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農村財務管理工作越來越被重視。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顯得尤為重要,它對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將從農村財務管理的現狀和問題出發,探討如何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實現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
關鍵詞:鄉村振興;財務管理;規范化
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是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經濟管理的基礎。長期以來,農村財務管理存在著諸多問題,如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管理混亂等,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推進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建設,有助于提高農村經濟效益,為鄉村振興提供經濟基礎。財務管理規范化可以保證農村各項資金的合理使用,防止資金浪費和挪用,確保農村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同時能夠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增加農民收入來源,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是重要保障,能夠確保農村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為其他領域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還能夠提高鄉村治理水平,促進鄉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一、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對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農村資金使用效率
首先,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有助于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金的用途,使資金使用更加有針對性,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通過建立嚴格的財務預算制度、資金使用審批制度,可以確保資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同時通過加強資金使用的監督和審計,可以防止資金的濫用和浪費,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其次,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有助于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監管,降低財務風險,通過建立完善的財務報告制度、財務信息公開制度,可以提高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及時性,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透明度,降低財務風險。最后,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有助于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之間的資源整合,提高資金利用效率,通過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之間的財務交流和合作,可以實現資金、資源、信息等的高效共享,提高資金利用效率,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
(二)有利于促進鄉村產業發展
首先,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有助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農村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通過財務管理的規范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能夠更好地掌握農村經濟運行情況,了解農村產業發展的優勢和劣勢,從而有針對性地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提高農村經濟的整體競爭力。其次,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有助于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農村產業融合是指農村第一二三產業之間的相互融合和協同發展,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有助于提高農村產業融合的組織協調和管理水平,降低產業融合過程中的交易成本,從而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的深度發展。再次,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有助于提高農業產業鏈附加值,通過財務管理的規范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能夠更好地引導農民參與農業產業鏈的建設和拓展,提高農業產業鏈的附加值,從而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最后,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有助于推動鄉村產業創新,農村產業創新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源泉。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有助于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創新意識和管理水平,為鄉村產業創新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和管理保障。
(三)有利于保障農民利益
首先,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有助于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產權關系,確保農民對集體資產的合法權益,通過規范的財務管理,可以防止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侵占、挪用等侵害農民利益的行為,維護農民的財產權益。其次,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水平,規范的財務管理有助于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經營效益,增加農民從集體經濟發展中獲得的收入。再次,規范的財務管理還有助于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農民就業,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最后,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有助于保障農民社會保障權益,規范的財務管理可以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實力,增強集體經濟組織為農民提供公共服務的財政能力,從而保障農民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的社會保障權益。
(四)幫助優化鄉村治理環境
首先,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有助于提高鄉村治理水平,通過加強資金監管,提高鄉村財務管理的透明度和公開性,增強鄉村治理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其次,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有助于促進鄉村社會和諧,通過保障農民利益,減少農村社會矛盾,為鄉村振興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最后,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還有助于推動鄉村文明進步,通過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和生活質量,促進鄉村文明的繁榮和發展。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財務管理現狀分析
近年來,雖然農村經濟取得了顯著成果,但是農村財務管理意識薄弱的問題仍然存在。許多農村基層干部和群眾對財務管理的認識不夠,認為農村財務管理工作與己無關,導致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受到很大阻力。當前,我國農村財務管理體制存在很大的弊端,主要表現在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許多農村沒有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有的即使建立財務管理制度,也因缺乏執行力度而形同虛設,這使得農村財務管理的透明度不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政策法規不完善。目前,我國關于農村財務管理的法律法規尚不完善,導致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許多法律空白,這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導致農村財務管理問題頻發。同時,還有一些法規過于籠統,操作性不強,導致農村財務管理人員在實際操作中難以準確把握法規要求,容易產生違法違規行為。
