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學校教育主陣地的作用得以鞏固,家庭教育地位得以強化,家校協同育人已成為新時代教育的要求。
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是有方法可循的,筆者認為采用“六何分析法”,可以有效地開展家校溝通工作。
“六何分析法”又被稱為“5W1H”分析法。它是一種從原因(why)、事件(what)、環境(where)、時間(when)、人(who)、方法(how)六個方面對選定的工作或問題進行思考的方法。運用到家校溝通上來說,就是回答“ 5W1H ” 的問題:為什么說(why) 、說什么(what) 、何時說(when)、什么地點說(where)、對誰說(who)和怎樣說(how) 。家校溝通是教育供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應該將家校溝通作為一個前置的重要領域,從家校溝通的供給策略、時間、空間、內容、方法等方面系統思考。
家校協同的目標就是形成協同育人共同體。學校教育只有取得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才能保證良好的教學績效。“雙減”政策下的家校溝通,就是讓家長理解政策、信任學校,只有這樣,才能互相配合,發揮家校共育的最大作用。如跟家長講“雙減”政策,不是簡單地宣傳教導,而是要讓家長真正理解、信任“雙減”政策,最終目的是將學生從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中解放出來,將本該屬于學生自由探索、身心健康發展的時間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使他們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就體現了“為什么說”的必要性。對于學生而言,學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生存環境。如果缺失任何一方,我們的教育都是不全面的,學生的心理發展也是不健全的。
關于“何時說”,筆者認為情緒欠佳的時候不要說。有時筆者遇到難以解決的學生問題會十分激動,就想和家長抱怨一番,但轉念一想,這個時候往往解決不了什么問題,反而會和家長鬧得不太愉快。因此,在情緒不佳時可以冷靜下來,把要溝通的內容要點列個提綱或者把關鍵詞寫下來,這樣可以避免在溝通時被家長的抱怨、訴苦等牽著鼻子走的情況發生。我們需要等情緒冷靜下來,再和家長約定時間溝通。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微信、QQ、釘釘等線上交流方式溝通,靈活省時。關于地點,筆者一般會選擇一個稍微封閉的環境,大家坐下,共商良策。關于“對誰說”,筆者一般就找能幫助管理孩子的家長,這樣效果比較好。有時,教師還可以上門家訪。家訪的時間和空間不應該是固化的,應該因地制宜、因人而異,關注最終效果。
古人云:“三寸之舌,強于百萬雄兵;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會說話,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能力。家校互動時,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話題也應該是多方面的。首先,溝通前要對該學生的方方面面作充分的了解,包括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優點和缺點、家庭基本情況以及作為教師為這個學生做了哪些工作等,擬一個簡單的提綱。這樣做的好處是在與家長交流時,就能讓他感覺到你對他的孩子特別關心、重視,以及你工作細致、認真負責,把他的孩子交給你教育能令他放心、安心。家長也會提升其責任心,從情感上容易迅速拉近距離。其次,溝通時信任家長,尊重家長,與家長有商有量,引導家長從自身角度思考需要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達到同家長互相交流、共同成長的目的。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家庭教育不是學校教育的簡單重復,更不是學校教育的簡單繼續,而是與學校教育互為補充的一條重要途徑。無數事實證明,家庭教育對孩子的發展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學校教育離不開社會、家庭的配合,在爭取家長合作時,如果說提高認識是基礎,積極參與就是重點,溝通方法則是關鍵。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只有家校經常聯系,家長和學校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統一思想,教育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鄭陸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