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農業機械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推動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為提升安徽省六安市農機化水平,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以六安市農業現狀及農機化發展情況為切入點,分析制約農機化發展的主要問題,包括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滯后、農機專業化服務組織規模小實力弱、農機與農藝技術融合不夠緊密及農機專業化人才缺乏,并針對問題提出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機制、大力培育農機服務組織、加強農機農藝融合技術推廣、深化農機人才培養工作及推進農機數字化智慧化發展等建議。
關鍵詞 農機化水平;發展策略;安徽省六安市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4.044
安徽省六安市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東與安慶市接壤,西靠皖西大別山區,南與江西省接壤,北與合肥市毗鄰,總面積約1.72萬km2,轄區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是長江中下游平原最佳的農牧業生產基地。2022年,六安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60.97萬hm2,其中水稻40.92萬hm2、小麥15.91萬hm2,農業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但同時,六安市農機裝備存在總量不足、結構性矛盾等問題,制約了農業現代化進程。因此,探討提升六安市農機化水平的策略,對夯實糧食生產能力、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1 六安市農業現狀及農機化發展概況
1.1 農機裝備使用現狀
六安市擁有豐富的農機裝備資源,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力支撐。截至2022年底,該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647.8萬kW,同比增長2.7%。其中,大中型拖拉機保有量達到17.1萬臺,小型和部分中型拖拉機與2021年基本持平。六安市大力推廣各類先進適用機械,農機裝備結構不斷優化[1]。以小麥和水稻生產為例,六安市擁有聯合收割機1.3萬臺,同比增長1.5%,數量和性能均居安徽省前列。插秧機、植保無人機等關鍵作業環節機具數量快速增長,高效節能、智能環保機具比重明顯提升。同時,六安市積極發展農產品初加工機械,糧食烘干機、農副產品加工設備日益完善,為提高農產品商品化率、促進農民增收奠定了基礎。
1.2 農機作業水平
近年來,六安市農機作業水平顯著提升,農業生產進一步實現機械化。糧食生產是六安市農機化的重點領域,各環節機械化作業比例不斷提高。2022年,該市小麥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9%,其中機播率超過97%,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95%,機插秧面積快速增加,機插率超過80%。玉米、大豆等其他糧食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也有明顯提升。在經濟作物生產方面,油菜機播率超過90%,花生機收率在85%左右,機采茶面積穩步擴大。農機作業質量是衡量農機化水平的重要指標。六安市不斷加強農機作業質量監管,推廣標準化生產,農機深松整地、免耕播種、精量施肥等作業質量明顯改善,農機農藝融合更加緊密,有力推動了糧食單產水平的提升。
1.3 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
六安市積極培育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加快構建多元化、專業化、社會化的新型農機服務體系。目前,該市農機專業合作社有300余家,農機大戶1 600多戶,基本實現建制村全覆蓋。從服務內容看,六安市農機社會化服務實現了從單一作業環節向育種育苗、田間管理、收獲貯藏等全程全面拓展,集中統防統治、秸稈機械化還田、農機維修保養等綜合性服務快速發展[2]。農機作業服務由小型機具向大型高效機具轉變,聯合收割、烘干貯藏、植保等生產性服務占比明顯提升。從服務范圍看,農機合作社內部互助服務不斷加強,跨區作業服務規模持續擴大,部分服務組織開始為周邊鄉鎮和縣市提供農機作業服務。
2 制約農機化發展的主要問題
2.1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滯后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是鼓勵農民購買農機、促進農機化發展的重要舉措。然而,近年來六安市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存在滯后的問題,補貼標準和范圍難以滿足農戶實際需求,導致農民購機意愿不高。隨著農機新產品不斷推出,現有補貼品種和型號難以覆蓋,農戶購買新型號農機無法享受補貼。部分農機補貼門檻過高,普通農戶難以達標。同時,補貼資金撥付進度滯后,農戶需要先墊付全額資金,增加了資金壓力。此外,補貼發放程序復雜、手續煩瑣,給農戶帶來不便。這些問題制約了農機補貼政策的實施效果,使得農戶購置先進適用農機的積極性受到影響,進而影響了六安市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升。
