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打卡400家博物館,一天跨越上下五千年。”8月23日,第十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以下簡稱“博博會”)在內蒙古呼和浩特盛大開幕。本屆“博博會”主題為“博物館高質量發展:教研并重 數實融會”。其中,博物館數智化專題展示區“曬”出了全國最熱門博物館中高質量的數字展示和智慧化建設案例,包括南京博物院“物華天寶——數字文物之美”、三星堆博物館“尋覓三星堆——祭祀坑考古發掘現場”VR沉浸式探索體驗、浙江省博物館“云上浙博”等。應該說,此次“博博會”為觀眾們帶來一場融合歷史底蘊與現代科技的魅力體驗,盡顯蓬“博”生機。

26937件!這是日前在長沙舉辦的馬王堆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獲悉的文物數據,與此同時,馬王堆漢墓研究最新成果、馬王堆“文化+科技”項目階段性成果等一并發布。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馬王堆漢墓帛書簡牘,分別用篆書、隸書和介于二者之間的草隸寫成,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經歷秦始皇“焚書坑儒”已湮沒2000余年的古佚書,也有一部分為現存古籍的不同版本,為中國傳統文獻學科研究提供了十分豐富的實物及文獻資料。
研討會當晚,湖南博物院還舉辦了“博物館之夜”專場活動,向大眾展示漢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增強了公眾對漢文化的認知與興趣,打開了一種參觀博物館的新體驗。上圖為舞者進行《漢宮玉人》舞蹈表演。

寧波傳統非遺項目“梁祝傳說”“越窯青瓷”前來助陣,越窯青瓷甌樂、越劇《梁祝·十八相送》等先后上演……日前,“歡喜寧波”溫故非遺展主題日展演活動在國家大劇院舉辦,寧海十里紅妝婚俗、朱金漆木雕、泥金彩漆、金銀彩繡、骨木鑲嵌等5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在此亮相。此外,活動期間還舉辦了近20場非遺課堂、非遺活態展示和非遺活態展演活動,累計吸引了上萬觀眾前來打卡。人們爭相走進寧波非遺的多彩世界,觸摸到了浙東文化基因中那份獨特的“歡喜”。(圖/國家大劇院提供)

他是“中國錄像藝術之父”、新媒體藝術家,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當代藝術家之一,也是第一位作品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收藏的中國錄像藝術家……他就是張培力。近日,張培力個展“2011.4.27—長期”在北京的泰康美術館開幕。跨越多種媒介的30余件/組作品,輔以手稿和錄像作品檔案,系統梳理和展示了藝術家從1984年至今40年蔚為大觀的職業生涯和創作地圖。
據了解,泰康收藏中有相當數量的張培力作品,從規模和媒介類別上領先于國內其他機構。這次展覽期望用新的視角與理念,探討張培力如何通過革新的語言賦予作品深刻的思想。展覽將持續至10月31日。(圖/方曉、楊灝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