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被赝麃砺?,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拉開改革序幕,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牽動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實,實踐證明,改革與開放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以開放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偉藍圖中,對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出新要求,充分彰顯了我國對外開放一以貫之的堅韌定力、彰顯了主動求變的開放能力、彰顯了系統集成的開放合力,使開放成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世界矚目的鮮明標識和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彰顯一以貫之的開放定力
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
黨的十八大以來,無論面對多么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始終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大旗,始終遵循國際經貿關系“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的基本規律。即使處于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思潮抬頭,多邊貿易體制受到沖擊等極端情況下,中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不動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以“我自巋然不動”的戰略定力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中不斷夯實制度型開放根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稕Q定》錨定“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以體制機制配套建設為主線將制度型開放推向前進,部署了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的重大任務,明確指出,要在產權保護、產業補貼、環境標準、勞動保護、政府采購、電子商務、金融領域等實現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發出了將新時代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最強音,再次重申“改革開放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通過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助于更好適應國際競爭新環境,維護全球供應鏈價值鏈的開放包容和統一性,回擊“脫鉤斷鏈”等“小院高墻”對中國的圍堵遏制,帶動更多國家更深度參與全球價值鏈,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
彰顯主動求變的開放能力
深化外資外貿體制改革
積極主動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才能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堅持開拓創新是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品格,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勇往直前的力量之源。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我們主動作為,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戰略舉措。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放的任務更為艱巨,必須積極對標先進,著力推動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高水平開放。2013年以來,“一帶一路”建設從“大寫意”步入“工筆畫”階段,“一帶一路”已成為當今世界最受歡迎的公共產品和最大規模的國際合作平臺。我國先后設立22個自貿試驗區,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的改革開放創新格局,有效發揮了改革開放“試驗田”的作用。我國于2021年9月和11月正式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實施。面對一次次開放領域的風險和挑戰,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以更加主動積極的姿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以更加自信的底氣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稕Q定》專項部署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任務,彰顯“刀刃向內,眼光朝外”主基調,釋放出開放制度為貿易新業態、新模式保駕護航的信號,不折不扣落實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瘦下來”、市場準入門檻“降下來”的制度安排。特別是在服務貿易領域,提出“全面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建立健全跨境金融服務體系”,再一次瞄準“硬骨頭”,推動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有序擴大開放。
彰顯系統集成的開放合力
匯聚市場、區域、平臺各方力量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一個涉及面廣、影響力大的系統工程,單兵突進或零敲碎打都很難產生突破性進展,要贏得主動、看見成效,需要匯聚各方力量,多點發力,多措并舉,處理好三對關系,共同助推形成制度型開放新格局。
一是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決定》系統闡釋了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激發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在開放大門不斷推開的同時,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必須厘清政府的“權責清單”,必須減少政策性調控,強化制度性調控。這就要求從體制層面提供強大保障,對于阻礙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要及時修訂,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錯位。例如,激發民營企業外貿新動能,今年上半年民營企業出口活力充分釋放,同比增長10.7%,占出口總值超過六成,下一步,將集中力量解決民營企業在外貿領域的難點、堵點和痛點問題,營造宜商、宜貿的制度環境。
二是處理好區域協調與開放高地的關系。《決定》指出,優化區域開放布局。進一步明確東部沿海地區開放先導地位,提高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放水平,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格局。進一步強化了黨的二十大報告部署的開放的空間布局,指導各地堅持陸海統籌,發揮沿海、沿邊、沿江和交通干線等優勢,優化區域開放功能定位。與此同時,要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善于抓住關鍵、找準重點,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要求,也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方法?!耙渣c帶線、線面結合”的開放思路,有利于將開放高地的先行先試與總體制度建設的先立后破有機銜接,有效聯動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三是處理好重大平臺與多方力量的關系?!稕Q定》提出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通過加強同共建國家發展戰略對接、深化經貿產能科技人文等領域合作等措施,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朝著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發展。與此同時,加強綠色發展、數字經濟、人工智能、能源、稅收、金融、減災等領域的多邊合作平臺建設,統籌推動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持續推進“一帶一路”成為范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
(作者單位:遼寧省委黨校)
本欄編輯/肖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