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憂患視角下“女子難養”本義探微

2024-09-03 00:00:00李甜甜
社會科學動態 2024年6期
關鍵詞:孔子

摘要:古今注疏對“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有兩種解釋路徑。一是默認女子難養并構建女子難養的先驗依據;一是否認女子難養,將該章還原為歷史事件或借助語法消弭女子難養這一意思。事實上,孔子一生與“道”密不可分,基于其“道不行”的深切社會憂患,難養章承載著其行道擔當,看似說的女子與小人問題,實際上是對道的討論。女子占據半邊天,小人相較君子也占據了絕大多數,如此龐大的人口無疑是推行道的巨大障礙,因而“難養”。

關鍵詞:《論語》;孔子;女子難養;社會憂患;道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倫理學通論”(22AZX012)

中圖分類號:B2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982(2024)06-0108-06

婦女是半邊天。在任何時期,婦女都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孔子作為影響中國兩千多年風教文化的思想家,對女性的談論極少。在為數不多的言論中,《論語·陽貨》“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1)一章(下文簡稱“難養章”)甚為重要。這句話由于將女子與小人劃為一類,而且并稱“難養”,因而被看作是孔子歧視女性的力證。那么,作為一位思想歷久彌新的哲人,孔子為什么要這樣評論女子?他對女子的這句評論究竟為何意?“女子難養”是否如字面之意?對此,古往今來,眾說紛紜,爭論不已。本文打算從憂患視角對其進行探討。

一、女子難養的傳統注解

對《論語》的注解很多,現存最早的注本是三國魏何晏的《論語集解》,但該書并沒有對難養章的注解。對這一章的解釋直到南北朝皇侃《論語義疏》才出現。(2)相較“小人難養”,“女子難養”確實不中聽,古今傳統疏解為使這一說法合情合理,提出了不少解釋方案。這些方案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從理論上借助人性論、性別心理理論等,構建女子難養的先天根據;二是從主體上將“女子”由全稱轉換為特稱,乃至完全消弭女性主體。就這些解釋來說,從是否認同女子難養這一立場而論,可分為認同和否認兩種觀點。古代注疏一般默認女子難養,今人也有不少持這一觀點,這類觀點姑且稱為傳統觀點;否認女子難養的諸多解釋均是今人所發,姑且稱為新興觀點。

(一)構建女子難養的先天依據

難養章最早的注疏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爾后才逐漸多起來。這些注疏多默認女子難養的觀點,并借助陰陽觀、人性論等理論證成,試圖把孔子沒說的原因講出來。

皇侃在《論語義疏》中引入陰陽觀念解釋女子難養:

女子小人并稟陰閉氣多,故其意淺促,所以難可養立也。近之則不遜者:此難養之事也。君子之人,人愈近,愈敬;而女子小人,近之則其承狎而為不遜從也。遠之則有怨者:君子之交如水,亦相忘江湖;而女子小人,人若遠之,則生怨恨,言人不接己也。(3)

皇氏將女子“難養”歸為“稟陰閉氣多”。“陰閉氣”的說法來自漢儒董仲舒,指陰氣常處封閉不流通狀態,具有閉塞的自然屬性。在皇侃看來,相較君子,女子由于先天稟受的陰閉氣多,心意狹隘、不開闊,在人際交往中“難可養立”,關系親近了便輕狎而不遜,關系疏遠了便心生怨恨。

實際上,陰陽這一組概念,按《說文解字》,原指日照的向背,是一種自然現象。作為大道之源的《易經》中雖然沒有提到陰陽,但一般認為“—”“--”符號分別代表著陽、陰,這兩個符號組合產生了八卦以及六十四卦。陰陽爻組成的符號揭示并預示著人事的吉兇福禍。陰陽爻有相應的屬性,在孔子所作的“十翼”中,由六個陽爻組成的乾卦屬剛、屬健,由六個陰爻組成的坤卦屬柔、屬順,這暗示著陰陽爻的各自屬性。陰陽爻的剛柔健順本身并沒有善惡、尊卑之分,關鍵是處在哪一爻位上,由之而產生吉兇禍福的不同結果。董仲舒的《春秋繁露》系統闡述了陰陽理論,提出“惡之屬盡為陰,善之屬盡為陽”的說法,使陰陽具有了善惡差別。(4)相比陽具有暖、予、仁、寬、愛、生的積極屬性,陰具有寒、奪、戾、急、惡、殺的消極屬性。萬物長養時,陰隱處在下位;萬物守藏時,陰由空虛處出,守護閉塞之處。董仲舒對陰陽的這種觀點一改前儒的說法,使陰陽具有了倫理意義和價值屬性,也為皇侃解釋“女子難養”提供了理論依據。

