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作為我國西南地區主要的煙葉種植基地,四川省涼山州煙草種植面積廣泛。科學分析煙葉農藥殘留量,制訂有效的農藥減控對策,對保障煙葉品質和生態環境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選擇涼山州
10個主要煙葉種植縣(市)為檢測區域,在煙葉不同生長時期采集樣品,利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檢測各類農藥殘留量,了解當地農藥使用狀況。檢測結果表明,大部分樣品中的農藥殘留水平尚在國家標準范圍內,但現蕾期煙葉中吡蟲啉、啶蟲脒等農藥殘留量明顯偏高,甚至部分樣品已經超過最大殘留限量,對此提出實現農藥減量控害和推廣綠色防控技術等策略。
關鍵詞 煙葉;農藥殘留;四川省涼山州
中圖分類號:S481.8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4.041
在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農藥的使用已成為保證作物產量和品質不可或缺的手段。然而,農藥殘留也隨之成為關乎消費者健康、影響產品出口與環境保護的重點問題。四川省涼山州作為我國西南地區主要的煙葉種植基地,其煙草種植面積廣、產量高。科學分析和探究煙葉種植區的農藥殘留情況,對保障煙葉品質安全、保護生態環境、增強我國煙草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筆者立足涼山州煙葉種植區實際情況,通過系統的樣品采集與農藥殘留檢測,分析了病蟲害防治與農藥殘留之間的關系,并基于檢測結果,提出具體的農藥殘留減控技術與策略,旨在為政府監管部門、煙草企業及廣大煙農提供科學的參考與指導。
1 檢測分析
1.1 檢測地點
選擇涼山州主要煙葉種植區,包括會理市、會東縣、德昌縣、鹽源縣、冕寧縣、寧南縣、普格縣、越西縣、西昌市及喜德縣等縣(市)進行煙葉農藥殘留檢測。檢測地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熱同期,無霜期長,非常適宜煙葉的生長,是重要Ezw+3yLTUyigZoqhFFuuFpqVuT+X1OS1LEdF5ofEK9M=的煙葉種植基地。
選擇這些主要煙葉種植區作為檢測區域,基于以下4點考慮。1)選擇的縣(市)可代表涼山州不同地域類型的煙草種植區,選擇樣本具有全面的代表性,可以較好地反映涼山州整個煙葉種植區在農藥使用和農藥殘留控制方面的總體狀態。2)涼山州是全國重要的戰略性優質煙葉基地,對區域乃至全國的煙葉供給起著關鍵作用,檢測結果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3)通過對重點區域的研究可以找出問題的成因,并推廣先進經驗,指導涼山州煙葉種植區的農藥殘留減控工作。4)從地理分布看,這些縣(市)代表了涼山州不同的生態類型,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因地制宜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試驗樣本,可以提高結果的適用性。
1.2 檢測方法
1.2.1 檢測前調查工作
在正式開展煙葉農藥殘留檢測前,對涼山州主要煙葉種植區的農藥使用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分析,以全面了解當前煙葉種植戶在農藥選用和使用方面的具體情況。采用問卷調查法和實地走訪法相結合的方式,圍繞農藥的購置、儲存和使用等方面,對涼山州10個主要特色煙葉種植縣(市)的農藥使用情況進行了系統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700份,收回有效問卷后進行統計分析,同時結合實地踏查得出初步調查結果。涼山州煙葉種植戶使用的農藥品種已比較規范,基本都在國家允許的煙草專用農藥范圍內,沒有使用國家已明令禁止的高毒農藥品種和化合物的情況。但個別煙葉種植戶在農藥使用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如使用劑量不精準、使用次數超標等[1]。通過調查檢測前的農藥使用情況,基本掌握了當前涼山州主要煙葉種植區的農藥使用情況。
