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中后,“物理”這兩個字就化身成壓在我心口的焦慮巨石,每次想起它,我整個人就有一種喘不過氣的感覺。
對高中物理的畏懼源于初二時的物理課。那會兒教我們的老師以前帶過高中,講課時總喜歡拿出高中知識來對比。他告訴我們,初中學的物理知識基本上全是皮毛,等到高中接觸了各類復雜的邏輯分析和公式計算后,才能真正判斷自己是不是學物理的料。自此我的大腦里就埋進了一顆定時炸彈,雖然初中物理基本上從沒難住我,但我總擔心自己在高中遇上“真正”的難題時,一貫的“學霸”形象會大打折扣。
終于,在晦澀復雜的高中力學知識排山倒海般向我襲來時,我才領會了“一語成讖”的含義。那段時間我的思維就像是中了病毒,無論老師怎么講就是理解不了新知識。眉頭鎖緊,心跳加快,我感覺向來靈光的腦子正被一雙無形的手牢牢攥住,已經徹底死機罷工了。難道我真的不行?初中老師口中那種“上了高中就不優秀了”的學生不會就是我吧?每當下課鈴響起,我渙散的注意力都很難及時收回來,有時好朋友過來找我說話,我甚至反應不過來她究竟說了什么。
無奈的是,主觀焦慮并不能改變客觀上物理作業還是要做的事實。當我麻著頭皮翻開練習冊時,內心的恐懼又一下子全涌了出來。摩擦力怎么分析,整體法什么時候才能用,斜面上需不需要進行分類討論……疑惑接二連三蹦進我的腦子,但我卻一點兒也不想思考,反而還在糾結心中的落差。為什么高中的學習難度突然變得這么大?真要做不成學霸了該怎么辦呢?我現在這么笨,以前佩服我的同學會不會因此輕視我?雖然人還在盯著書頁上的大小木塊發愣,但我的思緒早已經逃去了翻山越嶺的另一邊。漸漸地,對著幾乎空白的物理作業空耗一整個晚自習成了我的常態。
為了更精準地評估自己的“愚蠢”程度,我還旁敲側擊了同桌的學習情況。在得知她總能早早地完成當天的物理作業后,我本就昏暗的世界更是黑了一個度,人與人的差距為什么這么大?
就這樣,我成了一臺馬力不足的發動機,物理作業總是拖到最后才開動,拿到題目時也只能寫出幾個非常淺薄的公式,之后就開始干瞪眼。久而久之,我仿佛形成了某種奇怪的條件反射,只要聽到“物理作業”這四個字就會特別排斥。即使我想認真思考也會不自覺地走神,要么看課外書要么換科目,學習效率低到離譜,就連人也變得沉悶了不少。
我的期末成績前所未有地跌到65分,也因此被班主任喊去喝茶。面對老師關心的詢問,我卻對自己失敗的原因啞口無言:確實是我不夠努力,但這并非故意為之。我不知道該怎么描述自己內心那種過度的恐慌,更不愿意暴露岌岌可危的自尊心。懷揣著說不出口的“秘密”,回到家里我也只能默默接受一向看重分數的媽媽對我施加“貪玩偷懶、不愛學習”的指責,任由淚水在眼眶里瘋狂打轉。
我從沒想過向來優秀的自己會栽在物理上,但在殘酷的事實面前我早已喪失辯駁的勇氣。我討厭那種焦慮如影隨形的感覺,更不想做一個平庸的學生,可是世界聽不懂我內心的聲音,我只能在負面情緒的暗夜中踽踽獨行。直到經歷了這樣“沉重”的打擊,我才意識到自己的能力是如此有限,“東山再起”對我來說只能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難道我走失的專注力再也回不來了嗎?人生的“滑鐵盧”為什么這么早就降臨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