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藥材是我國中醫藥產業發展的物質基礎,中藥材種植的規范化、標準化對發展持續健康的中醫藥產業,增加農民收入、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深入分析臨汾市中藥材產業的自然條件優勢、資源優勢,著眼當前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分析中藥材產業發展中的利與弊,對中藥材產業的發展提出一些思路與對策,為打造臨汾市中藥材優勢,實現中藥材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藥材;發展;思考
山西省中藥材資源豐富,具有鮮明的地域屬性,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顯示,該省分布的中藥材品種達1 788種,人工種植的中藥材100余種,中藥材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五位,是我國中藥材主產省份之一,素有“北藥寶庫”之稱。臨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黃河中游,汾水之濱,東倚太行,西臨黃河,北至韓信嶺,南與運城相鄰。地形輪廓大體呈“凹”字形,四周環山,臨汾盆地縱貫臨汾市中部;處于半干旱、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年平均日照時數1 748.4~2 512.6 h,年平均氣溫9.0~12.9℃,降水量420.1~550.6 mm,無霜期127~280 d。臨汾市復雜的地貌特征和多樣的氣候條件,孕育了豐富的中藥材資源,為發展中藥材產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 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
1.1 中藥材種類多樣,資源豐富
據不完全統計,臨汾市中藥材種類達800余種,人工種植中藥材種類有80余種,以連翹、遠志、柴胡、黃芩、丹參、酸棗、地黃、桔梗、芍藥、牡丹、山楂、穿地龍、金銀花、菊花、防風、板藍根、知母、苦參等為主,主要分布在安澤縣、襄汾縣、古縣、堯都區、翼城縣、曲沃縣、洪洞縣。其中屬于山西省“十大晉藥”的有連翹、遠志、柴胡、黃芩、酸棗仁、山楂、苦參等7種。尤其是安澤連翹因個頭兒大、顆粒飽滿、藥用價值高而聞名,2014年安澤連翹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20年獲得“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稱號和“鄉村特色產品特色種植~安澤連翹”榮譽。
1.2 中藥材種植面積、產量持續增加
近幾年,中醫藥產業在國內快速發展,中藥材的收購價格也水漲船高,同時也帶動了農民種植中藥材的積極性,臨汾市中藥材種植面積、產量也在不斷增加。2021年臨汾市新增種植面積1.04萬hm2,當年收獲面積1.23萬hm2,同比增長30.6%;人工種植中藥材總產量8.02萬t,同比增長45.2%。2022年中藥材當年收獲面積達1.27萬hm2,比上年增加400 hm2,增eqeqhl/9k/q0q/Q2U4PvCkGhyx0x/AJXKMFzvdR6OLo=長3.3%;產量10.7萬t,比上年增加1.7萬t,增長19.1%;藥材產值累計完成14.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8.8%。2023年上半年全市中藥材播種面積1.3萬hm2,同比增長37.3%。(1)安澤縣林木覆蓋率高,全境有700余種中藥材,被贊譽為“天然大藥場”,其中屬于大宗藥材的有連翹、油用牡丹、黨參、苦參、柴胡、黃芩等28種,特別是野生連翹資源尤其豐富。野生連翹面積達到10余萬hm2,其中野生密集面積3.6萬hm2,林下面積4萬hm2,人工栽植面積0.73萬hm2,此外,還有
25萬畝零星分布。每年連翹采集量達4 000余t,占據全國市場1/4的份額,安澤連翹也真正成為道地藥材、山西名片、國家品牌[1]。(2)襄汾縣經過多年發展,目前中藥材產業以生地為主,金銀花、黃芩、柴胡、遠志、白芍、丹參等20多個道地中藥材共同發展,中藥材種植面積一直保持在0.67萬hm2左右,形成了東西兩山、南賈和汾陽嶺四大中藥材種植區。尤其是作為省級中藥材產業示范基地的南賈鎮荀董村,不僅在本村種植中藥材達133.33余 hm2,而且在外承包土地種植中藥材已經達1 333.33余 hm2,全村年加工、銷售生地5萬余t,銷售額5億多元。(3)古縣境內有200余種野生中藥材,以連翹、黃芩、柴胡、蒼術、升麻、白芍、知母、生地、遠志等中藥材為主。種植中藥材面積達6 666.67 hm2,其中人工栽植連翹0.4萬hm2,野生撫育(在中藥材的原生地或相類似的生境中,人為或自然增加種群數量)面積200余 hm2。(4)侯馬市野生及家種中藥材品種有60余種,特別是地黃、茵陳、半夏、遠志等道地藥材的質量和產量居全國前列,種植面積在山西省占比近40%,產值占比達77.3%。
1.3 中藥材經營主體不斷增加
