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四十載,學玩伴成長。
1 9 8 4 年,一本名叫《學與玩》的雜志出版發行。
4 0 年來,許多出版行業的前輩們在這里耕耘,留下了奮斗的足跡。
在前幾期的《學與玩》雜志中,我們分別邀請了《學與玩》雜志的前主編馬光復老師和前編輯許延風老師執筆,寫下他們在《學與玩》雜志的“崢嶸歲月”。
今天,我們就跟著原中國兒童中心期刊總社社長、總編輯馬小蓮老師,一起回顧《學與玩》雜志如何引領兒童期刊的“學與玩”。
我在《學與玩》雜志工作的這些年,深切感受到黨和國家對少年兒童工作的關心和重視、相關部門對《學與玩》雜志的愛護和支持,以及少年兒童對雜志的喜愛、家長的認可。在這里,我就參加全國少兒出版工作會議的一點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2014 年12 月15 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全國少兒出版工作會議,回顧總結一個時期以來少兒出版工作情況,研究部署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少兒出版工作,促進少兒出版事業繁榮發展的舉措。也就是說,這是為今后少兒出版工作定方向和調子的會議。這是17 年來的首次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宣傳部、新聞出版署領導以及全國60 余位少兒出版單位的負責人參加的會議。應新聞出版總署邀請,我代表《學與玩》雜志,向與會領導和同行做匯報。
與會的其他5 位發言者,都是出版規模過億的兒童出版集團的負責人,這些單位擁有強大的出版優勢,確實堪稱兒童出版界的龍頭。和他們相比,《學與玩》雜志可能只是一本小雜志。但我想,領導單單選中《學與玩》雜志出來介紹經驗,一定是有深意的。
我著重介紹了《學與玩》雜志創刊以來秉持的教育理念、兒童期刊特色,以及為少年兒童服務開展的各種公益活動。
首先,在30 年辦刊過程中,《學與玩》雜志始終堅持 “玩中長智、學玩結合、動手動腦、學習創造”這十六字辦刊方針。這十六字方針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整體,相輔相成,玩中長智是重點和基礎,是雜志的特色和生命力所在。在選題上,《學與玩》雜志的內容要求是新鮮、神奇、實用、有趣。比如,《學與玩》雜志的“酷玩地帶”“奇思妙想實驗室”“科技瞭望塔”“創意工坊”等欄目,一直緊扣著對“玩”的理解和實踐。為了引導孩子們玩出智慧、玩出新意,《學與玩》雜志還把“玩”的內容拓展到科技、文藝、體育、游戲、社會實踐等多個方面。這些欄目引導孩子們快樂地去玩兒、健康地去玩兒、智慧地去玩兒、時尚地去玩兒……最終目的是讓他們在玩中學到科技的、人文的知識,在玩中鍛煉動手與動腦的能力,在玩中學會做人與處世的道理,在玩中培養觀察與創造的思維……這些內容的創設和引導,寓教于樂,在潛移默化中融入了教育的內涵,也辦出了雜志的特色。
其次,如果說雜志的內容是生命,活動就是《學與玩》雜志的靈魂。好的活動不僅是雜志內容的延伸,更為雜志提供了廣闊的宣傳平臺。由中國兒童中心主辦的全國中小學生繪畫書法作品比賽,每年都精心設計一個緊扣時代脈搏的主題,將這一藝術活動變為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載體,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潤物細無聲”地融入這項藝術活動之中。為了便于少年兒童理解主題、掌握繪畫技巧,《學與玩》雜志邀請著名的兒童美術教育專家對作品進行點評指導,幫助孩子們提高創作水平,提升審美品位。
最后,作為國家級優秀少兒期刊,《學與玩》雜志堅持公益活動,服務兒童,回饋社會。《學與玩》雜志一直積極參加有益于兒童成長的社會公益活動。連續多年在北京西站參加由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主辦的“文化年貨送下鄉”“好書刊進基層”活動,為返鄉農民工捐贈雜志;《學與玩》雜志還赴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第六小學開展“傳遞愛心 分享美好”公益活動,組織專家為孩子們上了精彩的美術課,將文化知識送到基層,受到熱烈歡迎。
我的發言得到與會領導的贊同和同行的認可。我想,堅持正確的辦刊理念、學玩結合的特色,以及為兒童服務的方向,既是國家對我們的要求,也是兒童期刊始終不變的辦刊宗旨和目標,也是國家召開這次會議的深層意義。
今年,《學與玩》雜志迎來了創刊40 周年,可喜可賀。一代又一代編輯們的不懈追求,成就了《學與玩》雜志國家優秀少兒期刊的品牌,彌足珍貴,責任千斤。風雨多經志彌堅,關山初度路更長。衷心希望《學與玩》雜志越辦越好,伴隨一代又一代少年兒童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