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戒煙肯定比接著抽更健康,而戒煙傷身的說法,則來源于一些誤解。
戒煙時,吸煙者無法繼續體驗吸煙帶來的愉悅感,從而引起對尼古丁的渴求,產生強烈的吸煙欲望,并出現一系列的戒斷癥狀,包括渴求、焦慮、抑郁、不安、頭痛、唾液腺分泌增加、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血壓升高和心率加快等,部分患者還會出現體重增加。
但上述這些戒斷癥狀是戒煙過程中的正常現象,雖然看起來像是“生病”,但并不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后果,而且現在已經有很多戒煙藥可以減輕這些不適癥狀。
此外,吸煙使支氣管的纖毛運動受到抑制,而戒煙后,纖毛排泄功能恢復,戒煙者會出現咳嗽、咳痰的情況,這也是正常的,而不是生病了。
首先,所謂的“吸煙不入肺”是不可能做到的。吸煙時,口腔、氣管、肺都需保持負壓的吸氣狀態,不可能把煙霧完全留在口腔而不進入肺部。
況且,就算是可以控制多數煙草煙霧只進入口腔,煙草中的多種有害物質也會對口腔造成損害,輕則引起口腔潰瘍、牙齒變黃銹蝕,重則引起牙周炎、口腔白斑(癌前病變),甚至唇癌、口腔癌。殘留在口中的致癌物會隨著唾液、食物進入胃腸道,增加胃癌等惡性腫瘤的發病風險;黏附在口腔、鼻、咽、喉等黏膜位置的有害物質也會通過血液等輸送到全身,造成危害。
有人認為可以把粗煙換成細細的“女士煙”,這樣有毒物質的量少一些,對于健康的損傷會小一點。但這種看法并不正確。
焦油含量不是評價卷煙危害性的指標,沒有證據表明“低焦油卷煙”比普通卷煙危害低。焦油中的有害物質只占到卷煙有害成分的0.6%,它對煙草燃燒后有害成分釋放量的變化意義不大,焦油量降低并不會讓有毒物質減少。煙氣中的有害成分(如亞硝胺等致癌物)與焦油量的高低無明確相關性。
另外,焦油量降低,會一定程度上降低吸煙的“欣快感”,為了“彌補”這種不足,吸煙者通常會自覺不自覺地增加每天的吸煙支數、增加每口的吸煙量、更深地吸入肺部,促使肺腺癌發病可能性的增加。焦油量降低后,為了保證卷煙的“風味”,煙草商在卷煙里增加了多種添加劑,這也給健康帶來了更多潛在風險。
能鼓起勇氣戒煙就值得贊揚,出現反復不必苛責自己。因為吸煙成癮是一種慢性成癮性疾病,戒煙本來就是個漫長的過程,大部分人都要多次嘗試才會戒煙成功。
此外,每個人的煙草依賴程度、生活習慣、生活環境、個人意志等不同,戒煙所要花費的時間長度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需要3~6個月。臨床上所謂的戒煙成功一般是指持續保持3個月不吸煙,也稱之為“臨床治愈”,此后就進入了戒煙成功后的保持期(亦稱維持期)。
要繼續保持一支煙都不抽,堅決做到拒絕偶吸,才能預防復吸,最終成功戒煙。戒煙過程確實難熬,不過在親朋好友的支持鼓勵和專業醫生的幫助下,戒煙成功率會大大增加。
在各種各樣的宣傳下,電子煙已成為很多消費者眼中的“健康產品”。但實際有充分證據表明電子煙并不安全,也會對健康產生危害。
研究發現,暴露于電子煙煙霧提取物的細胞比未暴露的細胞更容易發生DNA損傷和死亡。各種口味/品牌的電子煙填充液及其氣溶膠都具有細胞毒性。這些研究證據充分表明,電子煙中存在有害物質。
當然,由于電子煙產品類型、生產工藝、質量監管措施、有害物質檢測方法等存在較大差異,導致各研究結果之間的可比性很差,在電子煙這一領域亟待建立系統的評價體系。
但是,說電子煙有健康隱患或危害健康,仍然是實事求是的。此外我們必須警惕,很多電子煙商販會把電子煙包裝成提神醒腦的時髦電子產品,售賣給青少年,這一方面會影響健康,另一方面可能會誘導青少年開始吸卷煙。
最后總結一下,為了健康,我們面對卷煙的正確選擇其實非常簡單明了:還沒吸?別開始。是煙民?早點戒。有人吸?快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