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初,柯橋大力發展以紡織、印染為主體的鄉鎮輕紡工業,沿河兩岸、石橋凳旁,一個個操著濃厚紹普口音的小船戶們,做起了外地商賈的紡織生意,賣布一時間成了當地人的首選職業,其中就有徐瑞娟夫婦的身影。
自1988年起步,紹興市華之瑞紡織有限公司已深耕中國輕紡城市場36年。在見證市場一路成長與蛻變的同時,公司也實現了從單一產品到滌綸、人棉、TR、小香風、國風、戶外面料等多元化品類面料的跨越,以其卓越的售后服務贏得了市場的認可。2017年,女兒徐碧瑤(現公司總經理)從父輩手里接過接力棒,秉承了對品質的不懈追求和對客戶需求的深刻洞察。無論是原材料的選購、生產加工,還是最終的包裝與發貨,華之瑞紡織始終如一,嚴格把控每個環節,確保每一款面料都能滿足甚至超越客戶的期望。這份對品質的執著追求,正是華之瑞紡織代表的一眾柯橋老牌面料企業能夠在市場上立足的根本。
打造“胖東來式”面料現貨超市
買西瓜配勺子,買榴蓮送口香糖,果切打上數字方便顧客按照水果甜度的順序食用……號稱“服務業天花板”的胖東來,其服務范圍之廣、服務顆粒度之細、服務體驗之好,堪稱“變態級別”。而這極致的服務,正是胖東來在差異化競爭中獨樹一幟的關鍵所在。
在華之瑞紡織超7000平方米的倉庫,公司近80款產品,每一款都常年備有30—40萬米的現貨坯布。“以往的市場環境下,產品生產出來便能迅速售罄。然而,隨著實體市場向電商直播的轉變,消費者對于網絡購物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尤其是面對預售商品時,他們的購買熱情往往會有所減退。因此,我們的服裝客戶更傾向于選擇那些能夠提供現貨、縮短交貨期的供應商。這對我們來說,意味著必須實現高效率的快速反應機制,以滿足市場需求。”徐碧瑤介紹道,華之瑞紡織堅持現貨當天下單、當天出貨,產品現貨全、速度快,擁有大型商超般的優勢,為客戶提供了廣泛的選擇和極大的便利性。
憑借多年積累的行業經驗和強大的產品流通能力,秉持“用戶思維”,華之瑞紡織將售后服務打造成公司的另一大亮點。無條件退貨,面料損耗問題可以通過協商解決,力求最大程度減少資源浪費……華之瑞紡織深入理解客戶的需求,幫客戶算好了一筆賬,也算到了客戶的心坎里。
隨著創新難度加大,產品之間的差異性也被逐漸抹平,服務便成為了企業實現差異化的關鍵戰場。銷售過程作為一個由無限細節構成的生態,每一個接觸點都可能是服務的關鍵所在,集中資源于“服務創新”,企業的發展潛力也將無限廣闊。
以傳承之力鑄就特色品牌
有的品牌專注細分賽道,有的品牌依靠高性價比贏得市場,還有一些品牌則通過多元化產品線來擴大影響力……由于處于產業鏈的中間環節,打造面料品牌往往被認為是件難事,怎么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品牌發展之路,更是每個面料企業需要深思的課題。
2008年,“華之瑞”正式成為注冊商標,這在當時柯橋一眾面料企業中并不常見。“‘華之瑞’比我的年齡都要大,是我父母創業之初就使用的名字。把它注冊成商標也是希望這個名字能夠留存下來,讓老客戶找得到‘門’。”徐碧瑤回憶說,公司主要面向終端市場,自己接手后,父母就退居幕后,專注于新產品開發和維系老客戶,而年輕一代則負責拓展新客戶,分工明確,形成了“守”與“攻”的良性互動。
品牌注冊只是第一步。近年來,徐碧瑤積極引入數字化管理軟件提升公司流水線運作效率,并開始有意識地開拓網絡平臺引流客戶。在她的朋友圈,常常可以看到華之瑞紡織上新產品、參會參展、直播講解、倉庫直拍等最新動態,通過平臺的窗口作用,拓寬了銷售渠道,讓更多客戶了解到華之瑞紡織的產品與服務。此外,公司不僅僅提供面料,更通過打版成衣為客戶提供參考,這種“一站式”的服務模式,讓客戶在選購面料的同時,也能直觀感受到成衣的效果。
傳承不僅是企業與品牌的延續,更是一代代人相傳的責任與使命,徐碧瑤深諳此理。面對數字化浪潮,她表示,華之瑞紡織將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整合線上線下資源,以創新驅動服務升級,不斷為客戶提供更加卓越的產品和服務。她的目標是建立一個以傳承為精神核心的企業,讓品牌在時光的洗禮下愈發璀璨,實現長遠的可持續發展。這種對傳統的尊重與對未來的擁抱,正是華之瑞紡織不斷前行的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