北宋邢昺則從人性論解釋“女子難養”。在《論語注疏》中,他這樣寫道:

此章言女子與小人皆無正性,難畜養。所以難養者,以其親近之則多不孫順;疏遠之則好生怨恨。此言女子舉其大率耳,若其稟性賢明若文母之類,則非所論也。(5)

邢昺認為女子“難養”是因為她“無正性”,但對什么是“正性”并沒有解釋。根據邢昺對“性”的理解推測,“無正性”應該是指女子之性不像“上智”與“下愚”的性那樣不可改變,而是如同中人之性“可上可下,故遇善則升,逢惡則墜也”。(6)這種變動不定之性就是“無正性”,表現在交往行為上便是沒有原則——親近則多不遜順;疏遠則好生怨恨。這是從人性論角度解釋女子難養。但邢昺還提出并非所有女子都是這樣,像文母那樣稟性賢明的女子就不在難養之列。相較于皇侃將所有女性都歸為“難養”,邢昺認為“女子舉其大率耳”更符合現實。通過文母這一例子可以看出,即便女性在先天上無正性,但經過后天教養的熏習,還是可以成為稟性賢明的女君子的。

除了從陰陽觀、人性論來論證女子難養外,還有注家提出女子以形事人,志不在義,所以難養的觀點。(7)這種觀點較為粗糙,女性僅被看作生殖、服侍人的工具,與孔子所言“妻也者,親之主也,敢不敬與”(《大戴禮記·哀公問于孔子》)很不同,可以說是對女性的歧視。

今人李澤厚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認為由于性別心理不同,女性存在著對她們親密了就過分隨便,疏遠了便埋怨不已的難養情況。(8)他認為這種“難養”是對女性某種心理學事實的客觀描述,不具有價值評判色彩,只是由于性別心理差異導致的。據現代性別心理學研究,男女之間確實存在著心理差異,不過這種性別心理差異不是指男女在心理內部結構上存在差異,而是指心理情緒表達上有性別差異——女性的情緒表達比男性來得頻繁和強烈。(9)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男女接受的社會文化觀念和教育不同。文化賦予了男女表達情緒的不同規則,允許女性表達更多、更強烈、更夸張的情緒,對男性則限制他除憤怒以外的情緒表達。在這種社會文化觀念下,男女形成了不同的性別心理。女子“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的行為表達,實際上深刻地反映出社會文化教育的差別。李零也認為難養章反映了性別差異,但與李澤厚不同,他認為這種性別差異不是心理問題,而是社會歷史問題。(10)至于是什么社會歷史問題,他沒有說明。這些為弄清難養章原義提供了新視角。

(二)轉換女子難養主體所指

實際上,傳統注家們也注意到并非所有女子都難養,歷史上也有不少性情端正、舉止得體的女性,如邢昺說的文母。因此,傳統注家們在遵從“女子難養”的大前提下,更謹慎地提出“女子”并非指所有女性,而是某類女性,如朱熹便在《四書章句集注》中將“女子”解釋為“妾”:

此小人,亦謂仆隸下人也。君子之于臣妾,莊以蒞之,慈以畜之,則無二者之患矣。(11)

