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勞動教育是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幼兒的年齡和身心發展特點,幼兒園應制定適宜的勞動教育內容,在一日生活中鼓勵幼兒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培養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幼兒初步的責任感。
學前教育階段是實施幼兒勞動教育的良好契機,這一時期對幼兒進行正確引導,有助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感受勞動的價值,體會勞動的快樂。在全環境立德樹人的教育宗旨下,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七賢實驗幼兒園充分發揮勞動教育在保育教育中的獨特作用,堅持知行合一,常態化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勞動實踐活動。
勞動自理,始于生活。勞動教育的過程不只是加深幼兒的勞動體驗,更重要的是讓幼兒明晰勞動的價值。幼兒園將勞動習慣的培養貫穿于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包括活動前的準備、餐具分發、整理床鋪、收集用具等。充分利用環境,營造濃厚的勞動氛圍,開展“小小勞動者”主題活動,引導幼兒通過繪本故事、游戲活動等形式了解勞動的意義,懂得珍惜勞動成果。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根據幼兒的年齡發展特點,幼兒園組織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開展“生活小能手”自理能力大比拼活動。例如小班開展“剝雞蛋小能手”“穿鞋本領大”等活動,中班開展“自己穿衣我能行”活動,大班開展“疊被小達人”活動,以此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職業體驗,表達情感。班級區域游戲角為幼兒角色扮演提供了有利條件,教師組織幼兒體驗醫生、工人、理發師等職業,同時組織“家長進課堂”活動,讓幼兒了解不同職業的工作內容和特點,讓家長資源成為課程實施的有效資源。借助勞動節活動,幼兒走進社區,化身環衛工,用自己的方式向勞動者表達真摯的敬意。
樂耕樂種,多彩實踐。種植勞動能讓幼兒親近自然、感受田園生活氣息。我們充分發揮種植園的教育功能,以班級為單位分配“自留地”,滿足幼兒的勞動實踐與探究需要。
可以收集哪些種子?幼兒帶著問題邁出了種植的第一步,此時教師會根據幼兒的想法以及季節特點引導幼兒搜集蒜、小麥、油菜、香菜、蘿卜等適合的種子。幼兒們興趣盎然。接下來,我們帶著好奇和問題開始了種植之旅。我們邀請“種植顧問團”爺爺奶奶,和幼兒一起種植、翻土、劃溝、播種、填土等,極大地滿足了幼兒的勞動探究需要。每一次播種都是深耕的開篇,每一棵幼苗都是未來的希望,在種植的同時,幼兒學會了探索,自主吸收著探索出來的知識,在勞動的同時鍛煉了不怕苦的精神和品格。更重要的是,幼兒通過種植活動,體驗到“粒粒皆辛苦”的艱辛,在動手實踐中磨煉了意志。
自主勞動,收獲成長。勞動教育給幼兒帶來了不一樣的成長體驗。幼兒學會了獨立自主,主動幫助家長做簡單的家務。在勞動教育實踐中,我們運用多種方式記錄幼兒勞動的點點滴滴,方便家長更好地了解幼兒在園的勞動情況,從而促進家園共育。
寓教于勞,育才于勤,只有讓幼兒親手操作、親自體驗,真正揮灑勞動的汗水,才能理解勞動的意義。同時,我們深刻體會到,勞動教育不僅僅是體力勞動,還是體力與腦力的結合,是以勞賦能的成長和蛻變的過程。幼兒的成長密碼有很多,勞動教育只是其中之一,教師需要具備解鎖成長密碼的能力,更好地為幼兒成長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