2.2 農機專業化服務組織規模小、實力弱
農機社會化服務是提高農機利用率、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的重要途徑。雖然六安市農機專業化服務已形成一定規模,但大部分農機專業化服務組織規模偏小、實力較弱,難以滿足農業生產對服務的需求。一些地區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服務中心等服務主體仍處于起步階段,服務能力有限。部分服務組織機具種類單一、數量有限,難以為農戶提供全程機械化服務;部分服務組織專業性不強,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才,服務質量有待提高。同時,農機服務組織發展缺乏良性機制,盲目自發組建,缺乏規范有序引導,內部運營管理混亂。此外,農機服務組織面臨資金短缺、融資難題,制約了其可持續發展。
2.3 農機與農藝技術融合不夠緊密
當前,六安市農機與農藝技術的融合還不夠緊密,兩者存在一定脫節現象。部分農機設計缺乏對農藝要求的充分考慮,機具作業參數與作物生長發育規律不夠匹配,導致農機使用效果不佳[3]。部分農藝技術創新與農機裝備創新步伐不一致,新農藝技術推廣后,相應的農機裝備更新換代相對滯后。同時,農機操作人員對農藝知識掌握不足,盲目操作,造成農機應用效率低下。此外,農機農藝融合技術的推廣力度不夠,服務和指導跟不上,阻礙了農機農藝一體化發展。
2.4 農機專業化人才缺乏
農機專業化人才是推動農機化發展的關鍵力量,但六安市在這方面存在明顯短板。當前農機專業院校畢業生數量有限,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人才需求;農機職業教育體系不夠健全,職業農民培養機制亟待完善。現有農機人才大多年齡偏大,知識結構難以適應智能化、信息化機具的應用需要;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力量薄弱,缺乏既懂機械又熟悉農藝的復合型人才。同時,農機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實踐技能培訓不足,基層專業人才緊缺的矛盾更加突出。此外,農機從業人員社會地位較低,職業吸引力不強,人才流失問題日益凸顯,嚴重制約了六安市農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2.5 農機數字化智慧化發展滯后
當前,六安市農機數字化智慧化建設步伐較為滯后,農機智能化、精準化水平普遍不高,與農業現代化的總體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部分農機設備自動化、智能化程度較低,無法實現精準作業,浪費資源,效率有待提升。農機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滯后,缺乏集成的農機動態監測系統,農機配置使用情況掌握不足,難以實現精細化管理。同時,農機遠程診斷維修、大數據分析決策等信息化應用程度較低。此外,農機無人化作業水平有待提高,無人機、無人駕駛農機雖已在部分領域推廣應用,但覆蓋面較小,實現大規模推廣使用還需要一段時間。
3 對策建議
3.1 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機制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是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舉措,對于激發農戶購機積極性、推動先進適用農機更新升級具有重要作用。針對當前六安市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存在的滯后問題,必須從多方面入手予以完善。例如,適當擴大補貼范圍,將最新推廣的適用農機全部納入補貼目錄,并根據農機更新換代情況及時調整補貼品種。同時,結合不同農戶生產經營規模,合理拓展補貼對象范圍,使更多農戶受益。另外,應與時俱進提高補貼標準,補貼力度與農機實際價格相適應,切實減輕農戶購機負擔。同時,應進一步簡化補貼申請發放流程,最大限度壓縮辦理時限,確保補貼資金及時足額撥付到位。此外,加大宣傳力度,使更多農戶了解掌握補貼政策,避免農戶不知曉的情況發生。同步建立健全監管機制,規范補貼資金管理使用,防止出現徇私舞弊等違規違紀行為,確保購機補貼公平公正。
3.2 大力培育農機專業服務組織
大力培育農機專業服務組織,著力解決當前農機服務供給與需求嚴重不匹配的問題。六安市要積極扶持現有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服務中心等主體做大做強。在政策扶持、資金支持、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傾斜,完善其機具配置,提升服務能力,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大型專業化服務組織[4]。同時,鼓勵這些組織實施聯合化經營,擴大服務覆蓋范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機經紀人等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機服務,形成多元化的服務供給格局。引導農機企業、農資企業等延伸服務鏈條,為農戶提供機具租賃、技術指導等一體化服務,積極探索農機服務訂單定制等新模式新業態。此外,建立健全農機服務組織的運營機制和監管體系,加強行業自律,規范服務行為。
