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不停叫啊叫啊,拖著長長的聲音的尾巴,聲音越來越弱,季節(jié)就逐漸入秋了。
旋子,要怎么告訴你秋天已經(jīng)來了?
城市里的人感覺不到秋天已經(jīng)來了。城市里的人過中秋節(jié),打著赤膊,穿無袖麻紗背心,吹著風(fēng)扇冷氣,一口一口吃月餅,一面抱怨:熱死人了。推開窗,行道樹的葉子綠濃濃的,一片也沒有掉。
秋天在哪里?城市里的人覺得:秋天只是一個季節(jié)的名稱,沒有具體的內(nèi)容。
但是,旋子,秋天真的來了。
我靠在窗邊看河面上的水,沒有風(fēng),水面上顫動起了一陣粼粼的細微波光,好像有人輕輕踩著水面上的光一步一步走來。我想起曹植《洛神賦》里的句子,“凌波微步”,他也是看到了秋天從水面上緩緩走來嗎?
我把面河的十二扇窗都推開了,窗外的河像一幅長卷一樣展開。河的對岸是一帶蜿蜒的山丘,山丘的棱線倒映在水中。秋水澄明潔凈,像一面明亮平滑的鏡子,又像一片全新細白的絹,山巒的倒影落在上面,正好像一塊墨暈,四周都是留白,只差鈐上一方紅色印章,就是一幅山水了。
秋天是從水面上來的,水面上混濁的光一日一日沉淀下來,河水變得透明清澈,像一張白紙。視覺上繁雜的東西消退了,形象變得很單純。山和水的輪廓都比夏日更清晰。夏日的山水都霧蒙蒙的,入秋以后,山水都沉淀出寧靜的光。山巒沉淀出墨綠的光,河水沉淀出天空碧藍無雜質(zhì)的光。自古以來,許多人都感覺到了“秋光”,許多人為秋天的光寫詩,許多人為秋天的光作歌譜曲,許多人把秋天的光記錄在戲劇電影里,把秋天的光比喻為人生步入中年的心境……我冥想著秋光的種種,記起小時候讀過的唐詩句子,“銀燭秋光冷畫屏”,秋天是帶著幽微迷人的光來的嗎?
我的窗戶面向正東,早上起得早,可以看到日出。太陽從河對岸的山頭升起,墨黑的天空拖著一帶長長的彤云,紅紫色,和傍晚的霞彩不同,沒有那么多變化,但是,更明亮,更篤定,朝氣蓬勃,是要宣告黎明的初始了。
入秋以后,日出的光偏斜了,從偏南的角度照射進室內(nèi)。偏斜的光仿佛沒有夏日那么急躁,一寸一寸在室內(nèi)徘徊,移動得很慢,我看到早晨的光已經(jīng)慢慢移到了窗外,就停了工作,坐在窗臺上看水。
原來系在岸邊木樁上的小船,不知道是誰解開了纜繩,小船隨著上漲的潮水漂浮起來。潮水打在堤岸上,澎澎湃湃,一波一波,是海水涌進河口的浪潮,聲音低沉而持續(xù)。海水涌進來的速度很快,不多久便可看到海水和河水交界的潮線。潮線是橫斷河面一條長長的弧形曲線,很清楚的分界,一邊是藍色的海水,另一邊是比較混濁的淺黃綠色的河水。漲潮的時候,潮線往上游的方向推移,潮水向兩岸洶涌,河的中央反而平靜,可以看到隨海水進來的魚群,一只一只向上躥跳踴躍,離水可以達一米多。魚跳起來的時候,帶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銀白色的,停在空中,浪花此起彼落,跟隨彎曲的潮線向上游挪移。
潮水漸漸漲滿了,我窗臺下原來裸露的河灘,此刻來來回回,已是一片回旋搖漾的秋水。沒有纜繩牽系的小船,越漂越遠,變成秋天寬闊明亮河面上一個小小的黑點,好像可以這樣無目的無方向,可以這樣漂流去天涯海角。
選自《此時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