朱熹雖然沒有直接解釋“女子”,但可從對“小人”的注中分析出來。朱熹認為“小人”是指仆隸下人,而不是德性卑下的人。《論語集注大全》中記載,門人問朱熹何以知“小人”是指仆隸下人?朱熹答言,如果“小人”是說為非作惡之人,那么君子對這類人避之唯恐不嚴,又怎么會憂慮他們埋怨呢?(12) 所以“小人”是從身份上說的,而不是道德上。同理,與“小人”并列的“女子”也是就身份上來說的,確切地說,就是后文的“妾”。朱熹的這一解釋很高明,他將“女子”解釋為“妾”,甚至都不是妻,這樣一來“女子難養”便成了妾這類邊緣女性難養,巧妙地將這一章由之前的性別倫理討論變成角色倫理的討論。

但這個解釋有不小的問題,因為孔子時期的妾和宋時的很不同。宋朝時期,妾制是正常婚姻制度下一種合法的婚姻形態。妾專指男子除妻之外只可良人為之的配偶,如《宋刑統·戶婚律》所言“若婢有子,及經放為良者,聽為妾”。從孔子生活的春秋時期來看,妾的甲骨文作,表示頭有犯罪標記之女子。《說文》亦言“妾,有罪女子給事之得接于君者也”(13)。就是說,“妾”原指一類來自于罪犯之家或戰敗國家的女性,她們被賣到別國他家充當奴仆,等同于物,可以被隨意出賣或殺死,不受禮法的保護。《左傳·僖公十七年》記載,夷吾(即后來的晉惠公)逃亡梁國時生下一女,未出生時為她占卜,卜辭言“女為人妾”,后長大果被當作人質,在秦國作侍女。春秋時期,妾的地位與此大致相同。妾也不可與“媵”相提并論,妾的地位也遠不如媵。媵一般是妻子的妹妹(娣)或侄女(姪),她們作為“媵”陪嫁過去,共同服侍一夫。媵來自于貴族家庭,與妻有血緣關系,而且就天子和諸侯來說,由于他們不能二次娶妻,所以禮法規定天子或諸侯的正妻死后,媵可被立為妻,但妾不能。《左傳·哀公二十四年》載,哀公立妾為妻,遭到舉國上下厭惡。《公羊傳·僖公三年》載,齊桓公在陽榖之會中將“無以妾為妻”作為重要盟誓提出。可見,妾與媵在禮法上懸殊很大。后世由于送女制度壞,媵之名廢,才混稱為妾,但以正名為急務的孔子斷不會茍同媵妾混淆的說法。朱熹將難養章中的“女子”解作妾,即是指那類地位卑賤、無人格之女子。但對于這類邊緣女性來說,她們的生存已很艱難了,孔子又何必指責她們的品格呢?

錢穆在《論語新解》中因襲朱熹之言,認為“女子小人”指家中仆妾,難養章是說齊家之事。(14)但如前所述,這并未細審“妾”之所指。相較之下,王夫之在《四書訓義》中將“女子”解作“妾媵之女子”(15),這既包括禮法認可的媵,也包括地位卑賤的女奴,這種說法較為合適。

近代以來,還有不少新解“女子”的。與傳統注疏不同的是,這些新解消弭了性別特征,完全看不出難養章與女子有關,如康有為提出“女子”本為“豎子”,是指“仆隸之類”(16)。但考諸古代文獻,從沒有“女子”作“豎子”的說法,也沒有“女”“豎”通假的使用,康氏這一孤例很難讓人信服。金池認為“女子”不是一個詞,而是“女”“子”兩個詞,“女”同“汝”代指你;“子”則指學生,“女子”是說你們幾個學生。(17)依此解釋,難養章便成了孔子對學生的批評,認為他們像小人一樣不受教。由于難養章缺少語境,經文是開放的,就單個經文來說這個解釋說得通。不過,考察整部《論語》中孔子對弟子的態度,就會發現這個解釋的問題。