1.2.2 樣品采集
煙葉樣品采集自涼山州的主要煙葉種植區。選擇10個主要煙葉種植縣(市),每個縣(市)確定3~
5個取樣點,分別針對不同的煙葉種植戶或煙葉種植地塊采集樣品。采集工作按煙葉不同生育期分3個時段。1)煙葉幼苗移栽后團棵期至旺長期,對每株煙葉全株采集樣品,每個取樣點選擇10~20株煙葉,每株煙葉選取2~3片功能性葉片,共計采樣量約200 g。
2)煙葉現蕾期至打頂期,分部位采樣,將煙葉植株分為上、中、下3個部位,每個取樣點每部位選取
2~3片煙葉樣葉,同一部位煙葉樣葉混合后各取樣200 g。3)煙葉打頂期至采烤期,分部位采樣,將煙葉植株分為上、中、下3個部位,每個取樣點每部位選取2~3片煙葉樣葉,同一部位煙葉樣葉混合后各取樣200 g。所有煙葉樣品采集后,置于密封樣品袋中,外加冰袋保存。
1.2.3 樣品檢測
煙葉作物的健康生長與品質提升離不開農藥的合理使用,而農藥使用又伴隨潛在的殘留風險[2]。為確保煙葉產品的安全性,依據中國煙草總公司頒布的《煙葉農藥最大殘留限量》(YQ 50—2014)標準,分
3個時段對煙葉樣品中的農藥殘留量進行檢測。1)團棵期:檢測甲霜靈、代森鋅等農藥的殘留情況。2)現蕾期:檢測啶蟲脒、吡蟲啉等農藥的殘留情況。3)成熟期:檢測多菌靈、異菌脲、三唑酮等農藥的殘留情況。
采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進行煙葉樣品中主要農藥殘留的檢測分析,目的是測定不同生育期及植株部位的煙葉樣品中各類農藥殘留水平,找出殘留量較高的農藥類別[3]。樣品經過前處理后,注入氣相色譜儀,采用石英毛細管柱,在100 ℃保持2 min,然后以25 ℃·min-1的速率升溫到280 ℃,再以3 ℃·min-1的速率升至300 ℃并保持5 min,高純氦氣作為載氣,流速為1 mL·min-1。同時,連接的質譜儀實時監測色譜分離產生的離子碎片,電離方式選擇電子轟擊電離,電離源溫度控制在230 ℃,掃描質量范圍為50~
500 amu。根據常見農藥的理化性質,每個煙葉樣品設置3個平行,同時配制相應的空白樣品矩陣對照。
2 檢測結果
由于檢測樣品較多,篇幅所限,此處僅列出各采集時期的煙葉樣品平均農藥殘留檢測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煙葉生長過程中使用的農藥類別及殘留水平存在明顯的時期性特點。檢測結果表明,甲霜靈在團棵期至旺長期的煙葉樣品中平均殘留量為
1.375 mg·kg-1,低于其最大殘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s,MRLs)(2.00 mg·kg-1),而代森鋅未檢出,低于檢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而這2種殺菌劑主要是用于防治煙草黑脛病等根莖類病害。煙葉現蕾期,煙農主要使用吡蟲啉、啶蟲脒等殺蟲劑防治蚜蟲。啶蟲脒和吡蟲啉在現蕾期的煙葉樣品中的平均殘留量分別為4.119 mg·kg-1和4.926 mg·kg-1,檢測值接近其MRLs值,尤其是吡蟲啉的平均殘留量在某些針對單獨樣品的檢驗中甚至超出其MRLs值,可能與煙農在現蕾期為防治蟲害頻繁過量使用這2種農藥有關。在煙葉成熟期,多菌靈的殘留量為
0.087 mg·kg-1,低于其MRLs值(2.00 mg·kg-1),異菌脲在樣品中未檢出,低于LOD值,而三唑酮在樣品中的平均殘留量為2.177 mg·kg-1,低于其MRLs值
(5.00 mg·kg-1)。
3 檢測結論
