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早熟玉米是甘肅省通渭縣重要的糧食作物,保障玉米安全生產意義重大。早熟玉米種植時,其產量和栽培技術密切相關。為規范栽培技術應用,提高早熟玉米產量,以通渭縣為例,從地塊選擇,精細整備;科學選種,種子處理;搶時早播,合理密植;查看苗情,及時補苗;間苗定苗,預防減收;科學施肥,促進生長;水分管理,抗旱防澇;適時中耕,化學除草;加強監測,防災減災及防控病蟲,實現高產等方面著重對早熟玉米栽培技術要點展開分析。
關鍵詞 早熟玉米;栽培技術;甘肅省通渭縣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4.016
甘肅省通渭縣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耕地面積15.772萬hm2,海拔1 410~2 521 m,屬溫帶半濕潤干旱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基本同季,光照充足,年均氣溫7.5 ℃,年降水量380 mm,日照時間
2 100~2 400 h,無霜期120~170 d。獨特的氣候環境和優越的地理位置非常適宜種植早熟玉米,極大地促進了通渭縣早熟玉米產業的發展。為保證早熟玉米產量,做好栽培技術應用管理與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022年,通渭縣糧食作物(玉米、馬鈴薯、小麥)種植面積占總種植面積的79.83%,產量占農作物總產量的93.53%;油料作物(胡麻)種植面積占總種植面積的13.48%,占總產量的2.81%;小雜糧(莜麥、扁豆、豌豆、蠶豆、苦蕎、糜子及谷子)種植面積占總種植面積的3.88%,產量占總產量的1.86%。農作物種植面積為12.36萬hm2,農作物生產總純收益為84 606萬元。
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為9.87萬hm2,純收益為
64 670萬元,占種植業總純收益的76.44%;油料作物(胡麻)種植面積為1.67萬hm2,純收益為7 000萬元,
占種植業總純收益的8.27%;小雜糧種植面積為
0.48萬hm2,純收益為3 214萬元,占種植業總純收益的3.80%。2022年,通渭縣種植面積最大的玉米品種是金穗701和金穗702。近年來,隨著新品種開發速度的加快,墾玉10號、龍源3號等品種種植面積逐步縮小,新審定的品種在當地的種植面積逐步擴大,如吉單517、通單24、吉單261等。
1 地塊選擇,精細整備
通渭縣早熟玉米種植前,應當做好地塊選擇工作,優先選擇地勢平坦、背風向陽、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疏松透氣、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能力強、排灌良好及機械設備進出方便的成片農田種植早熟玉米。盡可能遠離各污染源,如礦廠、化工廠等,避免對玉米生長產生不利影響。做好對水源、空氣、土壤的檢測工作,若發現污染物超標則禁止種植玉米。合理安排茬口,上茬作物以大豆、小麥等作物為宜,禁止重茬,否則極易導致病蟲害發生[1]。
選定早熟玉米種植地后,在秋季進行深松整地作業,深度為25 cm左右。若選擇麥茬地,應在收獲小麥的同時做好秸稈粉碎還田工作。秋季深松后建議在春季播種前再旋耕1次。旋耕的同時施加充足底肥,底肥要重施腐熟有機肥,輔施化肥,一般每667 m2施腐熟農家肥2 000 kg、三元素復合肥35~45 kg即可。確保將肥料翻入土壤內,禁止裸露在地表。整理后的土壤要求達到地面平整、無雜草、無殘茬、無殘膜,為早熟玉米播種作業創造有利條件。
2 科學選種,種子處理
玉米產量會受到種子品質的影響,因此在早熟玉米種植前務必要做好玉米品種選擇及處理工作。早熟玉米選種時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土壤質地、歷年經驗等多方面因素,優先選擇經過當地農業部門審定、推薦的熟期早、耐旱性強、耐密抗倒、抗逆廣適、抗病性強、高產穩產及適宜機械化收獲的玉米品種。農戶要從正規的種子站購買玉米種子,保證玉米種子品質,提高出苗率。禁止選擇陳年劣種。以通渭縣為例,可選擇金穗701、金穗702、墾玉10號、龍源3號、利合16號、金穗3號、隴單339、先玉1219及田旺72等玉米品種[2]。
選定玉米品種后,要對種子進行適當處理,剔除病蟲粒及雜質,留下大小一致、籽粒飽滿、無病斑、無蟲粒的玉米種子。篩選后的玉米種子在晴天攤鋪晾曬2 d,每間隔3~5 h翻動1次,不可太厚,確保曬種均勻性和有效性。晾曬后的玉米種子使用種衣劑拌種或包衣,需結合當地玉米病蟲害發生情況靈活選擇種衣劑,推薦使用殺菌劑+殺蟲劑復合型種衣劑進行玉米拌種或包衣,實現對玉米病蟲害的有效防控。需要注意的是,經過包衣或拌種的玉米種子,應晾干后及時播種,不可接觸水,否則會影響播種效果。
3 搶時早播,合理密植
