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大把的閑暇時間,再加上交際圈變小,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愛上了“小窗口,大世界”的短視頻,“銀發族”于是成為短視頻行業重要的“流量池”。
但流量在哪里,騙子的“鐮刀”就會揮向哪里。前段時間,一種專門針對老年人的“零元剪輯課”騙局悄悄蔓延。根據警方調查,目前已有幾萬人受騙,且多為50歲以上的老年人,涉案金額已達上億元。
騙子的套路:撒網、畫餅、下餌、陰陽合同
“零元剪輯課”詐騙手段并不新鮮,與各類“零元免費學”都是“一個師傅教出來的”,套路和配方都很熟悉。
第一步,撒網。推廣視頻在各大網絡平臺、社交媒體上全面鋪開,話術樸實,卻后勁十足,直擊老年人的心窩。
視頻的主角,往往是一位60多歲風韻猶存的女士,發髻、旗袍、珍珠、淡妝是標配,銀發蒼蒼未染,卻襯出歲月沉淀之后的從容和優雅。毫不夸張地說,這既是女人們理想中自己老去的樣子,也是歷盡滄桑后男人們心中的“白月光”。
視頻中的女士不會直接賣課,而是拉起了家常:“和我一樣的中老年朋友,如果你們也退休在家沒事做,不是遛彎刷視頻,就是帶孫子扯閑篇兒,那推薦你們學習一下手機視頻剪輯。學會以后,不僅能記錄孫子成長,還能發布到短視頻平臺獲取收益,現在有一個免費上課的機會,點擊視頻下方鏈接……”
“完美女神”出鏡,暗示你與“成為我”和“吸引我”之間,只差一門剪輯課。“記錄孫子成長、能掙錢、免費學”這三條,分別扎中了老年人情感寄托、經濟焦慮、價格敏感三個靶心,誰能忍住不點一下鏈接呢?
第二步,畫餅。以推送精準粉絲、短視頻帶貨掙大錢等為噱頭,吸引老年人關注。
老年人除了退休金,一般沒有其他收入來源,沒社保的農村老人日子更是過得緊巴巴的。眼瞅著一個個博主一夜變網紅,賬戶余額坐火箭飛升過億,誰不眼紅?這時候,有人愿意手把手帶他們上路,還愿意把粉絲直接“投喂”到他們嘴里,就等于把財神爺的微信名片推給他們呀,這潑天的富貴,誰不想伸手接住?
第三步,下餌。給個甜棗,里面裹著魚鉤,不嚼到最后,老年人根本不會察覺到鉤子已經被不知不覺吞下肚。
一旦老年人在報名表上填好自己的名字、電話,騙子就會發送聽課鏈接,也確實是“零元免費學”,老師講課深入淺出,實際操作也很容易上手。老年人很快就能剪出一個圖片配樂短視頻,雖然極其粗陋,但“掌握高科技”的驚喜還是會給他們帶來滿滿的成就感。
但“免費學習”一般持續5天,干貨不多,分寸掌握在“會一點兒”和“興趣被激發”這個尺度。吊起學員的胃口之后,騙子就開始推銷收費2000多元的中級班——“21天短視頻運營課”。
老年人大多屬于價格敏感人群,聽到“收費”二字,不免警惕。騙子的對策是簽合同,白紙黑字寫明學習效果,約定達不到目標全額退款。這一條,讓老年學員吃了一顆定心丸。合同承諾能退款,還有什么可擔心的呢?
第四步,陰陽合同。這是整個騙局的關鍵環節。高價學習課的合同確實有,而且大大方方展示給老年人看,但讓他們簽的和讓他們看的,卻是不同的合同。貓膩,就藏在退款規則里。
第一版和第二版合同都承諾“21天內達不到目標,全額退款”,這兩版合同的目標是“直播老師代運營該學員賬號21天達到1000粉絲和10萬播放量,并且有收益”,或者“甲方在21天內達到1000粉絲+10萬播放量,且成功有收益”。
但到了真正要簽字的第三版合同,目標則徹底變了:“甲方幫助乙方在21天內學習,乙方通過老師指導預期達到1000粉絲和10萬播放量,若達不到可反復學習。”“全額退款”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可反復學習”。
更缺德的是,合同上故意排滿蠅頭小字,許多老年人根本看不清,也想不到合同會貍貓換太子,往往沒咋看就簽了字。
然而,中級班的知識也不過是免費課程“炒剩飯”,毫無新意。老年人學不過癮怎么辦?騙子又會給“學習能力強”的老年學員大力推介收費3580元的高級班,繼續掏他們的錢包。
事實上,這些培訓課程的內容都是從網上扒的,根本不成體系,沒有任何付費學習的價值。至于讓老年人漲1000名粉絲,騙子只用花一點兒錢購買“僵尸粉”就行。
騙完錢,連隱私也不放過
收割完老年人的錢財、信任、時間、精力之后,騙子連學員的隱私資料也不放過,還會賣掉再收一筆錢。
這是令北京的受害者張女士最憤怒和驚懼的一點。張女士退休后,孫輩還沒出生,無事可干,就想試試做短視頻。
偶然間,她在刷微信時看到一個“免費剪輯課”的廣告,便點了鏈接去學習。6節免費課學完后,她覺得“不解渴”,想“再進階”。老師告訴她,中高級班一起報有優惠,一共4500元,能省下1000元,而且承諾幫她漲粉、讓她見到收益,不達目標可以全額退款。她覺得自己的學習能力、時間和精力都沒問題,就爽快地付了錢。
學了幾天后,張女士發現中級班的課很水,學不到太多干貨,有些焦慮。她跟老師反映,老師就回她"“基礎要夯實”“貪多嚼不爛”“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之類的話。她想著干貨可能都在高級班,便決定等一等。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張女士在家滑倒摔斷了腰椎,一臥床就是3個月,高級班也沒上成。想到當初老師拍著胸脯保證“不學可以隨時退款”,她并不擔心。然而有一天,她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準確地報出她的姓名、年齡、身份證號,稱高級班不開了,誘導她退款。她半信半疑,與對接的老師聯系,得知公司并沒有要她退款。
張女士的心懸在半空:自己的隱私資料,只告訴了平臺,別人是怎么知道的?別人知道了她的身份證號,會不會拿去做壞事?張女士越想越覺得可怕,趕緊聯系與她對接的老師,想退款,結果電話怎么也打不通了,微信也被拉黑了……
編后: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習的門檻似乎變得前所未有的低,尤其是當“免費學習”“零元課程”這樣的字眼頻繁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時,更是讓人心動不已。然而,光鮮亮麗的宣傳背后,往往隱藏著不為人知的陷阱,尤其是針對防范意識相對較弱的老年群體。“零元剪輯課”騙局,就是一個令人痛心的例子。
我們在此提醒所有老年朋友:面對任何“免費”或“超低價”的東西,都請多一分警惕,少一分沖動。同時,也提醒所有兒女,平時多與老人溝通,幫老人抵御這些專門針對他們的詐騙行為,讓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安心、溫馨。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