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農藥減量增效是一個重要的農業目標,旨在減少農藥使用量,同時提高農藥的防治效果,以保護農作物、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為實現農作物病蟲害的可持續治理和農藥減量控害,促進農產品提質增效和農業綠色發展,以云南省宣威市為例,分析其在推進農藥減量增效工作中面臨的資金投入不足、農民病蟲害防治技術水平參差不齊、農民農藥知識缺乏及農民環保意識不強等困難,并提出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優化技術支撐、加強宣傳培訓及加強農藥監管等建議。
關鍵詞 農藥;減量增效;監管;云南省宣威市
中圖分類號:S48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4.051
隨著社會食品安全和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農藥減量增效成為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方向。云南省宣威市響應國家關于農業農村綠色發展的號召,通過實施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積極推進農藥減量使用和綠色防控工作,旨在建立更加安全、環保的農業生產體系。筆者通過探討宣威市在農藥減量增效方面的實踐經驗及面臨的挑戰,以期為其他地區提供可借鑒的策略和思路。
1 農藥使用現狀
宣威市地處云南高原東北部,高山深谷縱橫交錯,海拔差大,夏秋和冬春分別受海洋性和大陸性氣團影響,形成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多種氣候帶并存的低緯高原季風氣候。其氣候特點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四季不分明;冬春干旱,夏秋濕潤,降水集中,干濕分明,年變率大;光照充足,積溫偏低,區域差異大。此種氣候類型使得當地農作物病蟲害種類較少,程度較輕。宣威市主要病蟲害有小麥條銹病、白粉病、麥蚜,玉米小斑病、銹病、玉米螟,馬鈴薯早疫病、晚疫病等。蔬菜也面臨諸如白菜霜霉病、番茄灰霉病等病害。
目前,宣威市常用的農藥有殺蟲劑、殺菌劑和除草劑,如高效氯氰菊酯、吡蟲啉、多菌靈、三唑酮、草甘膦等。盡管有時當地的氣候條件會加重病蟲害的發生,導致用藥量上升,但通過有效的管理和策略調整,2015—2022年,宣威市的農藥使用總量顯示出下降趨勢。
2 主要做法
2.1 政府主導,專題部署
根據《推進長江經濟帶農業農村綠色發展2019年工作要點》和《云南省農業農村綠色發展2019年工作要點》的指導,宣威市積極推進農藥減量增效工作。依據該市的農作物種植格局和農藥使用實況,貫徹“綠色植保、科學植保、公共植保”的原則,采取有力措施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實現農藥使用的“負增長”。
2.2 壓實責任,明確任務
宣威市通過建立健全監管體系和執行機制,確保了農藥減量增效措施的有效實施。通過組織系列培訓、研討和宣傳活動,加深了農民和農藥經營者對農藥安全使用的認知。同時,通過強化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培訓和加大抽檢力度,從源頭上確保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此外,宣威市的農藥安全專項整治行動貫徹“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工作原則,對農藥使用和管理進行了嚴格的監督檢查。
2.3 統防統治,綠色防控
依托新型的農業經營主體和專業化的服務組織,宣威市大力推廣了綠色防控技術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的實踐。通過建立市、鄉、村三級病蟲害測報體系,宣武市極大地提高了病蟲害監測預警的時效性和準確性,為實現科學精準施藥提供了堅實的依據。同時,通過設立綠色防控示范區,并將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技術相融合,宣威市成功減少了農藥使用量和使用頻次,實現了農藥減量控害的目標。
2.4 項目帶動,示范先行
2.4.1 實施重大專項
截至2023年,宣威市建成高標準農田16.67萬hm2,新增耕地882.4L7DeTOweiCRg3upL4F68lfbXvI5mFi03hd5NEblInG8=4 hm2,流轉土地7.14萬hm2,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73.42萬hm2,實現糧食產量8.2億kg。宣武市實施了一系列重大專項以推進農藥減量增效,如建立病蟲害監測預警體系、建立農藥減量示范點、舉辦防控培訓、建立綠色防控融合示范區等。這些計劃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及“綠色植保”理念,通過使用低毒農藥和先進機械,實現了化學農藥使用量和次數的大幅降低。
2.4.2 綠色防控技術示范
宣威市在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依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病蟲草害防治專業化服務組織,2019年,宣威市建立了9個綠色防控示范區,覆蓋3.13萬hm2,到2023年示范區增至29個,實現統防統治11.5萬公頃次,綠色防控12.45萬公頃次。通過推廣色板、太陽能殺蟲燈、性誘劑等技術,有效防治了病蟲草鼠害,同時減少了農藥使用量。例如,釋放煙蚜繭蜂和使用黃、藍板在煙草種植過程中防治害蟲。