前茬作物收獲并整地后,應及早搶播玉米。通渭縣播種時要求溫度穩定在12 ℃左右,滿足玉米種子發芽對溫度的需求,提高發芽率,具體播種時間需根據氣溫、茬口安排等因素靈活確定。通渭縣早熟玉米一般在每年4月播種。此外,早熟玉米播種時對土壤墑情有著較高的要求,以土壤含水量在20%~24%時播種為宜。若適播期內土壤墑情不足,應適當澆水造墑后再進行玉米播種作業,確保達到一播全苗的目的[3]。
早熟玉米播種時,結合播種方式、土壤墑情等因素合理控制密度,為玉米植株生長營造良好的條件。推薦采用機械化播種技術,利用機械精量播種機實行60 cm等行距貼茬直播或大小行種植,每667 m2保苗4 000株左右。遵循肥地宜密、薄地宜稀;株型緊湊宜密、反之宜稀等原則進行早熟玉米播種作業,為奪取早熟玉米高產和穩產創造有利的條件。禁止高密度種植,否則會影響田間采光和通風,進而對通渭縣早熟玉米生長及后期產量造成不利影響。
4 查看苗情,及時補苗
早熟玉米播種后一般7 d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要及時查看苗情,若發現有死苗、缺苗等現象,要及時進行補苗,保證齊苗率。農戶可提前在田間地頭多栽植一些玉米苗以便補苗,或者將多苗處的玉米苗移栽至缺苗處。需要注意的是,死苗移除后要對土壤消毒再進行補苗作業,防止土壤中有殘留的致病菌繼續為害。
合理控制補苗時間,盡量早補種,避免生長周期間隔過長。選擇相同的玉米品種或成熟期更早的玉米品種,確保可在苗期培育成壯苗。補種前要對玉米種子進行浸泡催芽處理,提高成活率,加快生長速度。選擇土壤墑情較好時補苗,若墑情較差,需在補種后及時澆水,以保證成活率。
5 間苗定苗,預防減收
早熟玉米出苗之后,做好間苗定苗工作非常重要。及時進行間苗、定苗作業,營造適宜的密度,避免密度過大相互遮擋光照,減少對水分和養分的消耗與浪費,促進根系生長和優質壯苗培育,為通渭縣早熟玉米奪取高產創造有利條件。
農戶要充分意識到早熟玉米間苗定苗的重要性,合理控制好間苗與定苗時間。正常情況下,間苗建議在玉米長出3片葉時進行,定苗建議在長出5片葉時進行。盡可能早間苗定苗,避免后期間苗定苗時損傷玉米根系。提早落實間苗定苗工作,有利于促進玉米成熟早收,實現玉米高產的目標。
6 科學施肥,促進生長
早熟玉米田間管理環節,施肥是一項必要性工作,通渭縣農戶應當結合玉米需肥規律和長勢等因素,制訂科學的施肥方案,并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同時,滿足早熟玉米生長對肥料的需求,提高玉米籽粒產量。
通渭縣要遵循輕施苗肥、重施穗肥、補追花粒肥的原則落實早熟玉米追肥工作。底肥建議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2 000 kg、尿素10 kg、鈣肥50 kg、硫酸鉀
10 kg。后期結合玉米長勢靈活追肥,苗期建議每667 m2
施尿素12 kg作提苗肥,大喇叭口期建議每667 m2施尿素30 kg作攻苞肥,抽雄后建議每667 m2追施尿素5 kg促進籽粒生長發育。施肥時在玉米苗一側開溝施入,達到促根壯苗、提高產量的目的[4]。
7 水分管理,抗旱防澇
水分是早熟玉米生長的必需品,缺水或富水均會對玉米植株生長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通渭縣農戶要提高水分管理意識,根據自然降雨情況和早熟玉米需水關鍵期等因素科學管水,促進早熟玉米生長。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如滴灌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等,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減少水源浪費,并滿足早熟玉米生長對水分的需求。
玉米苗期具有耐旱不耐澇的特征,此時將土壤含水量維持在55%左右為宜,有利于蹲苗。進入拔節抽穗開花期后,玉米植株對水分的需求量逐漸增大,尤其是在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需將土壤含水量維持在75%左右。此時若長期未降雨,應當及時澆水,避免玉米出現卡脖旱導致缺粒、禿頂甚至形成空稈。進入灌漿期后,依然需要將土壤含水量維持在75%左右,可有效延長綠葉期,促進籽粒灌漿。蠟熟期后,應當讓土壤保持干燥,加快玉米成熟。
8 適時中耕,化學除草
早熟玉米生長時適時做好中耕工作,不僅能夠破除土壤板結,增加土壤松散透氣性,而且可將地溫提高,促進玉米優質高產。通渭縣早熟玉米中耕時,要控制好深度,以5 cm為宜,避免過深對根系造成損傷。中耕的同時要適當增加玉米植株根部土層厚度,進而逐漸形成高度20 cm的壟,降低玉米倒伏的可能性。
中耕的同時做好除草工作,殺滅田間的雜草,避免其和玉米植株爭奪水肥。雜草較多時,建議噴施化學除草劑,結合雜草類型合理選擇除草劑,并嚴格控制好除草劑的用法和用量,嚴格執行休藥期規定,避免造成污染和農藥殘留超標。例如,針對玉米田內的牛筋草、馬齒莧、刺兒菜等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推薦使用煙嘧·莠去津、硝·煙·莠去津等除草劑防除,減少雜草數量,避免對玉米生長產生不利影響[5]。