在對涼山州煙葉種植區農藥殘留進行細致的檢測分析后,得出以下3個結論。1)農藥殘留水平符合國家標準。大多數檢測的煙葉樣品中農藥殘留量均在《煙葉農藥最大殘留限量》(YQ 50—2014)標準規定的安全范圍內,表明涼山州煙葉種植區在農藥使用上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農藥使用管理措施相對成熟。2)時期性特點明顯。煙葉樣品中農藥殘留水平的時期性特點明顯,使用的農藥與不同生育階段煙葉遭受的主要病蟲害種類有關,團棵期和旺長期是防控黑脛病等煙葉根莖類病害的關鍵時期,而現蕾期至打頂期則是桃蚜等蟲害發生的高峰期,成熟期以赤星病、白粉病等葉斑類病害為主。3)個別農藥殘留超標。在現蕾期至打頂期,吡蟲啉和啶蟲脒的殘留量在個別樣品中超出其MRLs值。成熟期的樣品中,多菌靈、異菌脲的殘留量控制在安全范圍內,而三唑酮在部分樣品中檢測出較高的殘留量,功能性煙葉部位的農藥殘留量較高,現蕾期吡蟲啉殘留集中在煙葉植株的上部功能性莖葉。
4 建議
根據農藥殘留檢測結果,筆者提出以下6點建議。1)優化當前煙葉生產中使用的農藥品種結構,逐步減少使用毒性較大、殘效期較長的高毒殺蟲劑類農藥,如檢測中殘留量較高的吡蟲啉和啶蟲脒等,適度增加高效、低毒、殘效期短的新型農藥品種的使用量,如通過煙田輪換應用吡蟲啉和氟蟲腈等農藥來替代單一使用,或者引入毒性較低的生物農藥來部分替代化學農藥。2)加大農技人員對煙農的培訓指導力度,規范煙農的農藥使用操作,確保其在使用各類農藥前詳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嚴格按照農藥適用作物范圍、適用病蟲害種類和正確的使用劑量要求來選取和使用農藥,在農藥具體操作應用過程中掌握均勻噴施技術,避免漏施或過度使用,對殘效期較長的農藥應適當延長其在安全間隔期[4]。3)優化農藥的使用策略,實行農藥使用登記制度,詳細記錄每次施藥的時間、地點、農藥種類、用量及天氣狀況等,持續監測農藥殘留,將結果與農藥使用記錄關聯分析,評估不同農藥使用策略的實施效果,為煙農提供及時的技術指導和風險預警信息。4)積極發展煙葉標準化健康栽培技術,選育抗病性強的煙葉品種,配套適用技術并推廣應用,通過增強煙葉的抗逆性,達到減少農藥使用的目的,從而有效控制農藥殘留量。5)應用生物防治技術,通過在煙葉田間輪番定向釋放蚜繭蜂、瓢蟲等害蟲天敵及施用微生物農藥防治主要食葉害蟲,減少對高殘留化學合成殺蟲劑的依賴,減少農藥在煙葉上的殘留量。6)科學選用生物農藥種類,如從芽孢桿菌、放線菌等微生物,以及菊花、番茄等植物中提取或發酵制得的生物殺菌劑和生物殺蟲劑,逐步推廣應用以替代殘留量大的化學合成農藥[5]。
5 結語
對涼山州煙葉種植區多種農藥殘留進行檢測,可以看出不同時期使用的農藥類型與當時煙葉作物面臨的主要病蟲害具有高度相關性。盡管大部分樣品中的農藥殘留水平尚在國家標準范圍內,但個別農藥如吡蟲啉在現蕾期煙葉的殘留量明顯偏高,部分樣品已經超過最大殘留限量,因此有必要采取農藥殘留減控措施。未來,涼山州應進一步優化農藥使用結構,強化農藥使用監督管理,積極推廣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以有效減少煙葉中農藥殘留量,確保煙葉產品的品質安全。
參考文獻:
[1] 王玉潔,苗圃,宋正熊,等.煙草農藥殘留的原因及管控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9(8):107-108.
[2] 鄭錦文.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譜質譜法測定煙葉中3種農藥殘留[J].福建分析測試,2022,
31(1):29-33.
[3] 羅靜.煙葉質量安全影響因素及防控措施[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19):15-17.
[4] 楊惠娟,蘇國權,赫英宇,等.煙草中農藥殘留檢測前處理技術評估及應用效果[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23,57(3):393-403.
[5] 梁偉,劉鴻,鄒克興,等.煙葉倉儲害蟲綠色防控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J].天津農業科學,2021,27(7):
52-55.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