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低碳生活;跨界理念;全景育人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32-0069-03
【作者簡介】莊美芳,江蘇省如皋市東陳鎮東陳小學(江蘇如皋,226500)教師,高級教師。
一、教育背景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要深入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秉h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等理念,為世界提供了行之有效的中國方案。
近些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關于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如《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等,明確提出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為生態文明教育提供了明確的政策指導。這些政策文件不僅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也為教育領域內的低碳生活教學提供了重要的指導。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問題的日益嚴重,低碳生活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作為未來社會的主人,小學生應該從小培養低碳環保意識,初步樹立綠色發展理念,養成低碳生活習慣。因此,本節班會旨在通過拓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知道地球變暖的原因及危害,了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性,掌握低碳生活的基本方法,從而在日常生活中踐行低碳理念,過更加綠色低碳的生活,做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的倡導者、實踐者。
二、教育目標
認知方面:引導學生了解地球變暖的危害及原因,樹立危機意識和環保意識。
情感方面:激發學生對低碳生活的興趣和熱情,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
行為方面:引導學生嘗試改變日常生活中不恰當的生活方式,減少碳排放,過綠色低碳的生活。
三、活動準備
教師方面:搜集低碳生活相關的視頻、圖片材料,制作PPT等。
學生方面:了解家中每月用電情況,收集身邊的碳排放資料。
四、實施過程
(一)地球在“發燒”
出示如皋市近五年來立夏當天的氣溫數據圖。
教師提問: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交流。
播放視頻《改變世界的六度》。
教師:對此,你想說什么?
學生回答。
教師出示數據,引導學生了解全球氣候變暖。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關于地球變暖的視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通過圖片和事實數據,層層遞進,旨在讓學生直觀發現全球氣溫在上升,為后續環節作鋪墊。
(二)問題探究:全球變暖帶來影響
說一說發燒時的感受。
猜想一下:地球“發燒”會是什么感覺?
學生聯系日常生活和課前搜集的資料,分組交流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和傷害。
學生1: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融化,許多可愛的極地動物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棲息環境,也許以后只能出現在書本插圖里了。
學生2:全球變暖會導致部分地區干旱加劇、生物種類多樣性減少、農作物減產等。
學生3:播放蝗蟲成災的視頻(蝗蟲所到之處,莊稼被啃食一空)。
學生4: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會帶來沿海陸地面積縮小等問題,一些動物會因海平面上升淹沒家園,物種滅絕。
學生5: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天氣增加。
教師小結: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給人類的生存和生態環境帶來重大危害。
【設計意圖】借助圖片、新聞、視頻,將這些災難展現在同學們眼前,讓學生了解全球變暖的危害。
(三)探尋“元兇”:深入思考全球變暖的原因
播放視頻《溫室氣體的自述》。
教師提問:你對溫室氣體有什么新的認識?
學生回答。
教師提問:人們的哪些活動會制造大量溫室氣體呢?
學生交流:工廠生產,拖拉機、摩托車、汽車等交通工具產生的尾氣,森林被過度砍伐導致減少了對二氧化碳的吸收……
教師:溫室氣體的排放又稱為碳排放,如電飯鍋煮飯用到電也會產生碳排放。每個家庭都離不開電。家居用電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耗電度數×0.785。請每個同學計算一下自己家中用電產生的碳排放量;再算一算,全班同學家庭用電產生的碳排放量又是多少;估算一下全校學生每月的碳排放量。事實上,很多碳排放容易被忽略,很多物品在生產的各個環節都會產生碳排放。
播放視頻《不同衣服的前世今生》。
教師:雖然生產一件衣服、一個塑料瓶的碳排放量不大,但是累積起來,就是一個巨大的數目。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容易被我們忽視的碳排放?
學生分組討論。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視頻、動手計算等方式,讓學生知道生活中碳排放無處不在,引導學生認識到減少碳排放已成為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責任。
(四)落實行動:小改變大影響
教師:面對以上的情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具體應該怎么做呢?
環??萍冀M介紹優化家庭能源管理方法,如隨手關水龍頭、練習本雙面用、正反打印、練習本寫滿用完、抽水馬桶放裝水瓶子、生活用水澆花裝置……他們在黑板上用數據和圖表生動地闡述了這些小改變帶來的大影響。
綠色出行組分享了共享單車、電動汽車以及公共交通的優勢,指出這些低碳出行方式不僅能減少尾氣排放,還能提升城市的空氣質量。
健康飲食組則帶來了關于植物性飲食的探討,他們指出減少肉類消費可以顯著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并提倡大家嘗試更多的素食。他們還用圖畫的形式分享了一些美味且營養均衡的素食食譜,讓大家看到低碳生活并不意味著犧牲美食。
社區參與組用手抄報展示了他們發起的垃圾分類和回收項目,強調每個人都是地球資源的守護者,正確分類廢棄物可以大大減少垃圾處理過程中的碳足跡。
藝術與設計組展示了他們的低碳生活創意作品,如可回收材料制作的藝術品和環保家居設計,他們希望喚起更多人對低碳生活的關注和熱愛。
教師:除了通過綠色低碳的生活來給地球降溫外,我們還可以通過植樹造林的方式吸收排放的碳。
學生1:我們可以在小區種樹。
學生2:我們小組種了多肉植物、綠蘿等,這些植物可以美化環境,凈化空氣。
學生3:我們在樓下種了艾草、薄荷、郁金香、番茄等。
教師:種植不僅能進行碳補償,還能怡情養性,增加生活情趣。習近平總書記每年植樹節都會和少先隊員一起植樹,進行碳補償。我們不但自己要低碳生活,還要帶動家庭成員或朋友一起過低碳生活,給地球降溫,從而保護生態、保護土地,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習低碳生活的理念,引導他們體驗實際行動帶來的成就感,激發學生對環保的熱愛和責任感,也堅定他們將所學知識付諸實踐的決心。
五、活動延伸
設計低碳生活計劃表并打卡分享,一周后進行評比。
舉行校園低碳生活主題周活動,包括低碳知識競賽、低碳生活創意大賽等。
六、活動反思
本節班會以問題為導向,運用跨學科理念,幫助學生樹立環保意識的同時,增強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班會的大部分時間交給了學生,借助視頻、圖片、故事等,助力學生自主探究地球“發燒”的原因、危害,了解生活中的碳排放等;在算一算、找一找等真實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興趣和環保意識;通過校園、家庭、社會實踐活動的設計,讓他們充分分享內心的想法和實踐經驗,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理解和實踐低碳生活。后續,我會定期舉行交流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