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代化、城鎮化過程中,森林火災頻頻發生,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環境損失。因此,在基層林業發展中,森林防火非常重要,由于森林火災具有突發性、破壞性、危害性等特征,一旦發生火災,就會面臨諸多的問題;因此,應通過合理開展林業護林防火工作,最大程度避免火災的發生。本文基于基層林業護林防火工作完善的意義,對基層林業護林防火技術進行了分析,并深入探究了基層林業護林防火工作完善措施,以期能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基層林業;護林防火;技術措施
基層林業是我國非常重要的國有產業,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林業保護已經成為全球重要議題之一。通常情況下,森林一旦發生火災將會對基層群眾的正常生活、收入來源以及整個區域的生態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和破壞,因此,基層林業管理部門需要開展相應的防火工作,最大程度保護林業的生態環境。
1 基層林業護林防火工作完善的意義
基層林業不僅與生態環境的保護問題息息相關,同時,還關系著基層群眾甚至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問題。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化成氧氣,為了維護生態環境,森林中有著大量的樹木、花草等其他各種植物,如果沒有開展基層林業的護林防火工作,就會導致森林以及森林中的植物逐漸減少直至消失,而且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逐漸還會升高,從而形成溫室效應,如此一來,就會導致環境遭受嚴重的污染與破壞。另外,在森林中有很多野生動物,這些動物可以與植物共同組成一個循環生態圈,如果沒有植物的存在就會導致很多食草動物無法生存、破壞生態平衡;森林還有著調節水源、防風固沙的作用。眾所周知,沙漠是風化形成的,較大的晝夜溫差使得巖石變得顆粒化,并且由于環境惡劣、很少降水、沒有水源導致沒有植物覆蓋進而形成了沙漠[1]。對于經濟發展來說,森林中有著無數的樹木、草藥、動物等具有經濟價值的動植物,群眾可以在國家所允許的樹木砍伐數量范圍內砍伐一定量的樹木進行房屋建筑或者制作工藝品;并且森林中還會有很多野生的、具有藥用價值的中草藥,群眾可以通過采摘具有藥用價值的中草藥進行售賣從而增加收入來源;森林中的動物種類很多,大部分動物的皮毛、內臟等都具有藥用價值,這使得我國中藥行業的發展得到了巨大的進步。基層林業開展護林防火工作對于我國生態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保護我國生態環境和諧發展,還可以促進我國醫藥行業及經濟發展。
2 基層林業護林防火技術
2.1 火災預報技術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國科學技術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同時也能夠更好地控制森林火災問題。森林火災主要分為5個類型,基層林業管理者可以根據不同的火災類型建立具有針對性的規章制度,并將這些規章制度進行有效落實,以此有效避免森林火災問題的產生。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先進的火災預測技術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通過運用互聯網技術能夠建立相應的火災預警監測系統,能夠幫助工作人員更加快速地制定科學、合理的滅火計劃,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森林火災進行撲滅,從而減少森林火災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相關部門要將火災預報技術充分應用在基層林業護林防火工作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預警制度,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積極作用,全面落實預警制度;與此同時,為了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工作人員需要定期對設備進行全面的檢查,通過這樣的方式更好地開展林業護林防火工作[2]。
2.2 護林防火隔離技術