《論語》中記載孔子對弟子的批評共15次。這些批評大多是針對某一弟子的具體問題而發,同時批評多個弟子只有一次,即“子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論語·公冶長》)這是孔子在陳國時說家鄉的弟子們有大志,但才學尚疏,不知如何教育。這與金池認為難養章是說弟子不受教意思相近。但從表述上看,孔子即便認為弟子們不受教也沒把他們責為“小人”。《論語》記載孔子批評子夏“無為小人儒”,也只是說“小人儒”而非“小人”。《論語》中有一處是直接批評弟子為小人的。“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論語·子路》)在這里,孔子雖然直接把樊遲批評為小人,但這一處的情境極明白,孔子批評樊遲為小人是因為他不問君子之道而問學稼、學圃的小人之事。此處的“小人”不是指德性卑劣的人,而是指務農務稼的小民。可見,孔子不大會把弟子批評為德性卑劣的人,難養章不應該是批評弟子們像小人一樣不受教。

總之,認同女子難養并為之做出解釋的古今不乏其人,但這些解釋大都不盡人意。難養章雖然提出了女子難養的話題,但其重點不一定在女子難養上,一味地證成女子難養是有問題的。

二、消弭女子難養的新興解釋

近代以來,受女性主義和平等主義思潮影響,“女子難養”“女子與小人是一類人”成為人們對難養章的第一印象。這種印象固然并不客觀,但卻深入人心。不少學者為化解這一刻板印象,試圖繞過傳統注疏提出新解釋。這些新興解釋從解釋角度可分為政治學和語言學兩個方面。

(一)女子難養是政治命題

儒學是治世之學。孔子一生便在四處求索明君,以求“吾其為東周乎”。孔子也希望弟子“學而優則仕”(《論語·子張》)。因此,不少學者認為難養章是在討論政治問題。楊朝明基于《逸周書》“小人難保”的說法,認為“小人難養”與“小人難保”是一個意思,都是說不要與小民爭利,要重視小民。“女子難養”也是強調要重視民性、民情。他引《孔子家語·入官》“君子蒞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達諸民之情,既知其性,又習其情,然后民乃從其命矣”,認為難養章是孔子繼承周人“敬德保民”思想的體現(18)。

還有學者從政治史中屢屢發生的寵幸之禍來解釋,認為難養章是提醒統治者加強治內。馮克正認為難養章是孔子就春秋時代的寵幸之禍而發的政治命題,不是針對女子小人的泛泛之論,并列舉《春秋》和《左傳》中記載的由寵幸引發的殺嫡立庶、臣弒君等事件來說明。(19)王敬萍指出這是孔子在衛國遭冷遇又被迫與南子見面后發出的感嘆,其中“女子”指南子,“小人”指好色的衛靈公。(20)但把“小人”說成衛靈公顯然有問題,熟悉儒家經典的學者都知道,由身份地位劃分君子小人,這是君子小人的原義,也是通例。即便衛靈公好美色,孔子也斷不會把國君說成小人。同樣是根據孔子在衛國的遭遇,楊義則把“小人”說成是彌子瑕等嬖臣,認為這一章是告戒君主不要沉迷于女色和嬖臣。(21)這個解釋還較合理。

總的來說,從政治角度解釋難養章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在這種視角下,難養章雖然提出了女子小人難養的問題,但重點不在女子小人而在統治者,要求統治者或者通過政治上施行德政或者通過修身治內來化解女子小人難養的情況。這種觀點與儒家一貫堅持的修齊治平理念是一脈相承的。

(二)女子難養的語法解讀

有學者從語法上重新解釋難養章。這些解釋可以分為兩類:重新解釋“與”字;重新句讀。

在第一種情況下,傳統注解通常把“與”訓為連接詞“和”,“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是說“只有女子和小人最為難養”。今人卻提出了許多不同觀點,如廖名春把“與”訓為“如同”,“小人”成為修飾“女子”這一主語的限定詞,“唯女子與小人”是說如同小人一樣的女子,也就是女子中的小人。(22)牛多安把“與”訓為動詞,義為贊助、參與,意思是說女子支持小人。(23)他認為難養章是說女子支持小人,小人就會肆無忌憚,遠之近之都不是。還有學者把“與”訓為“親也”,認為“唯女子與小人”是說女子嫁給小人。(24)這些新解讓人耳目一新。但從語法來看,“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中“與”字前后是“女子”“小人”兩個名詞,組成“名詞-與-名詞”的結構。考察《論語》中相同的用法,共有12句,如“冕者與瞽者”“父與君”“圣與仁”“由與求”等。這些表達中“與”字無一例外充當連詞,義為“和”。“唯女子與小人”中“與”很難突然變成其他少見的用法,且這種用法注疏里都沒有說明。因此,“與”還是訓為連接詞“和”更為妥當。

