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幸福五要素;積極感受;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32-0081-03
【作者簡介】張晨,江蘇省昆山市陸家鎮(zhèn)沙葛小學(江蘇昆山,215300)教師,一級教師。
一、教育背景
積極心理學強調主觀幸福感在個體成長過程中的作用。五年級學生處于成長的關鍵階段,經歷著學業(yè)壓力、人際關系變化等困擾。本節(jié)班會融合積極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運用正念療法的相關技術,通過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運用“五感開啟法”捕捉那些被忽略的幸福時刻,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心態(tài),提升他們感知幸福的能力,進而促使他們珍視當下,以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的每個瞬間。
二、教育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通過活動領悟五感法在尋找和體驗幸福中的應用,理解幸福的深層含義。
情感目標:在游戲中激發(fā)學生的愉悅、滿足與成就,喚醒并強化幸福的直觀感知與深層次認知。
行為目標:引導學生調動五感敏銳捕捉幸福并體驗幸福氛圍,提高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幸福時刻的能力。
三、活動準備
教師方面:制作課件;設計水果憧憬任務卡;準備多種顏色的黏土。
學生方面:完成黏土制作;填寫水果憧憬任務卡;繪制“幸福果盤”。
四、實施過程
(一)初探幸福“樂”味道
PPT出示“水果忍者”游戲規(guī)則。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玩?zhèn)€“水果忍者”的游戲。在聽到水果名稱時,同學們需要迅速判斷這種水果是否讓你們感到幸福。如果認為這種水果能帶來幸福,就保持靜止不動,象征性地“享受”這份幸福;如果認為這種水果不會帶來幸福,就迅速做出“切水果”的動作,即雙手做出交叉的手勢,仿佛在用水果刀切這個水果。
游戲進行三輪,每一輪的速度都較前一輪有所增加,考驗學生的反應能力以及對幸福的敏銳感知力。
教師:在游戲中,有哪些瞬間或事情讓你們感到幸福或開心?
學生1:我聽到“草莓”時立刻想到香香的果味、甜甜的口感和鮮艷的顏色。這讓我覺得很幸福。
學生2:我覺得最開心的瞬間是在游戲速度加快時需要迅速地作出反應。
教師:游戲中的幸福瞬間和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有什么相似之處?
學生1:它們都很短暫,但是能給我們帶來美好的感受。
學生2:我們只要用心尋找和感受,就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小幸福”。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喜愛的“水果忍者”游戲,迅速破冰,引出班會的主題。
(二)追憶幸福“甜”味道
PPT出示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的“幸福五要素”:積極的情緒、要投入、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做的事要有意義和目的、要有成就感。
教師請學生用不同顏色的黏土制作“幸福水果”。在制作過程中,思考為什么選擇這種水果,結合“幸福五要素”思考它帶來了哪些幸福的聯(lián)想或回憶。
教師:現(xiàn)在,我們來聽聽每位同學的選擇理由,以及它是如何與馬丁·塞利格曼的幸福五要素相聯(lián)系的。
學生1:我的“幸福水果”是香蕉,它代表了我的“積極情緒”。我看到香蕉時就會想起小時候和家人在果園的快樂時光,這讓我感到快樂和滿足。
學生2:我的“幸福水果”是一串葡萄,它代表了“人際關系”。我和朋友每次聚會時都會分享葡萄,一起聊天、歡笑。這讓我的人際關系更加緊密,也讓我更加珍惜友誼。
學生3:我選擇的是橙子,它代表了“意義”。由于橙子富含維生素C,我吃橙子時都會提醒自己要注重健康,要珍惜生命。這種對健康的追求和珍視,讓我感到生活充滿了意義。
教師:我們通過黏土制作“幸福水果”的活動,實踐了馬丁·塞利格曼的幸福五要素理論。與家人、朋友分享的快樂時光體現(xiàn)了人際關系的重要性,而制作和分享的過程則讓我們深切感受到投入與成就的喜悅。希望大家能將幸福五要素融入日常生活,不斷增強個人的幸福感。
【設計意圖】通過制作“幸福水果”,將幸福具象化;通過幸福五要素理論,引導學生從自身與他人的幸福感悟中有所啟發(fā),學會珍惜并感恩生活中的美好。
(三)尋找幸福“融”味道
教師請學生根據(jù)水果憧憬任務卡(見下頁圖1)上的提示,寫下自己的憧憬和計劃,在小組內輪流分享自己的水果憧憬任務卡,其他同學給予建議和鼓勵。
學生根據(jù)自己所選的水果和任務卡上的憧憬,動手制作屬于自己的“幸福果盤”,精心挑選水果,用心構思設計,將幸福的理念融入每個細節(jié)。在制作過程中,學生深入思考自己的原材料(即所選水果),需要哪些“幸福秘方”,如外部支持、內部驅動力等來提升口感。
學生制作完成后輪流展示自己的“幸福果盤”,并進行詳細說明。
學生1:我的原材料是蘋果,我覺得它口感有點酸,需要加入一些甜味來提升口感。這就像我在遇到困難時需要老師、家人、朋友的鼓勵和支持。
學生2:我的原材料是火龍果,我覺得需要加入一些冰塊來提升口感。就像我在憤怒時需要冷靜思考、回顧美好。
教師:通過今天的制作和分享,我們深刻體會到了幸福的多個維度。希望同學們能夠將制作“幸福果盤”的經驗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學會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更多的幸福時刻。
【設計意圖】通過對“幸福水果”的憧憬與制作“幸福果盤”,幫助學生將幸福感具體化、可視化,讓學生領悟幸福的多維度與可創(chuàng)造性,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尋找與創(chuàng)造幸福。
(四)擁有幸福“心”味道
教師帶領學生齊唱《幸福拍手歌》。
教師:幸福不僅是一種感受,更是一種需要培養(yǎng)和提升的能力。我們將一起打開五感的大門,細細品味和感受生活中每一件事情帶來的幸福感。讓我們攜手并進,一起踏上尋找幸福的旅程。
【設計意圖】通過齊唱《幸福拍手歌》升華班會主題,在快樂氛圍中結束班會。
五、活動延伸
完善并向父母介紹自己的水果憧憬任務卡,與父母共同制作家庭版“幸福果盤”,延續(xù)課堂幸福體驗。
六、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以“水果”為主線,讓學生通過多種活動領悟五感法在尋找和體驗幸福中的應用,理解幸福的深層含義。借助黏土這一教學媒介,讓幸福具象化;通過分享與交流,進一步豐富學生對幸福的理解和體驗,深刻領悟到幸福的多維度;將幸福五要素理論融入課程,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幸福的多元化內涵;通過布置家庭版“幸福果盤”制作任務,將幸福的探索從課堂延伸至家庭。這不僅增進了親子關系,也讓幸福的層次感變得更加豐富。
本次班會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刻體會幸福的真諦。這是一次幸福探索之旅,讓幸福感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堅實“伴侶”,伴隨他們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