通過使用護林防火隔離技術不僅能夠提高林區抵抗火災和撲滅火災的效果,同時,還能減少資源浪費和人員風險。常見的防火隔離技術主要包括防火道路、隔離帶、防火線、護林墻、水域利用、火場除草降火等幾種。在不同地區和環境條件下,要根據實際情況選用不同的護林防火隔離技術。第一,防火道路主要是在林間設置一定寬度的防火道路,將森林分割成多個具有獨立防火單元的區域。這些道路不僅可用于阻止火勢的蔓延,還可成為人員和裝備進入滅火區域的通道。第二,可以在森林邊界或易燃地區設立一個清除植被、防火的隔離帶,如此一來,就可以阻斷過火區域與外部環境的接觸,有效減少外界因素引起的火災風險。第三,還可以通過對干擾帶范圍內的植物進行合理地剪除、采伐或焚燒等手段創建起防止火災擴散傳播的物理屏障。第四,利用旱溝、挖槽等方式在易燃材料周圍形成物理障礙,防止火勢蔓延。這種方法尤其適用于防火帶寬度有限或無法留出足夠空地的地區。第五,防火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周邊的水域優勢,例如,應用河流、湖泊和水庫等自然水源,形成自然島嶼,作為防火的障礙,通過這些水域能夠有效隔離火勢,為滅火提供水源。除此之外,在防火管理過程中還應密切關注植物的快速生長季節,及時清理積聚在地面的枯草、干枝等,以此減少火勢的擴散,便于消防人員進行滅火操作。
2.3 林業火災監測技術
在基層林業護林防火工作中,林業火災監測技術的應用可以提供實時、準確的火災信息,幫助及時掌握火情、指導滅火工作,并減小火災對林地和生態環境的損害。第一,通過利用衛星、航空無人機等搭載的傳感器,獲取高分辨率的圖像數據,監測大范圍的森林區域。其中,遙感技術可用于識別和監測火點、煙霧、火線擴展以及熱點,提供火災起源和蔓延情況。熱像儀能夠檢測和顯示目標物體的熱量分布,包括火點和高溫源。通過使用熱像儀掃描森林區域,可以快速確定火源和識別隱蔽的火災。第二,通過收集氣象數據、燃料濕度等因素,結合相關模型和算法,對火險指數進行評估,獲取森林火險等級并進行實時監測,通過這種方法能夠預測林火的潛在暴發風險。第三,通過布置傳感器網絡、監視攝像頭和無線通信系統,將監控數據傳輸到中央處理站,從而實時監測森林區域的溫度、濕度、煙霧等參數,以及實施無人機應用技術進行作業監督[3]。第四,利用先進的圖像處理和分析算法,結合高性能計算平臺,自動化分析所獲得的圖像和數據,從而實時檢測和識別火點,并對火勢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2.4 火災撲救技術
通常情況下,滅火的方式分為4種,分別是冷卻滅火法、窒息滅火、隔離滅火和抑制滅火法。現階段,開展滅火工作的過程中,化學滅火是最直接、最常用的方式,并且也最為有效,受到了國內外的一致好評。處于當下的時代,森林火災撲救技術主要以計劃滅火、航空滅火、人工降雨滅火等方式為主。通常情況下,利用人工降雨的方式來實施滅火與其他幾種方式相比效果最佳,但是,這種方法有可能受到當地氣象條件的限制,如果在發生森林火災期間未能出現相匹配的氣象條件就不能有效地施展人工降雨。其中,航空滅火在近幾年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其主要原理是通過機群灑水滅火的方法來實現滅火的目的,并且在現實的森林火災運用中有著不錯的滅火效果。但是,由于其是近幾年才廣泛實施,有很多需要加以完善的地方。而計劃滅火是常年使用的方式,能有效清除森林中可燃物的含量,更加有效地降低森林火災的破壞程度。當滅火工作接近尾聲時,火場的調查和處理以及余火的熄滅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在有效制止火災之后,一定要及時對殘留的燃燒點進行徹底撲滅,并且要派專人進行勘察,直到在發生火災的位置徹底將火勢撲滅。另外,還要組織有關工作人員對火災現場給予詳細調查,對火災發生的原因及經過進行詳細分析,合理評估火災所造成的損失。
3 基層林業護林防火工作完善措施
3.1 加強防火宣傳
首先,基層林業部門應以實際管理任務為基礎,制定短期和長期的宣傳計劃。短期計劃可以針對當前季節特點和火險等級,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活動,如發放宣傳資料、懸掛橫幅、設置宣傳欄等。長期計劃則應注重培養公眾的防火意識和習慣,通過持續的宣傳教育,使防火思想深入人心。其次,利用多元化的宣傳渠道進行宣傳。可以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如電視、廣播、報紙等,以及新媒體如互聯網、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等,進行廣泛宣傳。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如舉辦林業護林防火知識競賽、開展林業護林防火主題教育等,吸引更多人參與和關注。此外,加強與社區、學校、企業等單位的合作也是提升宣傳效果的重要途徑。可以與這些單位共同開展林業護林防火宣傳教育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林業護林防火知識,掌握防火技能[4]。同時,也可以建立林業護林防火志愿者隊伍,發揮他們在宣傳、巡查、應急處置等方面的作用。最后,加強基層林業護林防火工作的監督和考核,確保防火工作落到實處。可以定期對基層林業護林防火工作進行檢查和評估,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和提升;可以建立獎懲機制,表彰并獎勵在基層林業護林防火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以此激勵更多的人積極參與到基層林業護林防火工作中。
3.2 完善森防基礎設施建設
