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心”是我在一本關于教育的書中看到的名詞,意味著穩定、可靠、成熟、包容。作者年輕時曾經在一家醫院實習,一天深夜在急診室,兩個孩子被送來,都處在哮喘發作的危急時刻。其中一個孩子被移交給一位醫生救治,醫生咆哮著發號施令,護士則歇斯底里地從病房跑進跑出。另一個孩子則由一位叫“大個子山姆”的醫生救治。
山姆儀表堂堂,體重300磅,嗓音柔和舒緩,每當他進入病房,總會讓大家覺得心情放松。在第一間病房里,醫生護士忙成一團,犯了一些錯誤后,氣氛更加緊張,加劇了孩子的呼吸困難,最終孩子死了。而山姆的病人則奇跡般地好了,甚至不用住院。山姆在面對壓力時,能宏觀把握,保持冷靜和集中注意力,這對他身邊的每個人都產生了神奇的影響。
心態對于病情的康復非常重要,精神的力量如此強大。當醫生和護士焦慮緊張時,病人感受到這種氣氛,也十分不安。而山姆如此讓人安心——見到這樣的大夫,病人就緩解了緊張情緒。他有一顆“大人心”,讓人感到安定、信任、可靠、被包容。
這讓我感到很唏噓,“大人心”是如此可貴,讓空氣變安定,氛圍變得松弛,提供一種難得的情緒價值。情緒價值在高速運轉的社會中,是一種稀缺品。
有位熟人擔任管理者,他專業上并沒有表現出突出的才華,但遇事不慌不忙,有種溫厚穩妥的底色,讓人感覺“一切都有辦法”,這是極大的優點。一個團隊中有這樣的人,會讓人精神上放松,不那么緊繃。團隊里若全都是急吼吼的李逵、張飛,或者是敏感多思的林黛玉、秦可卿,相處起來難免緊張,會有很多的情緒損耗。
我去給初中生上課時,學校的老師不斷提醒,這個階段的學生可能會有各種情緒和問題,不要跟他們起沖突,跟青少年打交道,需要一顆“大人心”,你才是成年人,要有更多辦法,是能解決問題的那一個。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不耐煩,你不能跟他比誰脾氣更大,而是要接納他的情緒,挖掘背后的需求:表面的煩躁背后發生過什么,他需要哪些幫助?
我豁然開朗,然后發現,當以一顆“大人心”面對的時候,凡事也就有了更多的解決思路,比如上課有時會遇到紀律不好的情況,有個男生上課經常搖桌子、扔硬幣,發出各種聲音。其實他只是想引起老師的注意,獲得更多關注。讓他在班里分享了幾次擅長和了解的事情,介紹自己讀過的書、喜歡的作家,居然紀律就好多了。這樣調皮的男生居然在讀《魯迅全集》,他的內心其實充滿驕傲,需要被看到和欣賞。而“看到”竟能解決問題,焦躁被緩解,情感產生真實的流動。
愿我們都能有一顆“大人心”,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見招拆招,從容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問題。
選自《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