第二,農村財務管理人才匱乏。目前,許多農村缺乏專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導致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受到很大影響,很多農村財務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的財務知識和技能,難以勝任復雜的財務管理工作。此外,農村地區人才流失現象嚴重,財務管理人員隊伍不穩定,這也給農村財務管理帶來了困難。
第三,監督機制不健全。目前,我國農村財務管理的監督機制尚不健全,導致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較大的漏洞,使得一些不合規的財務行為得以順利進行,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還容易導致一些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容易出現濫用職權、侵吞公有財產等問題。
第四,財務管理模式落后。當前,如果我國農村地區仍采用傳統財務管理模式,自然難以適應現代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傳統模式的弊端日益顯現,如財務管理效率低下、資金使用不規范等,因此,改革農村財務管理模式已成為當務之急。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進一步規范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的路徑
(一)完善農村財務管理法律法規體系
完善的農村財務管理法律法規體系可以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防止集體經濟資產的流失。據調查,我國部分農村地區集體經濟資產管理存在不規范現象,導致資產流失嚴重。因此,完善農村財務管理法律法規體系對于保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完善的農村財務管理法律法規體系可以明確農村財務管理的職責和權限,規范財務行為,提高財務管理效率。相關數據顯示,通過完善法律法規體系,有助于提高農村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和效率。此外,完善的農村財務管理法律法規體系可以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吸引更多資金投入農村經濟建設,農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而規范的財務管理法律法規體系可以增強投資者信心,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完善農村財務管理法律法規體系的具體方法如下:
1. 加強立法工作,完善農村財務管理法律法規體系。政府部門應當重視農村財務管理立法工作,制定完善的農村財務管理法律法規,為農村財務管理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例如,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辦法》等相關法規,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的基本原則、管理體制、財務行為規范等方面的內容。
2. 強化法律宣傳教育,增強農村財務管理法治意識。政府部門應當加大對農村財務管理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通過各種渠道普及農村財務管理法律知識,增強農村干部和群眾的法治意識。例如,組織開展農村財務管理法律知識培訓,發放宣傳資料,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宣傳農村財務管理法律法規。
3. 加強執法監督,確保農村財務管理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政府部門應當加強對農村財務管理法律法規的執法監督,確保法律法規在農村財務管理領域的有效實施。例如,定期開展農村財務管理執法檢查,對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查處,保障農村財務管理法律法規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4. 引入第三方審計,提高農村財務管理透明度。政府部門可以引入第三方審計機構,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狀況進行審計,提高農村財務管理的透明度。通過第三方審計,可以更好地發現農村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為完善法律法規提供有力支持。以浙江省為例,該省通過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辦法》,明確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的職責、權限、程序等方面的內容,為農村財務管理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同時,浙江省加大了對農村財務管理法律知識的宣傳教育力度,組織開展農村財務管理知識培訓,提高了農村干部和群眾的法治意識。此外,浙江省還引入了第三方審計機構,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狀況進行審計,有效提高了農村財務管理的透明度。經過一系列努力,浙江省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程度明顯提高,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加強財務人員培訓和管理
為更好地促進鄉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村財務管理水平,加強財務人員培訓和管理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應完善財務人員培訓體系,根據農村財務管理的需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財務人員培訓計劃,明確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及培訓時間等;依托地方高校、職業院校、培訓機構等資源,設立農村財務人員培訓基地,提供專業、系統的財務培訓課程;結合農村財務管理的實際需求,組織專家編寫培訓教材,確保培訓內容的系統性和實用性;從高校、研究機構、企事業單位等邀請專業師資,為財務人員培訓提供有力保障。其次,應加強財務人員繼續教育,組織財務人員定期參加專業培訓,提高財務人員業務水平,確保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鼓勵財務人員參加在職學歷教育,提升自身學歷水平,增強財務管理能力;定期組織財務人員參加業務研討會,分享財務管理經驗,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再次,還應建立財務人員考核機制,根據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要求,制定財務人員考核標準,確保考核的公平、公正、公開;定期對財務人員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財務人員晉升、獎懲的依據;建立財務人員考核激勵機制,對表現優秀的財務人員進行表彰和獎勵,激發工作積極性。最后,加大財務人員引進力度,通過政策扶持、待遇保障等手段,吸引具有一定財務管理經驗的專業人才加入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在招聘財務人員時,優先考慮具有財務相關專業背景的人員,提升財務人員整體素質。
(三)建立健全農村財務管理監督體系
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因素之一,而建立健全農村財務管理監督體系則是實現財務管理規范化的有效途徑。農村財務管理監督體系的構建應當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確保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同時,應涵蓋農村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確保監督工作的全面性。還應具備較強的執行力,確保監督工作的有效性。此外,農村財務管理監督體系應提高財務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保障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農村財務管理監督體系的具體構建方法可以以下方面進行。
1.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農村財務管理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完善,為農村財務管理監督工作提供法律依據。
2. 建立健全農村財務管理組織機構,成立專門的農村財務管理監督機構,負責農村財務管理的監督工作,定期對農村財務管理工作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3. 加強人員培訓,提高農村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確保財務管理工作的規范進行。
4. 制定農村財務管理監督工作計劃,明確農村財務管理監督工作的目標、任務、方法和程序,確保監督工作的有序進行。