截至2023年,宣威市農作物病蟲草鼠害防治面積達31.47萬hm2,農藥使用量減少到544.93 t,同比降低1.12%。這些措施不僅減少了農藥使用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而且減輕了環境污染,同時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挽回了5.387萬t糧食損失,展示了宣威市在綠色防控和農藥減量增效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果。
2.5 協調發力,減量增效
2.5.1 精準測報,適時防控
通過建立和完善市、鄉、村三級病蟲害測報體系,宣威市大幅提升了病蟲害監測預警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如數字化監測和預警機制,宣威市能夠及時準確地掌握病蟲害發生動態,為適時防控提供科學依據。此外,農作物病蟲害監測工作以市植保植檢站為中心,輻射29個鄉鎮、街道,每個鄉鎮街道至少設立1個監測點,確保全覆蓋無盲區。同時,及時發布《病蟲簡報》,向農民提供病蟲害防治的關鍵信息,有效指導農戶采取科學的防治措施,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農藥使用量,提高防控效率。
2.5.2 精心篩選,科學用藥
宣威市在農藥使用上堅持“精心篩選,科學用藥”的原則,通過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和生物農藥,優化農藥使用結構。依托農業特色產業園區和各種作物的安全減量用藥示范區,宣威市科學采取以非化學防控為主的綜合防控技術措施。同時,積極引進和推廣新型高效植保機械,如植保無人機,提高了農藥噴灑的精準度和效率,有效降低了農藥使用量和飄移損失。
3 面臨的困難
3.1 資金投入不足
宣威市在推進農藥減量增效的過程中,資金投入不足成為一個顯著的障礙。雖然該市在農業發展和綠色防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缺乏足夠的財政支持和資金保障,許多計劃和項目難以實施到位。例如,綠色防控技術雖然能夠顯著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量,提高農業生產的環境友好度,但其推廣和應用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從新型農藥的引進、高效植保機械的購置,到病蟲害監測系統的建立和維護,每一項措施都需要資金的投入[1]。
3.2 農民防治病蟲害技術水平參差不齊
農民防治病蟲害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成為推廣農藥減量增效工作面臨的另一個問題。由于教育水平、信息獲取渠道及對新技術的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農民在病蟲害防治知識和技能上存在較大的差距。一些農民對現代植保知識和綠色防控技術了解不足,仍然依賴傳統的農藥防治方法,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導致農藥過量使用和濫用。
3.3 農民農藥知識缺乏及環保意識淡薄
農民農藥知識的缺乏和環保意識的淡薄是宣威市在推動農藥減量增效過程中遇到的又一重大挑戰。很多農民對農藥的性質、作用機理及正確使用方法了解不足,對農藥的選擇和使用缺乏科學性和針對性。這種情況往往會導致農藥不當使用,如超量使用、濫用高毒農藥等,不僅影響作物健康生長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而且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2]。同時,部分農民對農業生產中的環保問題缺乏足夠的認識和重視,忽視了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3.4 監管存在缺失
由于監管力度較弱,部分不達標農藥進入市場。加之對農藥經營單位的資質審核不夠嚴格,部分無資質單位可能進入市場。此外,追溯體系不健全,難以全面跟蹤農藥流向。由于缺乏安全用藥知識,農民用藥行為也可能存在不規范之處。農藥相關信息獲取困難,問題發現和解決不及時,也使得非法農藥流通難以遏制,威脅農產品質量安全。
4 對策建議
4.1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農藥減量增效工作要實現長期發展,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加大財政支持和投資力度。資金的增加可以用于更新農業設施,引進和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及先進的施藥技術,以及植保無人機等現代化植保機械,這對于提高農藥施用的精準度和效率至關重要[3]。同時,資金能支持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的建設和維護,確保病蟲害管理的科學性和時效性。此外,資金能用于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和教育,提升他們的植保知識和技能,特別是在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方面。舉辦培訓班、工作坊等形式,可以有效提高農民對農藥安全使用和病蟲害綜合管理的認識。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還有助于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和研發,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為農藥減量增效提供更加堅實的技術基礎。從多個層面分析,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不僅能夠直接推進農藥減量增效工作的實施,而且能夠間接促進農業生產方式轉型和升級,為宣威市乃至更廣泛區域的農業綠色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4.2 優化技術支撐