近年來,臨汾市委、市政府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山西省委省政府中醫藥強省戰略,強化責任擔當,不僅挖掘本市道地中藥材的資源優勢,中藥材產業日益展現出區域特色,而且不斷加大培育中藥材生產加工企業、種植基地、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力度,大力扶持中藥材龍頭企業,推動中藥材全產業鏈發展。目前全市有253家中藥材專業合作社,133家中藥材種植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6.9萬t,3 600余名經紀人從事中藥材營銷[2]。安澤縣目前有3家中藥材龍頭企業、6個專業企業、50余個中藥材專業合作社、140余戶藥材大戶,這些企業和個人帶動全縣中藥材產業的發展,全縣從事中藥材采收、加工、銷售、物流等的從業人員就有2萬余人。襄汾縣南賈鎮荀董村種植、收購、加工、經銷中藥材已有40余年的歷史,培育出一大批有實力、有經驗、有頭腦的中藥材經紀人。目前全村有30多家中藥材產購銷公司,80多個中藥材合作社,還先后投資組建泰達中藥材飲片廠、卓鑫飲片加工廠,年生產能力3 000 t。古縣全縣具備種植、收購、加工、質檢、倉儲、科研、銷售為一體的中藥材加工企業就有厚潤堂中藥材有限公司、山西耀冉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吉盛連翹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國新晉藥)、裕豐特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和新晟峰中藥材發展公司等10余家,中藥材專業合作社20余家,為古縣中藥材產業發展創造了條件。侯馬市現有山西旺龍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康威制藥公司等4家藥品生產企業,山西德康元科技公司、山西健康動力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等22家醫療器械制造企業,山西國新晉藥道地藥材經營有限公司、山西通盛集團醫藥物流有限公司等11家藥品物流企業,以及30家中藥材種植合作社[3]。
2 中藥材產業存在的問題
2.1 缺少成熟、規范的中藥材現代流通體系
中藥材流通體系是中藥產業鏈上的重要環節,建立現代流通體系有助于促進中藥材流通現代化,提升中藥材質量安全保障能力。臨汾市現有襄汾荀董、古縣舊縣2個自然形成的中藥材集散地和新建曲沃縣(里村)中藥材交易中心。雖然現有的中藥材集散地交易相對活躍,但市場管理與運作機制缺乏專業,市場科學化管理程度不高,大數據建設滯后。襄汾縣荀董中藥材集散地雖然每年銷售的生地占全國交易量一半多,但是大多還是需要在河北安國中藥材批發市場、安徽亳州中藥材交易中心進行交易。在錯綜復雜的市場中,由于產品信息繁雜、來源較多、真假難辨,在缺乏有效的中藥材市場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組織的情況下,企業獲取信息滯后,在價格話語權方面處于不利地位,同時也會造成種植戶豐產不豐收,阻礙中藥材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4]。
2.2 專業人才匱乏,種植技術不標準、不規范
中藥材生產涉及選種、播種、育苗、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加工貯藏等環節,對技術要求高。臨汾市現有的中藥材技術專家多是在工作實踐中摸索總結經驗,沒有經過系統的中藥材專業學習和培訓,研發水平相對薄弱。而在中藥材生產一線的技術人員以鄉土人才為主,在生產過程中多數按照經驗方法種植、采收,重栽種、輕管理,粗放式的栽培管理,缺乏科學的技術指導,一味地追求產量,過度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殺蟲劑,存在嚴重的農藥殘留問題,導致中藥材的質量參差不齊,影響銷售價格,也缺乏市場競爭力,種植戶在價格方面成為被動接受者,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種植的積極性,不利于中藥材產業的持續性發展。
2.3 中藥材精深加工龍頭企業較少
在地方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龍頭企業不僅能夠為當地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并且在地方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通過生產技術和產品的不斷創新,對產業升級和產業結構的優化起到了促進作用。目前來看,臨汾市現有的中藥材企業多數仍是以經營原料和產品的初加工為主,產品附加值低,不利于企業及種植戶獲得更大的收益。像山西正元盛邦、山西旺龍藥業等中藥材龍頭企業雖然銷售額近年來不斷增長,企業規模也不斷擴大,但是企業吸納、轉化、銷售當地中藥材的能力有限,對當地中藥材產業的拉動能力不強。此外,中藥產業專業性較強,企業與金融機構雙方信息的不對稱程度較高,對接不夠通暢,使得企業融資困難。企業由于投入資金不足,技術人員匱乏,工藝老化等多方面因素,依舊以生產傳統產品為主,產品的自主研發水平較為薄弱,高附加值的產品開發明顯不足,導致在中藥材精深加工方面沒有形成自身優勢,在中藥保健品、食品、飲料、化妝品、添加劑等一些功能性產品方面,企業的產業化發展有待提高。而作為中藥材集散地襄汾縣南賈鎮荀董生地僅經過簡單清洗、烘干、切片即進入市場銷售,古縣舊縣鎮也是只進行中藥材烘干的初加工。
2.4 耕地“非糧化”政策對中藥材產業發展產生影響