除此之外,還有從句讀上重新解釋的。吳正中和于淮仁將難養章斷句為“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25)。其中“唯”是表恭敬的應答詞,義為“是”。“女”是代詞“汝”。“與”相當于“歟”。他們認為這是孔子與一位老者對答并對老者的話表示贊同,意思是“孔子說,‘對!您(這位)先生(說的是對的)啊!小人(實在是)很難對待、侍候、對付的——親近他吧,(他)就傲慢不恭;疏遠他吧,(他)就怨恨在心’”。(26)這個斷句大開前人未發之論,但由于缺少充分論證,很難獲得認同。

總之,近代以來,學者們提出了不少新穎解釋,開辟了不同尋常的路徑,但存在與《論語》或孔子整體思想相矛盾的地方。由此來看,憑借單章經文解釋難養章難以走通,對難養章本義的理解應在孔子的整體思想下進行。

三、從憂患視角詮釋女子難養

孔子一生致力于弘傳斯文,正如其言“文不在茲乎”(《論語·子罕》)。換言之,孔子一生與道是分不開的,其坦言“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作為記載孔子言行最重要的文獻,《論語》所表達的內容應該是孔子對道的堅守與弘傳,不可能是一些閑言雜語。出自這一言行集的難養章,自然也是孔子對道的討論之一。《周易·系辭上》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對應著男女。難養章看似說的女子與小人問題,實際上是對道的討論。將難養章中的女子和小人量化之后,就能清楚地看出這一點:女子作為半邊天,占據了社會一半人口;小人無論是從身份還是德性上來衡量,相較君子的數量都占據了絕大多數。如此龐大的人口都在“難養”之列,這不得不說是道在社會中推行的巨大障礙。文獻記載孔子在治理都邑時十分重視關于女子的制度,《孔子家語》說孔子在擔任魯國中都宰時,曾將“男女別涂”作為重要政令實施,實行一年后,西方諸侯國竟紛紛效法。(27)由之來看,孔子喟嘆“女子難養”實際是在憂患道的高度下發出的,這既指出道在社會上推行的重重困難,又指出推行道的下手處。

毋庸置疑,女子和小人都須教之以道,學道則易使;否則,養而不教,就會有怨和不遜的弊惡。不少學者指責孔子歧視女性,理由之一便是孔子只教男子,不教女子。這一理由看似充分,實則武斷。先不說由于時代生產力的局限,女子無法接受與男子同樣的教育;且看孔子思想中不少關于女子的論述。《大戴禮記·哀公問于孔子》載,魯哀公請教孔子“何謂為政”,孔子回答國君能做到“夫婦別、父子親、君臣嚴”這三件事,天下庶民都效法,這就是為政。且進一步將為政的根本歸納為平衡好“愛與敬”這兩種情感。而這一點的落實首先就在與自己妻子的關系上,能夠愛敬妻子,在迎娶她時能夠按照禮法“冕而親迎”就是對妻子愛敬的落實。(28)面對魯哀公的詫異,孔子指出古代明王治理天下就是基于天道愛敬妻子。對妻子的尊重是治理好國家的根本。孔子的這一觀點放在現代也十分難得。在《春秋》中,孔子微言大義褒貶了不少女子,其中宋共姬、魯桓文姜、魯莊哀姜的事跡后來被漢代劉向記載在《列女傳》中,成為教育女子的重要課本。孔子編訂《詩經》收錄了很多贊美女性的詩篇,如《葛覃》《桃夭》《載馳》《行露》等,展現著女子應具的品德,對女子品行的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雖然囿于時代的局限,孔子無法親授女子,但他整理并留下了對女子的教誨。這便是他在那個時代能做到的對女子最好的教育,而難養章亦是孔子對女子的教誨之一。

