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分園園長好些年了,細細品味,我扮演著集團園中的“紐帶”角色:一方面,我要與總園長溝通分園工作情況,支持和協(xié)助總園長工作;另一方面,我要結合集團整體規(guī)劃,督促和指導本園區(qū)的教師完成各項任務。不同的管理思維和方式,決定著中層干部的“幸福指數(shù)”。經過幾年的摸索,我發(fā)現(xiàn)中層干部如果能做到以下幾點,“幸福指數(shù)”將會大幅提高。
做積極善思的主人翁
剛擔任分園園長時,我更像是傳達總園長命令的“傳聲筒”。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我逐漸意識到,作為一個園區(qū)的負責人,要想真正推動園區(qū)發(fā)展,不僅要執(zhí)行上級的指示,還應具備高度的“主人翁精神”。
要做幼兒園的主人翁,就需要全面掌握園區(qū)內部的第一手資料。我總在園區(qū)內走走逛逛,進班聽課,關注幼兒的游戲情況、伙食點心;關注保安保潔、食堂師傅的操作;關注用水用電、上下學安全,并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第一時間與教研組長、后勤負責人、衛(wèi)生保健教師分享,共同探討改進方案。同時,我歸納整理各部門主任的反饋意見,讓管理縱向到點,橫向到邊,讓園區(qū)里的中層干部能夠切實感受并執(zhí)行集團的文化與政策。作為中層干部,“主人翁精神”不僅是一種工作態(tài)度,還是推動自己和整個園區(qū)向前發(fā)展的動力。中層干部不應該做在大樹下乘涼的執(zhí)行者,而是要做積極參與、仰望星空的夢想者和實踐者。
做主動坦誠的溝通者
在剛擔任分園園長時,我將每一個問題都直接轉向總園長,這樣做不僅浪費了總園長的時間,也限制了我的成長。那么,如何扮演好上下聯(lián)通的“橋梁”呢?我認為其核心在于:不僅要理解總園領導的思想,還要有效地向上層反饋教師的信息,實現(xiàn)雙向溝通。在與上級領導溝通時,中層干部應當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首先,提前準備解決方案。相比于“訴苦”,總園領導更期望聽到對問題的客觀分析。在中層能力范圍內的問題,不要總問總園領導“這個問題該怎樣解決”,而是要問“這個問題這樣解決行不行”。這樣在與總園領導交流時,中層干部就不是來表達困難的,而是充當總園領導的得力助手和智囊,為總園領導決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在分析問題時,中層干部要注意不能一味將責任推給教師,或在總園領導面前抱怨下屬。
其次,主動溝通。不要在問題出現(xiàn)時才聯(lián)系總園領導,而是要定期溝通,主動分享園區(qū)的進展和遇到的挑戰(zhàn),讓總園領導始終了解園區(qū)的最新情況,這樣也能使中層干部在問題產生的初期就得到指導,避免問題進一步擴大。
第三,勇于表達。如果對總園長的提議或決策持不同意見,應在班子會議上提出,闡明自己的理由。即使意見不合,中層干部也應通過對話找到共同點,而不是在背后表達不滿。方案一經確定,代表的就不是總園領導個人的想法,而是幼兒園的決定,作為中層干部要堅決執(zhí)行。
做以身作則的領導者
分園園長在園區(qū)中扮演著“掌舵手”的重要角色。作為分園園長,該如何提升領導力,帶領園所這艘“大船”始終走在正確的航路呢?我認為首先要有扎實的本領。分園園長必須不斷學習,率先攻克專業(yè)難關,在教師遇到困難時,盡力為他們提供支持。其次要以身作則。我與教師反復商討,精心打磨游戲活動,用無聲的堅持和努力,激勵教師自發(fā)地追求卓越,不懈地研磨與實踐。第三,幫助教師成長。我常協(xié)助教師修改論文,為賽課教師出謀劃策,為骨干教師的成長添磚加瓦。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個人獲得了成長,我們的教師團隊也收獲了許多榮譽。
作為中層干部,如果能準確把握角色定位,不斷提升自我,形成自己獨特的管理風格,一定能架起領導和教師之間溝通的橋梁,收獲滿滿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