為進一步推動宣威市農藥減量增效及其農業綠色發展,優化技術支撐體系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宣威市可從3方面著手。1)持續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特別是在綠色防控技術和生物農藥的試驗示范方面投入更多資源。通過與科研機構和高校等單位的合作,加強生物農藥和低風險化學農藥應用,以減少對傳統化學農藥的依賴。2)加強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和信息技術的應用,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提高病蟲害管理的準確性和時效性。這不僅能夠為農民提供更為科學的指導,而且能夠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農藥使用的效率和效果。此外,技術支撐應包括加強農民技術培訓和技能提升,特別是在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方面。通過建立健全的技術推廣和服務體系,確保農民能夠及時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植保技術和管理知識。3)加強跨區域、跨部門的合作,共享資源和信息,形成合力,共同推進農藥減量增效和農業綠色發展工作[4]。整合各方資源和智慧,可以更有效地解決技術瓶頸,推廣先進適用的技術和管理模式,為宣威市乃至整個曲靖市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4.3 加強宣傳培訓
加強宣傳培訓不僅是提升農民植保技能和豐富其農藥安全使用知識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廣綠色防控理念和技術的重要途徑。開展系統的培訓和廣泛的宣傳,可以有效提高農民對農藥減量增效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其環保意識和科學用藥的意識。宣威市應定期舉辦農藥安全使用、病蟲害綜合管理、綠色防控技術等方面的培訓班,確保每位農民都能接受到系統的培訓。此外,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如互聯網、移動應用等,開展線上培訓和宣傳,以覆蓋更廣泛的受眾,提高宣傳培訓的效率和效果。宣威市還可以通過設立示范戶、示范區等形式,讓農民親身體驗和觀摩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效果,從而激發農民學習和應用新技術的積極性。同時,加強與農業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合作,引入專家和技術人員進行面對面的指導和交流,也是提升培訓質量的有效途徑。實施這些措施,可以確保農民能夠得到最新、最科學的植保知識和技能培訓,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和知識支撐。
4.4 加強農藥監管
嚴格的農藥監管不僅可以確保農藥安全合理使用,而且可以有效遏制農藥濫用和非法農藥的流通,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威市應加大對農藥市場的監督力度,建立健全農藥生產、銷售、使用全鏈條的監管體系。這包括加強對農藥經營單位的資質審核,嚴格執行準入制度,確保所有在市場上流通的農藥都符合國家標準和安全要求。同時,宣威市應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農藥流通和使用的追溯體系,提高監管的透明度和效率。實施農藥電子追溯系統,可以有效跟蹤農藥的生產、銷售和使用情況,一旦發現問題,能夠迅速定位并采取措施,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農藥安全問題的發生[5]。此外,加強對農民農藥使用行為的監督和指導,定期開展農藥使用情況的調查和風險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農藥使用中存在的問題,也是加強農藥監管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 杜小平,任婧,云紅梅,等.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農藥減量工作成效與思考[J].農業工程技術,2023,43(25):56-57.
[2] 周俊.楚雄州農藥使用減量增效工作實踐與思考[J].云南農業科技,2023(S1):122-124.
[3] 毛國鋒,劉新蘭,戴愛梅.推進農藥減量發展綠色農業措施建議[J].新疆農業科技,2022(1):32-34.
[4] 檀時山,吳承東,朱阿秀,等.淺析農藥使用減量控害的意義[J].農家參謀,2021(22):53-54.
[5] 李秀昂.農藥減量控害增效的一點思考[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6):97-98.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