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近來夏天一樣熱辣的,是韓國品牌三養的火雞面。這款因口味爆辣而風靡社交網絡的網紅方便面,近來卻遇到了不少麻煩。
據媒體報道,6月11日,丹麥獸醫和食品管理局以“辣椒素含量可能會導致急性中毒”為由,召回了三款三養公司生產的“極辣”方便面,并在丹麥全境范圍內將相關商品下架。
該機構同時向消費者發出警告,敦促家中有該商品的居民盡快丟棄或將其退回。
辣椒素是一種天然化合物,廣泛存在于辣椒等食物中,是食用或觸摸辣椒后會有“火辣感”的重要原因。
本次風波也是三養火雞面推出后首次遭遇召回。三養公司隨即對丹麥方面的觀點提出了反駁,認為對方錯誤計算了辣椒素含量,該公司將與韓國權威的國立研究機構開展對產品辣椒素含量的正確評估。
三養近年來發展相當迅猛,已經超越韓國知名品牌農心,一躍成為了該國市值最高的方便面企業,而中美等海外市場是其業績增長的重要支撐。
盡管尚未有其他國家跟進丹麥政府的方案,但高速增長中的三養依然想極力證明,自己不存在質量和安全問題。

嚴格來說,辣并非味覺而是痛覺,只要有神經分布的地方,都可以感受這種痛感,因此,短時間內攝入過高劑量的辣椒素,確實會對心血管或腸胃等產生不良影響。
丹麥食品監管機構化學和食品質量部門負責人對媒體表示,大量食用辣椒對兒童和身體虛弱的成年人尤其有風險,引發灼燒、惡心、嘔吐和高血壓等不適,特別提醒家長要讓孩子盡可能遠離火雞面。
重辣食物在社交媒體上的病毒式傳播,是促使監管部門下定決心將其封禁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來,發起或接受“吃辣挑戰”,并吃下一份辣度遠高于正常值食物的視頻,開始風靡一些短視頻平臺。
海外消費者的追捧,造就了火雞面今日在方便面領域舉足輕重的地位。
該機構表示,年輕人甚至一些兒童,會在TikTok和Instagram等平臺上互相攀比自己的吃辣能力。此前,德國曾發生過一起因食用超辣玉米脆片而引發兒童中毒的食品安全事件;美聯社也曾報道,馬薩諸塞州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青少年在參與吃辣挑戰后死亡。
而按照丹麥方面的數據,此次被下架的三款三養火雞面,辣椒素含量均遠高于那款超辣玉米脆片。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被召回的,并非國內消費者最熟悉的黑色包裝基礎款三養火雞面,而是辣度更高的三倍辣火雞面、雙倍辣火雞面和火雞湯面—目前三款在國內電商平臺及線下商超均有出售。
事實上,在歐美社交媒體上為火雞面打抱不平的人不在少數。一些評論調侃稱,以水煮鱈魚和特色肉丸為代表的丹麥菜,并不喜歡用香辛料,因此丹麥人也對辛辣食物缺乏忍耐力,所以才會對火雞面格外警惕。

英媒援引的一條高贊評論稱,丹麥人認為火雞面“有毒”并不奇怪,因為自己的丹麥朋友甚至會認為,加了一點胡椒粉的面包蝦實在太辣了。
三養在針對該媒體的聲明中明確指出,其火雞面被召回并非因為質量問題,而單純是因為辣椒素含量過高。此外,丹麥也并未發生因食用火雞面產生損失的案例,召回行為更多是為了防患于未然。
人紅是非多,這并不是三養首次遭遇輿論風波。
早在2022年4月,三養就曾被指在保質期上存在嚴重“雙標”。有媒體發現,三養銷售給中國的產品保質期為12個月,而在本土銷售的只有6個月保質期,因此,三養也被質疑產品可能存在過量添加防腐劑、質量標準不統一等問題。
與之相對的是,中國國產品牌方便面如康師傅、統一、白象等,保質期均為6個月。媒體也報道稱,某檢測公司曾檢驗出,三養在國內出廠時間約10個月的幾款方便面過氧化值超標。
隨著事件不斷發酵,三養食品株式會社總社長、代表理事金廷修還專門向中國駐韓大使解釋了產品保質期的問題。
據她介紹,與在韓銷售產品僅為6個月的保質期相比,出口產品需要經過長距離運輸、檢疫、通關等多個環節,所需流通時間較長,因此三養食品向中國、日本、美國、東南亞、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出口的方便面保質期均為12個月,這一標準并非單純針對中國市場。
此外,金廷修稱,其添加的抗氧化成分均符合各進口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并獲得國際食品安全認證,在產品的品質和安全上不存在問題。
如此篤定的回應讓熱議暫時平息,但如今因辣度超標引發爭議,三養被指過氧化值超標一事又被舊事重提。三養不得不再次在官方社交媒體平臺回應稱傳聞不實,并曬出了多份檢測報告作為佐證。
頻繁的輿論風波,似乎對三養銷售的影響有限。世界范圍來看,目前只有丹麥對三養采取了限制,但中國、美國、日本才是三養的主要海外市場。毫不夸張地說,海外消費者的追捧,造就了火雞面今日在方便面領域舉足輕重的地位。
三養公司成立于1960年代,是韓國“漢江奇跡”年代的產物,該公司是韓國最早一批開始方便面生產的企業。其引進日本方便面品牌日清拉面的技術,以極低的價格很快占據了韓國方便面市場的半壁江山。
但好景不長,1989年,有人匿名舉報韓國方便面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違規使用工業牛油,引發軒然大波。盡管三養在經歷了漫長的法律訴訟后被宣告無罪,但其口碑卻從此一落千丈。
而使用棕櫚油的農心,則在這一過程中完成了份額反超。直至今日,農心旗下的辛拉面,仍是韓國本土最受歡迎的方便面品牌。
此后的多年里,三養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站穩韓國方便面市場第二梯隊,卻無法再進一步,難以望農心之項背。