從場景看,難養章應該是孔子對弟子說的話,否則該章的記載便無從談起。難養章在內容上是說女子與小人的問題,教誨對象卻是其弟子。可見,該章原是啟發這些學以為君子的弟子認識女子小人存在的問題,并在生活中引以為戒。難養章里“女子”并不是主角,孔子教育的對象是男子。如前所述,孔子的實際教育活動以男子為對象,要求他們學以為君子。不過,君子修身并非以己身為牢地,明明德的修身過程是在對象性的活動中進行和完成的。從人的現實性看,修身不可能不在人我關系中進行。儒家教育雖然是以男性為主體,但準確地說是以男性為綱領,開發男性以使其提攜起對面的倫理主體。這一點正如《白虎通·三綱六紀》中對“綱紀”的說法:

綱者,張也;紀者,理也。大者為綱,小者為紀,所以張理上下,整齊人道也。(29)

“綱”,原本指的是一張網里最粗的繩子,即“網纮”。收網時提著綱就能很快且順利地把整張網收好。在倫常關系中,儒家主張“夫為妻綱”,就是說家庭中男子的位置、德行首先擺正了,女子的位置和德行自然也隨之而正。這是人倫綱常的必然。因此,孔子教導男子女性存在的問題,正是要透過他們來影響女性。

孔子當著弟子們說女子難養,首先是指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疏忽的地方,提醒他們不要輕視女子與小人,啟發弟子修身如何達至齊家——提攜起對面的倫理對象。這正是勘驗學問的地方。女子與小人沒有經過人文洗禮,不懂得以禮相待、掩飾包裝。這種狀態給致力于修身的男子以最真實的反映,讓他們在第一時間內反省和調整。再者,女子成長成才雖有其獨特路徑,但也需要家庭中的男性作之君、作之師,給予幫助和引導。孔子指出女性“難養”,正是讓男子知道她的“惡”,愛而知其惡才能領教好女子。女子未經詩書禮樂教育,平時又束足于閨門,心胸和眼界自然比不上男子。父親、丈夫和兒子又是女子生活仰賴的支柱,她自然想要親近乃至控制,往往造成彼此間的交往出現問題。這就需要男子首先立得住,不與之糾纏,以禮相待。這個過程也正是女子學習節制,提升理性的過程。

就此,本文還原了《論語》中“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句的本義。可以看出,孔子已經認識到女性發展的重要性。女性的發展不僅關系到自身,更是關系到家庭、社會。“天下之本在家”,大道之推行亦始于家庭這一最小單位。女性作為家庭的重要成員,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創造者,是下一代發展的前提,是家道昌盛乃至長久不衰的基礎。孔子說女子難養正是要提醒君子關注到這一點,自覺承擔起作之君、作之師的責任,這樣道在社會上的推行才能真正落實。

現代社會女性面對的挑戰與傳統社會有很大不同,最主要的是女性走出了私領域,走向了公領域。在這種環境下,女性如何發展又走向何種自我,這是時代要關注和回答的問題。對于這一點,中國古代哲人也在道的高度上給予了教誨:“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30)任何一方的發展都是在具有對待關系的整體域下進行的,“孤陰則不生,獨陽則不長”(《幼學瓊林·夫婦》),女性的發展要關注到他者,不然便走向極端而無法持久。同樣,社會的發展也要協同女性的進步,需要女性的智慧和力量參與進來,發揮女性獨特的作用,展現“半邊天”的風采。因此,社會應當為她們的成長提供一個符合規律的發展路徑和成長環境。只有在辯證統一的系統思維中考慮女性發展,才能使社會真正向著和諧、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注釋:

