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新中國國家安全歷史上具有開元意義的年份,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創造性地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并將其確定為黨和國家安全工作的基本遵循和綱領,標志著中國特色國家安全思想的提出。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十周年。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我們要堅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國家安全工作,始終把國家安全作為頭等大事,全面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穩步前行。
十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科學指引下,國家安全體系不斷地完善和發展。2014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決定設置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明確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作為中共中央關于國家安全工作的決策和議事協調機構,統籌協調涉及國家安全的重大事項和重要工作。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首次提出“國家安全體系”的構想,構建集政治、國土、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科技、信息、生態、資源、核安全等于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提及金融、資源能源、糧食、網絡與信息、外層空間、國際海底區域、極地和海外利益安全等安全種類,表明國家安全體系不是封閉的,而是一個開放的體系,隨著社會發展不斷拓展。本次會議將每年4月15日定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從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設立到“總體國家安全觀”理念的提出,再到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的確立,正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在安全領域的重要體現。
十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強國家安全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推動總體國家安全觀在實踐中豐富發展、日臻完善。黨的十九大將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并寫入黨章。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就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十個堅持”的要求,使總體國家安全觀內容更加全面、邏輯更加嚴密。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把維護國家安全列為黨的十八大以來十三個方面重大成就之一,并提出“五個統籌”,總體國家安全觀得到進一步升華。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29次提及國家安全,將國家安全作為報告的獨立一部分作了前所未有的系統闡述,把國家安全提升到民族復興根基的高度。總體國家安全觀內涵豐富、思想深刻,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閃耀著意蘊深厚的理論光芒和實踐光輝,為我們認識國家安全、定位國家安全、把握國家安全提供了根本指導。
十年來,國家安全得到全面提升,國家安全體系基本形成,國家安全能力顯著加強,人民防線更加穩固,全民國家安全意識顯著增強。進入新時代,我國面臨更加嚴峻的國家安全形勢,外部壓力前所未有,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黑天鵝”“灰犀牛”事件時有發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領域全過程,注重防范化解面臨重大風險和挑戰,堅定維護政治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牢牢把握主導權和主動權。不斷加強全民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和國防教育,鞏固國家安全人民防線,推進興邊富民、穩邊固邊,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分裂等活動,頂住和反擊外部極端打壓遏制,在涉港、涉臺、涉疆、涉藏、涉海、人權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上,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有力地回擊外部勢力對我國內政的干涉。
十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科學指導下,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推動國家安全領導體制、法治體系、戰略體系、政策體系、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和重點領域安全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得到全面維護,社會大局保持長期穩定,在防控經濟金融風險上取得重大進展,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取得重大突破,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取得決定性勝利,生態環境保護也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妥善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網絡、數據、人工智能、生物、太空、深海、極地等新型領域安全能力持續增強,有力應對海外利益風險挑戰,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準確把握國家安全形勢,牢固樹立和認真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努力開創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堅實安全保障。新形勢下,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和國內環境,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也在不斷涌現,在重大危機、重大抉擇面前要以確保人民安全為最高標準,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實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安全權益,全方位提升守護群眾平安的能力和水平。創新開展全民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涵養全民國家安全意識,筑牢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凝聚萬眾一心的強大合力,全面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牢固樹立大安全理念,牢牢守住安全發展這條底線,不斷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下好先手棋,不斷抵御發展中面臨的各種風險,把發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為可靠的基礎之上。更好統籌發展與安全,堅持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確保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不被遲滯甚至中斷,順利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
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十年來,對外為實現人類安全共同體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對內有效應對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和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為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證。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貫徹和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作為一項長期的政治任務,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要準確把握國家安全形勢,走好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不斷開創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
基金資助: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長安大學)2023年專項課題“陜西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現狀及創新路徑研究”(項目編號:SCZX20231013)。
(作者單位:長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