完善森防基礎設施建設對于解決林業火災問題至關重要,可以顯著提升火災應對效率,降低對林業資源的損害。首先,可以通過強化林業火災監控通信設施建設,實現全天候監控。通過引入先進的監控技術和通信設備,對林區火情的實時監控和及時預警,為后續的滅火工作提供準確的信息支持。其次,對現有基礎設施進行革新與優化。為了提高滅火效率,降低滅火成本,可以通過加強新蓄水及滅火工程的建設,對現有水源進行充分利用,實現就地取水及滅火。最后,建立健全的林業防火監測站、望塔、林業氣象監測站等硬件設施,以此提升森林防火能力。這些設施可以在火災發生時提供及時、準確的火情信息,為滅火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另外,防火隔離帶的建設也是防止森林火災蔓延的有效措施,通過合理規劃和建設防火隔離帶,可以在火災發生時阻止火勢的擴散,降低火災對基層林業的損害[5]。
3.3 建立完善的智能化防火系統
基層林業護林防火工作的開展應注重引入自動化和智能化等先進技術手段,促進防火工作效率和質量進一步提升。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智能化防火系統。通過引入智能傳感器、無人機巡查、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實現對林區的全天候、無死角監控,及時發現并處理火災隱患。同時,利用信息化手段,將防火信息實時傳輸至相關部門,確保信息暢通,提高應急響應速度。其次,提升滅火設備的智能化水平。基層林業部門應引進先進的滅火設備和技術,如智能滅火機器人、遠程操控滅火系統等,提高滅火效率和安全性。同時,應針對不同季節和火情特點,合理配置滅火資源,確保在火災發生時能夠迅速有效地進行撲救。然后,要建立火情監控網絡。通過布設監控設備、建立信息共享機制等方式,實現對林區的全面監控和火情信息的實時共享。加強與消防部門、鄉鎮防火指揮部的協作配合,形成聯動機制,確保在火災發生時能夠迅速啟動應急預案,有效應對火情。最后,建立完善的應急疏散系統。基層林業管理部門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應急疏散方案,設立明顯的安全疏散標志,確保在火災發生時能夠迅速疏散周圍居民,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3.4 制定有效的林業護林防火應急預案
為了有效實施基層林業護林防火工作,防止發生森林火災,基層林業站應加強對林業護林防火的管理,制定完善的應急預案和管理制度,以此有效執行林業護林防火措施。首先,為了保護林業資源,必須建立有效的防火管理體系。一方面,加強對野外火源的監控,并嚴格禁止在森林和周圍地區使用任何可能導致火災的物品。另一方面,為了提高林業護林防火的成功率,需要構建完善的責任管理機制,讓每個人都承擔起自身的職責,對于不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人員,要予以警告和懲罰。同時,應建立一套完善的林業護林防火運行機制,其中應包括指揮、操作和反應等多個方面,從而大幅提升基層林業護林防火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3.5 建設專業化的防火管理工作隊伍
通過建立專業化的防火管理工作隊伍,可以在發生火災時迅速準確地進行滅火,減少因火災對人民群眾造成的生命財產威脅和生態環境的損失。一方面,基層林業護林防火工作的相關部門應定期對護林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對工作人員防火安全知識和技術進行考核,確保工作人員在救火時能夠對火情進行明確的分辨和及時的應對,以最短的時間進行滅火。另一方面,還應重點考核平時的護林員。護林員是基層林業護林防火工作中的主要人員,但由于護林工作較為簡單,工作時間較自由,造成護林員中普遍出現素質較低,工作不負責的現象。所以,在基層林業護林防火工作中應加強對護林員的考核,幫助護林員樹立工作責任感和思想道德素質,從而更好地完成基層林業護林防火工作。
4 結語
綜上所述,基層林業護林防火工作的開展不僅有利于保證基層林業資源安全,還能促進基層林業經濟的發展。因此,基層林業管理人員應在工作實踐中,深刻認識護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并不斷提升個人安全防范意識,立足于護林防火工作現狀,積極探尋有效應對方法,確保基層林業資源安全,為基層林業的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麗霞.新時期基層林業護林防火工作探究[J].南方農業,2022,16(6):78-80.
[2] 何昭東.融安縣森林撫育與護林防火的工作實踐[J].新農民,2024(1):45-47.
[3] 吳龍.基層護林防火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22,13(6):100-102.
[4] 劉發武.林業資源保護與護林防火技術的應用[J].新農業,2023(1):17-19.
[5] 鐘海龍.新時期基層林業護林防火工作創新探析[J].河南農業,2024(4):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