5. 建立健全農村財務管理監督制度,完善農村財務管理監督制度,確保監督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
6.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農村財務管理監督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通過公告、網站等渠道,公開農村財務管理相關信息,提高財務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四)推廣先進的財務管理模式和方法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的路徑推廣先進的財務管理模式和方法,主要包括信息化管理、專業化管理、精細化管理和公開化管理,通過這些措施,有望提高農村財務管理水平,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一是信息化管理,是提高農村財務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應推廣農村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財務數據的實時采集、傳輸和處理,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同時,通過信息化手段,加強對農村財務管理的監督,確保財務管理工作的規范運行。二是專業化管理,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經濟活動日益復雜,對財務管理的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應推廣專業化財務管理模式,引入專業的財務管理人員,提供專業的財務服務,提高農村財務管理的專業水平。同時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輔導,引導其規范開展財務管理工作。三是精細化管理,是提高農村財務管理效益的重要手段。應推廣精細化財務管理模式,從預算、核算、審計等環節入手,加強對農村財務管理的精細化管理,提高財務管理效益。同時通過精細化管理,降低農村財務管理的成本,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四是公開化管理,是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監督的有效途徑,應推廣公開化管理模式,加強對農村財務管理的公開和透明,讓廣大農民群眾參與農村財務管理,提高財務管理工作的公信力。同時通過公開化管理,加強對農村財務管理的監督,確保財務管理工作的規范運行。
(五)發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作用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鄉村治理的重要主體,對于農村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和健康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鄉村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農村經濟管理、服務和發展的職能,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農村財務管理的作用尤為重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制定和執行財務管理制度,規范財務收支行為,保障農村集體經濟健康運行。其次,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集中資源和力量,提高農村財務管理的效率,通過集體經濟組織對農村財務管理的統一規劃、組織和監督,可以降低財務管理成本,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和質量。最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還可以推動農村財務公開透明,增強農村財務管理的公信力,通過集體經濟組織的運作,農村財務信息可以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公開,接受成員監督,保證財務管理的公正公平。發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用的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
1. 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治理結構。要發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作用,首先需要完善其內部治理結構,這包括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權責利,建立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機制,保障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對財務管理的參與和監督。
2. 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揮作用的關鍵,要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素養,為農村財務管理提供人才保障。
3. 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政府部門、社會組織的合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需要與政府部門、社會組織等協同合作,共同推動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例如,政府部門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和業務指導,社會組織可以提供技術支持和人才培訓等。
4. 創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模式。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需要創新模式,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例如,可以探索發展農村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提供專業化、規范化的財務管理服務。廣東地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的支持下,通過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加強財務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推動與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的合作,成功實現了農村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和健康發展,該地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收支狀況明顯改善,成員對財務管理的滿意度顯著提高。根據對該地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調查數據顯示,實施上述方法后,該地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管理效率提高了30%,財務公開透明度提高了50%,成員對財務管理的滿意度達到90%。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完善財務管理體制、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提高財務公開透明度、加強財務管理監督體系等途徑,有望實現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提高,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石玉雪.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財務管理問題及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3,34(12):209-212.
[2]李嘉賢.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財務管理問題及治理對策——以韶關市Q區為例[J].農村實用技術,2023(06):27-28.
[3]梁一村.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經濟財務管理的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3,34(15):217-220.
[4]王文豪.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財務管理模式優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3,34(10):224-227.
[5]鄭鳳娜.鄉村振興背景下如何規范和完善農村財務管理[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01):18-19.
[6]袁春明.鄉村振興進程中農村數字化財務管理建設與服務思維[J].黑龍江糧食,2023(03):90-92.
[7]周怡,張妍芳,謝嘉奕,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財務管理問題和對策分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3(15):94-96.
(作者單位:正陽縣財政局熊寨財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