(1) 程樹德:《論語集釋》,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1244頁。

(2) 所幸的是,在這段無注的時期,注解其他經典的文獻中有與之相關的引用。《后漢書·楊震傳》中記載楊震因漢安帝乳母王圣干政,因此上疏皇帝,疏文中稱“夫女子小人,近之喜,遠之怨,實為難養”。這與《論語》難養章的表述大體相同。《后漢書·楊李翟應霍爰徐傳》中則直接引用原文勸誡君主警惕“亂妾危主”。另外,西晉杜預注《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時也襲用難養章解釋“女德無極,婦怨無終”。考察這些引用,無一不是針對臣妾、內寵干政而論。因此,有學者便認為難養章的背景就是針對邪臣、亂妾擾惑國君而發的政治命題。從引用的語境來看,這種觀點有道理。不過引用往往是用經而非釋經,存在斷章取義的情況,能否代表原義是另一回事。相比之下,還是對該章的注疏提供了貼近經義的可靠路徑。

(3) [梁]皇侃:《論語義疏》,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472頁。

(4) [漢]董仲舒、[清]蘇輿:《春秋繁露義證》,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324—328頁。

(5)(6) [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清嘉慶刊本》,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5489、5484頁。

(7) [清]戴望:《戴氏注論語小疏》,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267頁。

(8) 李澤厚:《論語今讀》,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第418頁。

(9) [美]琳達·布蘭農:《性別:心理學視角》,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13頁。

(10) 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陜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07—309頁。

(11)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82頁。

(12) [明]胡廣、楊榮、金幼孜等:《四書大全校注》(上),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719—720頁。

(13)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82頁。

(14) 錢穆:《論語新解》,巴蜀書社1985年版,第436—437頁。

(15) [明]王夫之:《四書訓義》,岳麓書院2011年版,第935頁。

(16) 康有為:《康有為全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524頁。

(17)(24) 高尚榘:《論語歧解輯錄》,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941、939頁。

(18) 楊朝明:《真實的孔子》,《光明日報》2010年1月28日。

(19) 馮克正:《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辨》,《理論界》2021年第11期。

(20) 王敬萍:《“唯小人女子難養也”新議》,《春草集——吉林省博物館協會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1年,第422頁。

(21) 楊義:《論語還原》,中華書局2015年版,第209—211頁。

(22) 廖名春:《“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疏注及新解》,《人文雜志》2012年第6期。

(23) 牛多安:《孔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釋義》,《孔子研究》2002年第5期。

(25)(26) 吳正中、于淮仁:《“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正解——為孔子正名之一》,《中國哲學史》1999年第4期。

(27) [清]陳士珂:《孔子家語疏證》,鳳凰出版社2017年版,第4頁。

(28) [清]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3—15頁。

(29) [漢]班固撰集、[清]陳立疏證:《白虎通疏證》,中華書局1994年版,第374頁。

(30) [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周易正義》,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160頁。

作者簡介:李甜甜,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博士研究生,尼山世界儒學中心聯合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2。

(責任編輯 木 易)

猜你喜歡
孔子
孔子請你加入群聊
你好,孔子
中國漫畫(2022年3期)2022-04-19 12:59:10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家教世界(2021年16期)2021-06-21 08:45:56
孔子愛書
快樂語文(2021年9期)2021-05-06 02:19:38
遇水逆,孔子是怎么破的
學生天地(2020年18期)2020-08-25 09:29:34
“孔子曰”之孔子的悲慘童年
孔子避雨處
孔子在哪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新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 免费aa毛片|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99re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无码视频图片| 日韩视频福利| 亚洲无码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91网站国产| 欧美精品成人| 亚洲第一区在线| 制服丝袜一区| 99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清纯|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a欧美在线|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国产精品30p|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91小视频在线| 福利在线一区|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伦视频|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白丝美女办公室高潮喷水视频 | 成人韩免费网站|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vvvv98国产成人综合青青| 天堂成人av|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亚洲成在线观看|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国产幂在线无码精品| 中字无码精油按摩中出视频| 美女无遮挡免费网站|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为你提供最新久久精品久久综合|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成人亚洲国产| 夜夜拍夜夜爽|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福利在线一区|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第5页|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亚洲无线视频| 99成人在线观看| 久久网综合| 99草精品视频| 午夜久久影院|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色综合激情网|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人国产视频| 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