉遼寧省建昌縣,隨軍到黑龍江省某邊防團。她走之后,我倆大部分時間都是打電話聯系,偶爾也寫寫信。
每次打電話,姐姐都會聊起部隊大院的一些趣事。
大院里有一片菜園,沒干過農活的姐姐經常去菜園里幫忙。她說,以前從沒見過那么長、那么粗的豆角,有1米多長,有小孩的手腕粗。后來一問才知那叫蛇豆。她說等秋天收點籽,寄一些回家種。
隨后,姐姐又開心地說:“我每天幫忙干活,都快成個農夫了!”
我更正道:“你不是農夫,是農婦。”她在電話里嘿嘿地笑。
但姐姐從來不談工作,每次我主動問,她就說,現在地方安置有困難,要等等。
隨軍6個月后,姐姐打電話說她已經成了一名老師。我很驚訝,問了她前因后果才知道,原來駐地一時沒有合適的崗位,姐姐不想虛度光陰,便想到了創業。
姐姐說,大院里有很多小孩,但駐地偏僻,幾乎沒有像樣的幼兒園,她便想開辦一個幼兒園。
和姐夫一商量,他也覺得這個想法好,既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又能幫著解決其他家屬的后顧之憂。
開辦幼兒園,除了要向教育局申請辦學許可,還要有教師從業資格證。姐姐買來教材,開始自學幼教課程。在文字和理論方面,姐姐是沒問題的,唯一的問題是她濃重的東北口音。
為克服這一點,姐姐每天苦練發音。
一次,姐夫半夜醒來,發現姐姐不見了。在家里找了一圈,最后發現她在衛生間里,對著鏡子一會呲牙、一會嘟嘴的。姐夫被嚇了一跳,姐姐又被突然出現的姐夫嚇了一跳,兩個人都大叫了起來。
姐夫說:“大半夜的,你干啥呢?”
姐姐說明緣由,又給姐夫演示講普通話。姐夫這才明白,敢情她在衛生間對著鏡子練發音呢。
用心準備3個月后,姐姐終于拿到了幼兒園教師資格證,也辦妥了幼兒園、托班的相關資質。
幼兒園選好址后,姐姐又采購桌椅、布置教室、招聘老師和阿姨。為了做到萬無一失,她還請部隊大院的家屬來參觀,提意見、建議,直到他們也覺得沒問題,幼兒園才開始招生。
但畢竟是新辦幼兒園,不少家長還是心存疑慮,開業第一天,只有3個孩子報名。姐姐沒有辦法,只得硬著頭皮,走進家屬區有適齡兒童的家里進行宣傳,承諾幼兒園推行一周試學制度,家長、孩子滿意了再正式辦理入學手續。
1997年秋,姐姐的紅五星幼兒園正式開園,入學的孩子最大的五六歲,最小的剛剛幾個月。
最難的還是孩子們的午睡。每到午睡時,孩子們有偷偷爬起來亂跑的,有躲在被子里啃指甲的,有不想睡覺哭鼻子的……小朋友露露(化名),一到午睡時間就上廁所,然后躲在衛生間不肯出來,讓老師、阿姨束手無策。
姐姐覺得,孩子們不愛午睡,主要是沒有養成好習慣。想到自己以前睡不著時,會聽某電臺的“晚安故事”入睡,姐姐買來好幾套睡前故事,請朗誦比較好的老師模仿晚安故事里的主播,每天午睡前給孩子們講故事。
為了減輕幼兒園老師的工作量,姐姐還利用休息時間自己錄了許多故事,在午間放給孩子們聽。那時,設備還沒有現在這么先進,為了能有一個安靜的錄音環境,姐姐常常在夜深人靜時,把自己關在小書房里,聲情并茂地對著錄音機講故事。
漸漸地,孩子們一聽到要午睡,都會很自覺地爬到小床上去,蓋好被子,因為他們知道,有好聽的故事等著他們。
另外,吃飯問題開始也讓人頭疼。好多孩子在家時,都要父母追著趕著喂飯,有的喂了也不吃,來到幼兒園就更不用說了。
姐姐覺得,孩子們多多少少都會挑食,幼兒園不應該“一刀切”,強制要求所有孩子吃一樣的食物。
姐姐開始留意每個孩子愛吃什么,然后動手嘗試為孩子們烹制飯菜。那時,姐姐為了錘煉廚藝,沒少浪費家里的食材,5歲的小外甥曉曉自然而然成了第一個品鑒者。

只要曉曉吃著不滿意,姐姐就會千方百計改進,直到他說好吃,才會把食譜告訴幼兒園的阿姨,然后做給孩子們吃。
有一個叫瑩瑩(化名)的孩子,特別喜歡吃甜食,可吃糖太多也不太好。姐姐就用甜一些的蔬果代替,比如,給她的米飯里加點蘋果粒,瑩瑩就很愛吃,也不再吵著要吃糖了。
針對不同的孩子,姐姐總結出了很多不同的菜譜,她還打印出來,發給家長們,讓他們在家合理調節孩子們的飲食。很多家長因為孩子在家也能自己大口吃飯了,特別感謝姐姐。
幼兒園在姐姐的用心經營下,在附近名氣越來越響,家屬院里有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家長會第一時間想到紅五星幼兒園。幼兒園蒸蒸日上,也讓姐姐特別有成就感。
開辦3年后,姐姐迎來了去鎮民政部門工作的機會,便忍痛將幼兒園轉讓。
那天,姐姐像往常一樣站在門口,和每一個小朋友擁抱。她抱著胖一點的孩子,摸摸鼓鼓的小肚腩,問他吃沒吃飽,親了親額頭,告訴他要多鍛煉,不能光長體重,還要長高;抱著瘦一點的孩子,告訴她想吃什么對阿姨講,不要挑食,挑食的孩子沒力氣,要長得像一棵大樹一樣,風都吹不倒;抱著不愛說話的孩子,告訴她要多說話……
姐姐又和幼兒園的老師、阿姨擁抱告別,大家都流下了不舍的淚水……
當姐姐打電話和我說起這些情景時,我聽見了她的哽咽聲。
姐姐說,與孩子們相處的那些時光,雖然也有過困難和煎熬,但她覺得非常美好,一輩子都難以忘懷。
(作者單位:遼寧省調兵山市住建局)
實習編輯/劉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