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游戲已經替代了很多傳統游戲,甚至正在替代體育游戲。
游戲是人們滿足娛樂需要的重要途徑,孩子喜歡玩游戲不奇怪,奇怪的是,他們明明知道,過度沉迷游戲,會讓父母焦慮和憂心,會影響自己的前程,為什么他們卻沒完沒了地玩游戲?
他們不僅變著法兒地想“挖掘”游戲的時間,還希望父母無條件地給錢,用來支付游戲費用。
為什么孩子對游戲會如此如醉如癡?要知道,游戲開發商很懂人的心理,在游戲上下了很多功夫。
開發商懂單純原則,人們在單純的時候壓力最小;開發商還懂循序漸進原則,幾乎所有的游戲都會升級,由簡入難,讓你體驗成功挑戰的快樂;開發商懂及時正反饋原則,每當你做對了動作,就會給你很多獎賞,有物質性的裝備,也有非物質性的夸贊等。
如今的游戲,還增加了動人的故事情節和與人互動的功能,在游戲里既能體驗被溫柔相待,也能變成救世英雄,這些都能滿足我們的心理需要。
什么需要呢?那就是自尊和愛的需要。沉浸游戲的時刻是很爽的,可以讓人忘掉一切煩惱。
這么好的東西,孩子們體驗過,大人卻未必體驗過。看著家長整天憂心忡忡、不停抱怨的樣子,從某種層面上說,孩子們比大人更會滿足自己,孩子們怎么可能聽大人的話呢?
說實話,你要是想把孩子從游戲里拉出來,就得想辦法提供一種東西,比游戲更好玩更有吸引力,對不對?即使找不到這種東西,你也需要改變想法,改變態度,改變做法。
家長要改變什么呢?
你是不是動不動就把你過去受屈的傷痛搬出來,以告誡孩子不努力學習的惡果?是不是動不動就上綱上線翻舊賬,以證明孩子是多么的屢教不改?是不是總在憂慮未來可能有壞事發生,以嚇唬孩子讓他們跟你一樣焦慮?是不是經常小題大做,除了說教就不會說點別的了?
這時候孩子的感受當然是煩死了。他們何以擺脫這種煩?唯有單純的游戲!
家長有沒有讓孩子體驗足夠的成就感,讓他們的自尊得到滋養?是不是允許孩子自戀,成為想象中的公主或英雄?
告訴你吧,如果你做不到,游戲可以做到。
又或者,你是不是總愛用比較的方式強調孩子不行,間接地羞辱孩子?你是不是總愛用更高的標準讓孩子體驗挫敗感?你是不是以為,只有高標準嚴要求,孩子才能不斷進步?
如果是這樣,孩子就會感覺到巨大的壓力。他們何以解壓?唯有能滿足自戀需要的游戲!孩子們會覺得,還是游戲好,至少游戲會發出各種贊嘆的聲音,會給孩子準備各種禮物。
怎么能讓孩子不再沉迷游戲?
一勞永逸的高招是沒有的,你能做的,是要不離不棄地愛他們,幫助他們梳理混亂情緒,確認美好健康的愿望,然后支持他們。
游戲是人編創的,人還比不過游戲嗎?孩子愛的不是游戲本身,愛的是在游戲里的感受:自由、愉快、有力量,還能維護虛擬的關系,營造虛擬的純情和極致的愛。
孩子瘋狂愛游戲,就是他在給自己開診斷:低自尊、缺乏安全感;孩子瘋狂愛游戲,就是在向家長們發出呼救:請給我有溫度的愛。
編輯/張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