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25日,南昌起義部隊南下途中,以賀龍為軍長的第二十軍到達瑞金城東北15公里的壬田寨,在雙巴嶺與堵截起義軍的“討共第八路軍”右路總指揮錢大鈞駐贛部隊遭遇交火,史稱“壬田戰斗”。
南下途中正風肅紀
南昌起義爆發后,8月3日,起義軍按照中央在起義前的決定,開始撤離南昌,賀龍率第二十軍,葉挺率第十一軍,朱德率第九軍,取道臨川、宜黃、廣昌,南下廣東,以期恢復廣東革命根據地,并占領出海口,取得國際援助后重新舉行北伐。
進軍途中,由于黨的領導和政治工作薄弱,天氣又很炎熱,逃跑和病倒的士兵很多,起義軍部隊減員嚴重,甚至第十一軍第十師師長在行抵江西進賢時也率部離開革命隊伍。
據周恩來給中共中央的信《向潮汕進軍》一文記載,8月5日從南昌出發,經三日趕到臨川,天氣極熱,沿途多是山路,每日行六十里,實際多至百里。兵士負擔極重,每人背二百五十發至三百發子彈,機關槍、大炮,都系自扛。沿途全無農民運動,加以國民黨軍的宣傳,沿途農民聞風而逃,食物與飲料全買不到,甚至終日難得一粥。渴則飲田溝污水,以致兵士病死極多,沿途倒斃者絡繹不絕。同時,軍隊中多無軍醫處、衛生處等的組織,無法救治。僅行軍三日,實力損失已在三分之一以上,遺棄子彈將近半數,迫擊炮完全丟盡,大炮亦丟了幾尊,逃跑及病死的兵士將近四千。
部隊士兵在遵守軍紀上也出現問題。據第二十軍教導團第八隊隊長趙輖回憶:軍隊因為多時不開差,一經動身,自然在軍紀上、精神上都顯出一種墮落的現象……有許多官長及學生,腹中饑餓的時候,將老百姓的瓜果雞鴨拿來充饑,更惹起老百姓的惶恐與討厭,后來每到一個地方,簡直是十室九空了。
這種現象引起了賀龍等人警覺。經三江口、撫州、宜黃、雞公州等地到達廣昌。當天晚上,第二十軍召開全軍大會。賀龍簡短地總結了十多天的行軍情況,然后嚴厲地說:“老百姓有反映,很多士兵到池塘里洗澡、摸魚,這是很不好的!”一些士兵聽了感到不安。“還有的官兵,自己不愿扛槍,就抓夫,讓別人挑槍!”一些抓過夫的官兵聽了,難為情地低下頭。“從現在起,不準下老百姓的池塘洗澡、摸魚,不準抓挑夫,行軍鍋一律自己背。我們是革命的軍隊,不能像國民黨反革命軍隊那樣,不替老百姓著想。十一軍這方面做得好,我們要向他們學。”他還要求戰士必須自己打掃宿營地,燒水、煮飯一律在屋子外面,要遵守群眾紀律,違者重罰。經歷了一番整頓,起義軍的作風有了明顯好轉,軍官以身作則,戰士之間的互助精神也漸漸發揚了。
壬田戰斗大展軍威
起義軍由廣昌出發,分兩路前進。葉挺率第十一軍為右縱隊,賀龍率第二十軍為左縱隊,從石城出發,涉過琴水,直下瑞金。駐防江西的國民黨軍隊主要是滇軍朱培德部,為了利用舊誼向滇軍借道,朱德擔負起先遣開路任務。部隊約定在壬田會合入瑞金。錢大鈞部調動第五十(團長蘇世安)、六十(團長柏天民)兩個團在壬田之前方布防,意欲堵截起義軍。
8月25日,朱德率領的先遣部隊,同國民黨新編二十師王文翰部遭遇,激戰于壬田雙巴嶺。在雙方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他沉著指揮,巧妙周旋,拖住了敵人。