長期以來,我國糧食的價格相對于中藥材較低,近年來由于中藥材價格的不斷上漲,帶動了農民種植中藥材的積極性,紛紛將耕地改種中藥材。但是糧食安全問題事關國家安全戰略,為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命線,國家先后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防治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兩個保護耕地紅線政策性文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藥材種植面積的擴大,在耕地上無法進行大規模種植,同時也對中藥材產業的發展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和要求。
3 促進中藥材產業發展建議
3.1 完善市場機制,建立健全中藥材流通體系
針對當前在中藥材交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可依托現有中藥材集散地的影響力,給予政策和資金方面支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設現代化中藥材流通體系,開展中藥材的產地加工、集中倉儲物流、藥材可追溯,構建中藥材全產業鏈大數據平臺,減少供求信息的不對稱,確保市場公平、公正和穩定,保障供需雙方的利益;利用大數據技術與信息技術,對中藥材市場需求進行分析預測,指導種植計劃和結構調整,滿足市場需求并提升企業競爭力。
3.2 加強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育
一方面,鼓勵企業積極同專業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實現“借智借力”,依托高校院所的專業科研力量,加快開發研究、推廣應用中藥材新品種、新技術,同時企業可以采取委托專業院校,培養本企業急需的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并建立高素質專業人才儲備庫,從而壯大企業實力,確保企業持續發展。另一方面,相關主管部門利用國家培訓扶持政策加大對當地中藥材從業人員的系統培訓力度,培育一批能扎根基層的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鄉土人才。
3.3 制定中藥材產業發展的長遠規劃及扶持政策,大力培育龍頭企業
牢固樹立“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的理念,相關部門應結合臨汾市中藥材資源優勢,制定符合當地中藥材產業發展的長遠規劃,加大對中藥材企業、種植戶在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大力發展中藥材產品深加工研發項目,鼓勵種植戶采用新技術,不斷提高中藥材生產質量。同時,培育中藥材龍頭企業,加大資金扶持,提高中藥材精深加工能力,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將豐富、地道的中藥材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不斷推動中藥材產業鏈延伸,提高中藥材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通過政府的政策引導,科研人員的技術支持,將龍頭企業、示范基地、合作社、農戶多方聯動,積極培育“企業+示范基地+專業合作社+種植戶”“協會+公司+
基地+經紀人+農戶”等多種合作方式,打造興企富農的中藥材全產業鏈。
3.4 大力發展中藥生態農業
中藥材人工種植在追求產量的同時往往也導致中藥材存在質量問題,將中藥材從耕地改種到“三四五六類農地、荒坡地、山林下”來發展中藥生態農業,既可以解決因中藥材質量下滑面臨的臨床用藥安全問題,又能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從而緩解中藥材和糧食作物爭地的問題;既滿足了市場和人民群眾對優質、道地中藥材的需求,也滿足了中藥材種植戶的經濟效益和國家保障糧食安全的需求[5]。
4 結語
中藥材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性資源,中藥材產業作為目前醫藥市場上具有發展前景、生命力和開發潛力的“朝陽”產業之一。充分利用臨汾當地中藥材資源豐富、種植廣泛、道地性明顯等特性,以實現中藥材產業的轉型升級,做優做強中藥材產業,拓寬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實現鄉村振興和綠色發展的雙贏。
參考文獻
[1] 王秀娟.藥草飄香惠萬民[N].山西日報,2022-08-08(011).
[2] 盧玉福,王智琛,何增國.古浪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思考[J].寒旱農業科學,2023,2(4):305-308.
[3] 林先明.恩施州中藥材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J].湖北農業科學,2006(4):475-477.
[4] 賀光華.淺談發展中的山西中藥材[J].山西農經,2016(5):22-23.
[5] 郭蘭萍,呂朝耕,王紅陽,等.中藥生態農業與幾種相關現代農業及GAP的關系[J].中國現代中藥,2018,20(10):1179-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