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最近一個月感覺很苦惱,覺得當下的學習狀態與之前有很大落差,成績也大不如前,想努力卻沒有信心。老師、同學和家長一直勸她不要想太多,要輕裝上陣,但她既聽不進去,又做不到,一直在學與不學之間反復糾結。她很想找回曾經專注的學習狀態,卻總是無法如愿,著急、難過得流淚,可哭完之后又為浪費了時間而后悔自責。最后在家長和老師的鼓勵下,小雨主動走進了學校心理輔導室。
第一次輔導:
“老師,您好!”伴隨著問好聲,一個扎著馬尾辮的女生闖入了我的視線。“我叫小雨,是八年級三班的學生。我想……”剛一坐定,她就迫不及待地向我訴說了起來,但其間一直是彎腰塌肩、愁眉不展,低著頭很少看我的眼睛。
小雨:您看我現在真的是懦弱極了,因為害怕失敗而一再逃避。(垂頭喪氣地抹著眼淚)
師:有時我們是通過這種方式來自我保護的。而且今天你還能來主動求助,這說明了什么?
小雨:(抬起頭來)說明我特別想解決問題!
師:是的!這代表著你不僅有解決問題的強烈動機,也有直面問題的勇氣!(她眼神一亮)
小雨走后,我陷入了深思:在對成績變化的不恰當歸因和虛假的高自尊下,小雨為了證明自己聰明而采取了自我保護的防御策略——逃避或僵化,表現出“不想努力”的一些行為。她覺得如果努力了也沒有取得好成績,就說明我不夠聰明,也不能獲得他人認可和喜愛,那干脆不努力算了。與此同時,小雨又認為好成績確實是要通過努力才獲得的,于是意識中的要努力去“卷”和潛意識中要逃避的“躺”不斷矛盾沖突,結果讓自己處于“學與不學的反復糾結”中,這種內在沖突讓她既焦慮又矛盾——卷又卷不贏,躺又躺不平!
那么,我怎樣才能幫到她呢?
第二次輔導:
小雨在進輔導室后給了我一個微笑。
呼吸放松練習后,小雨平靜而安寧。
師:現在請你想象一個困擾你的場景。
小雨皺眉,表情凝重,有點哽咽。
師:你看到了什么?
小雨:我縮在角落里,好多人在我周圍指指點點。我媽一直在催我快站起來。(停頓了一會兒)我站不起來,大家都在嘲笑我。我好像被一張無形的網困住了。
師:哦,你看到好多人在你周圍指指點點,你覺得你好像被一張無形的網困住了。
小雨:我覺得自己很失敗,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媽媽。我很難受,有點胸悶,喘不上氣,又很無力。
師:你感到挫敗、內疚、自責和無力,是嗎?(她點頭)請你繼續保持正念呼吸的節奏,并試著描述一下剛才的感覺。
小雨:我根本不是他們以為的那個樣子!我就是一個笨蛋!那張網很黏……(急促地表達后調整呼吸)我越掙扎越緊!如果我有一把剪刀就好了,唉——(手有點抖)
師:(握住她的手,感覺有點潮濕、有點涼)你看,這兒有一把神奇的剪刀!(她慢慢平靜下來)我們一起拿起這把剪刀,試著把這張網剪開。(她有點退縮,我溫柔而堅定地握住她的手)我數到三我們倆一起把這束縛著你的網破開。1——2——3——(我感覺到她向前沖擊的力量,隨即眼淚流了下來。)
待小雨平靜后,我聚焦她的焦慮情緒,結合呼吸放松練習,引導她在看見-表達-理解-接納中厘清情緒及情緒表達的意義,并為其積極賦能。然后布置作業:讓她每天進行15分鐘呼吸放松練習,記錄感受并思考“網”和“剪刀”的意義。小雨挺直了背離開了輔導室。
第三次輔導:
小雨微笑著和我打招呼。我看到她換了一個新發繩。
小雨:這幾天我想過了,那網就是家長、老師和同學眼中的好孩子、好學生,別人眼里的我。那把剪刀恐怕應該是真正的我。
師:那張束縛你的網代表的是你期待的自我,而剪刀才是真實的自我,是嗎?
小雨:嗯,我并沒有那么優秀,也不想那么“懂事”!
師:是你期待的自我這張大網把你束縛住了?
小雨:是的,我想讓大家覺得我就是這樣的,可是這太難了!上次考進前十也就是運氣好罷了,我根本就沒有班里考前三的張**聰明。
師:哦,你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而且你很羨慕張**的“聰明”。
小雨:是啊!也沒見人家多認真,可人家就是學習好!
師:所以你認為聰明意味著不需要努力或者很少努力就可以取得較好的成績,是這樣嗎?(小雨遲疑地點了一下頭)按照你的觀念,聰明人是不需要努力的,但這又和我們的常識相矛盾。那么聰明和努力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呢?(她一臉疑惑地看著我)你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嗎?
小雨:(瞪大了眼睛)當然不會啦!
師:你在幼兒園小班的時候會騎自行車嗎?
小雨:當然也不會啦!
師:那你現在是怎么會這些的?
小雨:學會的呀!
師:對!就是學習!你現在會熟練地騎自行車,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還會使用英語進行對話等,這就是你在變“聰明”的過程!所以聰明和努力是什么關系呢?
小雨:(笑嘻嘻地)努力學習可以讓人變得更聰明!原來聰明是可以變化的呀!
小雨表示自己也曾向張**學習,但又覺察到自己好像是在“邯鄲學步”。于是我讓她做個小調查——找班里幾個學習好的同學進行訪談或觀察,總結他們學習好的關鍵。我又與小雨的班主任及家長進行了會談,共同助其形成成長型思維模式。
第四次輔導:
小雨如約而至,還貼心地幫我接了杯水。
小雨:唉!我了解過了,原來他們也沒那么輕松,卷得很!學習好的關鍵是用心學,而不是著急著拼命努力!
小雨談到自己的“卷”和“躺”的矛盾,我請她“問問自己的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小雨意識到自己內心還是很想讓自己成績更好、學習更進步。于是我引導小雨就其學習成績變化進行合理歸因,回憶“曾經的成功經驗”進行整合。
師:你現在還認為上次自己考進班級前十只是運氣好嗎?
小雨:(沉思后)那段時間我上課時精力集中,絕大部分問題都能在課堂上解決,有些解決不了的也會問老師或同學,在課后及時解決了,我學得很順。正是這樣的有效努力讓我學習進步、能力提升,也更聰明了。
接下來,小雨根據現實基礎制訂了目標與行動方案,然后離開了輔導室。
第五次輔導:
小雨自我評估:不適感評分由9分降到4分,能夠接納成績引發情緒的同時采取一定的行動,并告訴我已經恢復正常飲食和作息,難過的時候,會用書寫和涂鴉來疏解。
我觀察到小雨在輔導室里已由第一次的彎腰低頭變為挺胸抬頭,眼睛出現了久違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