賀龍隨后趕到,他率第二十軍一、二師及三師一、二總隊攻擊前進,第三師師長周逸群率三師教導團掩護。當時國民黨軍占據高地,在險要處筑了工事,而且先于起義軍兩日到壬田,以逸待勞。他們向起義軍進行密集的炮轟,迫擊炮彈不時在起義軍的陣地爆炸,震耳欲聾,起義軍中有不少新兵沒有經驗,聽到炮聲慌了神,導致士兵傷亡不少。關鍵時刻,賀龍指揮第一師第一團、第二團在左側,第二師第四團、第五團從正面,向對方發起了進攻。當敵人聽見后方響起激烈的槍聲,紛紛向后逃竄。起義軍猛打窮追,將國民黨軍殲其一部。朱德也率部投入戰斗,另一部見起義軍來勢甚猛,未敢再頑抗,即快速敗退。起義軍第二師第四團賀文選受傷后,代理團長指揮全團乘勝追擊。傍晚時分,葉挺率第十一軍前來支援,起義軍奮不顧身,越戰越勇。6時許,國民黨軍開始往瑞金,進而往會昌方向潰退。起義軍兵分三路:一路由羅漢巖經合龍,一路由茶寮崠去壬田,一路由橋嶺過橫坑,離開壬田追敵而去。朱德親率教導團窮追,直至離瑞金城西南30公里的謝坊為止。而第四團整好隊伍,押著數百名俘虜向瑞金城行進。到達瑞金城外松懷宿營時,已是滿天星斗。
壬田戰斗解除了起義軍南征的后顧之憂,為起義軍領導機關議決、調整一系列政策、策略,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和空間。當地群眾自動捐錢買棺木,安葬在壬田戰斗中犧牲的起義軍官兵。這場戰斗,起義軍傷亡百余人,其中第九軍參謀長冉國平犧牲,第二十軍一師三團團長余愿學壯烈犧牲,第四團團長賀文選受傷(后在上杭犧牲)。
起義部隊播下火種
8月26日,起義軍進入瑞金城。在瑞金城里,起義軍得到敵軍丟棄的許多重要文件,并據此于8月30日發起會昌戰斗。朱德、周逸群、周恩來、劉伯承、葉挺、聶榮臻等人都親臨前線指揮;賀龍則于瑞金縣城附近指揮以第二十軍主力組成的總預備隊,策應、支援各方。經過激戰,起義軍攻占了會昌城。在會昌停留兩天,起義軍陸續返回瑞金。革命委員會在瑞金召開了祝捷大會和提燈晚會,與瑞金人民一起歡慶壬田戰斗和會昌戰斗的勝利。李立三主持祝捷大會并講了話。
在瑞金期間,起義軍所到之處,均以標語、傳單、集會、唱歌、演劇等不同形式,向群眾廣泛開展宣傳發動工作,宣傳南昌起義的意義、中國共產黨的主張,號召人民起來革命。標語、傳單的內容有“打倒一切帝國主義”“打倒新舊軍閥”“鏟除貪官污吏”“實行土地革命”“打倒土豪劣紳,耕者有其田”“窮人不打窮人”“打到廣東去,建立革命根據地”“萬戶欠我錢,千戶不干連,窮人跟我走,月月八塊錢”等。他們訪貧問苦,啟發工農的階級覺悟。
起義軍還在瑞金一帶頒布《兼代第二方面軍總指揮賀龍告全體官兵書》,詳盡解釋南昌起義目的在于開展土地革命,號召起義軍官兵同心同德,不怕犧牲,為了工農,打回廣東,建立革命根據地,完成國民革命任務。配合這一宣傳,起義軍還在九堡、謝坊農村開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爭。
在南昌起義軍的宣傳鼓動下,特別是起義軍紀律嚴明,一心為民,使瑞金人民第一次認識了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軍隊,看到了革命勝利的希望,從而給起義軍以積極響應和支援。縣城商民積極籌款,供給起義軍作軍餉,九堡的群眾也曾為起義軍捐錢獻糧。全縣各地,尤其是壬田、合龍、安治、九堡、謝坊的許多貧苦青年,紛紛報名加入起義部隊,隨軍南下。后來的瑞金農民暴動主要領導人之一楊金山,就是其中代表。起義軍離開瑞金向閩西進軍時,一路上都有群眾自發歡送的場面。南昌起義軍在瑞金的活動,給瑞金播下了土地革命的火種。
(摘自《團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