3.3 加強農機農藝融合技術推廣
農機農藝融合是提升農機化水平的關鍵舉措,六安市應著力加強相關技術的推廣應用。農機部門要主動與農技部門協作配合,共同制訂農機農藝融合技術推廣方案,確保農機作業與耕種管收等農事活動有機結合。可通過舉辦現場演示會、技術培訓班等多種形式,積極推廣保護性耕作、精量播種、水肥一體化等先進適用技術,引導農戶根據機具性能和作業需求來優化種植模式。同時,圍繞主要農作物生產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開展機具試驗示范和技術攻關,加快高效插秧、玉米收獲等關鍵機具的研發推廣,提高農機農藝融合的適配性和精準度。在農機購置補貼中,可設立鼓勵使用農機農藝融合型號的政策,引導農戶購買和使用融合機具,帶動農機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量
發展。
3.4 深化農機人才培養工作
農機人才是推動農機化發展的核心力量,六安市需要進一步深化農機人才培養工作。完善的農機教育體系是人才培養的基礎,應加強涉農院校農機專業建設,優化課程設置,突出實踐教學環節,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農機部門要主動與教育部門溝通協調,鼓勵更多青年學子投身農機事業,為農機化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職業農民是掌握農機技能的生力軍,六安市要大力發展農機職業教育,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機制,常態化地開展農機操作技能培訓,提升農機手的綜合素質和技術水平[5]。對于基層農機推廣隊伍,要強化繼續教育和在職培訓,引導其掌握智能化、信息化機具的使用維護技巧,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同時,積極開展農機職業技能競賽、農機化示范基地建設等活動,搭建人才交流平臺,營造重視農機人才發展的良好氛圍。此外,健全農機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完善職稱評定、技能等級認定辦法,提高農機從業人員的社會地位和職業吸引力,為農機事業發展集聚更多優秀人才。
3.5 推進農機數字化智慧化發展
數字化、智慧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六安市要積極推進農機領域的數字化、智慧化進程,全面提升農機管理和服務水平。加快推廣應用北斗導航、物聯網、自動駕駛等先進技術,提高農機作業的精準度和效率。農機管理是農機化的重要保障,要建立農機數據采集與管理平臺,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農機數量、分布、作業情況等信息的動態監測,為農機調度、補貼發放等決策提供依據。農機服務是農機化的關鍵環節,要積極發展互聯網+農機服務新模式,創新服務供給方式,提升服務的便捷性和有效性。通過開發農機作業信息對接、農機手評價、農機安全監控等功能的移動端APP,構建覆蓋全面的農機服務信息化平臺,促進農機服務供需精準匹配。
4 結語
安徽省六安市農業機械化發展仍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如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滯后、專業服務組織實力不足、農機農藝融合程度不高等,制約了農機化水平的提升。因此,六安市應完善農機補貼機制、大力培育專業服務組織、加強農機農藝技術融合推廣等,從政策、體制機制、技術推廣等多方面入手,為農業機械化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只有持續努力,不斷探索創新,才能推動六安市農業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為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參考文獻:
[1] 馮毅超.電子信息技術在安徽農機裝備中的應用現狀及建議[J].農機科技推廣,2023(11):45-46.
[2] 張翼,曹發海,張莉.安徽省稻茬麥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示范推廣情況的調研[J].基層農技推廣,2023,11(11):72-75.
[3] 田茂凱.新時代農機操作員隊伍建設對農機化的發展思考[J].河北農機,2023(20):9-11.
[4] 朱磊.安徽鳳陽縣農機化種植技術的推廣與應用[J].農業工程技術,2023,43(28):75-76.
[5] 陳敏.關于六安市金安區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的調研[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0(8):63.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