像三養這樣海外銷量遠高于本土的情況,在韓企里并不多見。
轉變發生在2012年4月—在三養創始人的兒媳金廷修推動下,該公司推出了一款名為Buldak的超辣方便面,這就是日后聞名遐邇的火雞面。
金廷修對美媒表示,自己是從多家門口排著長隊的飯店里獲得了靈感,那些餐館的招牌菜都是Buldak—那是一款烤制或炸制后、佐以辣椒粉、辣椒醬、醬油等調制的爆辣雞塊。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認為,該食品因制作簡單,且符合彼時韓國經濟不景氣下人們需要用辛辣食物緩解壓力的心理,所以廣為流行。
火雞面的原理也類似,一經推出就很快在韓國年輕人中傳播開了,盡管因為辣度過高,這種方便面很難被認為是美味。
三養非常擅長利用社交媒體進行營銷。一些美食視頻博主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觀眾很愛看別人吃下火雞面這種明顯帶有挑戰意味的食物—韓國一視頻博主曾一口氣吃了下8包火雞面,而這一壯舉也讓該視頻在油管平臺收獲了超百萬的播放量。
韓國經濟日報認為,火雞面的穩定增長,來源于三養通過油管等平臺,傳播以“不喝水和飲料解辣的情況下最快吃完火雞面”為主題的火雞面挑戰(Fire Noodle Challenge)等內容。
據統計,TikTok上三養和火雞面相關的視頻超3.6億條,在油管上相關話題總播放數甚至突破了數十億次。
如此熱度之下,火雞面的銷量與三養公司股價同樣喜人。據韓國經濟日報報道,截至去年7月中旬,火雞面累計售出50億包,總收入23億美元。
今年5月,三養公布的第一季度銷售額和營業利潤分別為3857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0.17億元)和801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19億元),同比激增57.1%和235.8%,較市場預測值高出92%。
受這一消息鼓舞,該公司股價大幅上漲,總市值躍升至3.78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97.69億元),反超了農心,成為韓國市值最高的方便面企業。
這一市值甚至壓過了好麗友,躍升至韓國市值第二的食品企業,僅次于旗下擁有烘焙店多樂之日、餐飲店味愛普思、冷凍食品必品閣、調味料大喜大等品牌的希杰第一制糖。
據韓國亞洲日報統計,截至6月18日收盤,三養食品股價今年已上漲192.53%,漲幅甚至高于大熱的芯片巨頭英偉達(166.3%)。

發力海外市場是三養成功彎道超車的原因。食品出海并不新鮮,方便面行業里的辛拉面也很早就進入中國市場,但像三養這樣海外銷量遠高于本土的情況,在韓企里并不多見。
三養火雞面的發展史就是一部韓食海外推廣的極簡史。2009年,韓國政府推出了“韓食世界化推進戰略”,并把當年視為“韓國料理世界化元年”。誕生于該節點后不久的火雞面,積極響應該戰略—韓國中央日報稱,三養斥重金贊助防彈少年團等韓國人氣偶像,讓該品牌的名氣隨著“韓流”逐漸走向世界。
華盛頓郵報認為,“韓流”的熱度在新冠疫情前已經有所下降,但疫情期間宅家時間變長,加上網飛接連推出了《魷魚游戲》等多部優秀的韓國作品,讓韓國和方便面再次獲得了高熱度。
在出海的過程中,三養不斷細化市場需求,推出了不少定制化產品或服務。亞洲日報稱,針對不太喜愛吃辣的日本市場,三養不以“挑戰”為主要賣點,而是拍攝了介紹“火雞面創意吃法的視頻”;至于在明顯更能吃辣的中國,則相應推出了辣雞肉味下飯醬,通過差異化贏得市場。
面對媒體采訪時,該公司相關負責人直言不諱地表示,公司的高質量增長是因為以海外事業為中心,專注于全球市場。
韓國經濟日報披露,截至2023年初,海外收入占三養公司總收入的70%以上,該公司的大部分產品出口到中國、日本和美國,每10包在海外銷售的火雞面中,有4包是銷往中國。
炸雞配啤酒、烤五花肉、韓式部隊鍋……火雞面的成功就像是那些踩中了風口的韓食“前輩”們,在一段時間內贏得了不同尋常的高光。
回顧韓食的出海歷程,大多品類都經歷了興也勃焉,亡也忽焉,最終熱度逐漸減退的過程。在火雞面這一并不難復刻的賽道,三養似乎并沒有多少核心競爭力,靠著單純提供刺激,三養還能高速增長多久呢?恐怕答案沒有人知道。
責任編輯吳陽煜 wy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