9 加強監測,防災減災
早熟玉米生長中后期,極易遭遇干旱、臺風及高溫等災害,會對玉米產量造成巨大影響,因此做好早熟玉米防災減災工作非常重要。通渭縣農業部門要加強與氣象部門之間的溝通,及時結合氣象信息指導農戶做好早熟玉米防災減災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性天氣對早熟玉米的負面影響。
1)面對洪澇災害,及時做好排水工作,降低田間漬害程度,及時開展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結對玉米根系呼吸與生長產生不利影響,因漬害倒伏的玉米,應當采取多株捆扎的方式彼此互相支撐,減少災害造成的影響。2)面對強風倒伏災害,較輕的情況下玉米植株可通過自我調節的方式恢復向上生長的狀態,但若根部倒伏,則應進行扶正、培土處理,加快根系下扎,增強其抗倒伏能力,盡可能降低產量損失。穗下部莖折較嚴重的建議及早收獲作為青貯飼料使用。
3)面對高溫干旱災害,應當密切留意天氣情況,及時灌溉,滿足玉米生長對水分的需求。亦可通過噴施葉面肥的方式,降低高溫熱害造成的影響,保證早熟玉米產量。
10 防控病蟲,實現高產
早熟玉米生長時,一旦發生病蟲害將會對通渭縣玉米產量造成極大影響,嚴重的甚至會絕產絕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打擊農戶玉米種植積極性,因此做好早熟玉米病蟲害防治工作意義重大。通渭縣農業部門要做好早熟玉米病蟲害監測預警工作,及時掌控早熟玉米病蟲害發生情況,并將病情蟲情信息反饋給農戶,指導其正確防治病蟲害,提升病蟲害防治水平。目前,通渭縣早熟玉米種植常見病蟲害主要包括玉米螟、薊馬、甲蟲、粉虱、草地貪夜蛾、莖基腐病、紋枯病、銹病、根腐病及大小斑病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理念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綜合應用農業技術、生物技術、物理技術及化學技術,發揮每一項技術優勢,達到最佳的病蟲害防治效果。
1)農業技術。應當重點做好選地整地、種子選擇、藥劑拌種、播量和密度控制、適時追肥及科學灌溉等方面的工作,提高早熟玉米的抗病力,降低病蟲害發生率。2)物理技術。重點推廣應用燈光殺蟲技術,如在田間安裝殺蟲燈誘殺草地貪夜蛾、玉米螟成蟲等。同時,重視對性誘劑的使用,利用性誘劑配套誘捕器,干擾草地貪夜蛾、玉米螟成蟲等交配,減輕對玉米的危害。3)生物技術。推廣應用生物農藥,如苦參堿、蘇云金桿菌、枯草芽孢桿菌、阿維菌素等,具有綠色、安全、無污染的優勢,可保障玉米品質。4)化學技術。以噴施化學農藥為主,通渭縣農戶要選擇低毒、高效、低殘留的化學農藥,嚴格執行休藥期規定,嚴格控制用法和用量,規避農藥殘留及污染。防治玉米螟,可交替噴施20%氟苯蟲酰胺懸浮劑、90%敵百蟲晶體等藥劑;防治薊馬,可交替噴施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啶蟲脒乳油等藥劑;防治莖基腐病,可交替噴施40%噻唑鋅、30%噻菌銅等藥劑。上述藥物均要每間隔7 d使用1次,連用2~3次,方可獲得最佳的防治效果[6]。
11 結語
通渭縣是農業大縣,當地早熟玉米種植面積大。新時期,為推動通渭縣早熟玉米產業高質量發展,要提高早熟玉米栽培技術管理創新意識,確保早熟玉米栽培技術規范化、標準化應用,掌握早熟玉米栽培技術要點,提高早熟玉米的產量,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帶動農民致富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周廣英,李素偉,楊愛巧,等.河北省中早熟玉米品種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9(4):
15-16.
[2] 阿依庫勒·毛坎.早熟玉米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7(20):131.
[3] 祁雪.早熟玉米豐產栽培技術經驗總結[J].農技服務,2017,34(13):35-36.
[4] 王佳,耿朔.早熟玉米品種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5(21):33.
[5] 侍梅,王學銘.寧南山區耐旱中早熟玉米栽培技術[J].寧夏農林科技,2015,56(10):13-14.
[6] 冉莉.早熟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研究[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4(12):23.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