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是保障幼兒園教育質量的重要環節,培養教師的研修模式是促進教師質性發展的重要手段。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崇賢第一幼兒園已經形成“一園五區”的集團化辦園模式,采用“三式”賦能教研模式對教師隊伍建設進行實踐研究,即切片式研修、集群式研修、沉浸式研修,立足教師的發展現狀,找到發展痛點,制定痛點解決策略,助推教師隊伍發展均衡化、優質化,促進辦園品質提升。
切片式研修
路徑設計。切片式研修旨在推動新教師發展。一是病灶選擇,找出薄弱點。針對新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共性問題,找出原因進行研修,拓寬教師解決問題的思路。二是病理分析,反思提煉。對一線教學中真實、典型事例進行分析和評價,進而發現問題、分析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從而幫助新教師建立理論與實踐的有效聯結,提升新教師的教學技能。三是處方建議,提出修改。對以上遇到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并進行思考、研討、實際操作,使教師學會在處方建議中運用前期知識進行實際操作,并在實踐中解決問題。四是跟蹤實施,落實推進。以問題為導向,繼續跟蹤落實。在一段時間內持續研討,以現場觀摩或視頻拍攝的方式進行跟蹤,使問題得到解決。
實施載體——切片式研修診課記錄單。從課程的定位和設計到幼兒的學、教師的教,提煉具體的操作要點,讓新教師逐步了解如何觀課、診課。圍繞這些基本視角和要點,找出課程的核心問題、關鍵問題和細節問題,呈現在切片式研修診課記錄單上,并在此基礎上逐一診斷反思,尋找改進的策略。
集群式研修
路徑設計。集群式研修旨在推動成長期教師發展。一是跟進,規范教學行為。幼兒園骨干團隊對成長期教師做分析和反饋,提出針對性改進意見,讓研修走向深入。二是行進,提升專業技能。集團各園區成立特色工作坊,充分挖掘成長期教師的特長。將本園區有共同特長、興趣愛好的教師集中在一起,圍繞一個專長開展互助、合作研究的研修模式,形成一個平等對話的群體。在這個項目組中采用組隊辯論等方式進行互動研討,促進教師實現個性化發展。三是邁進,鍛煉實踐能力。我們借助某一基礎課程的主題審議的實例深入剖析,幫助成長期教師更快感悟基礎課程中的理論知識。同時運用案例剖析式進行問診,將基礎課程審議中出現的共性問題以專題研討的形式解決,形成基礎課程的班本化活動。
實施載體——集群式“1+N”討論團處方單。“1”是指一位專家,“N”是指多位教師研修成員,共同形成互助討論團。專家站在專業的視角帶領教師跳出固有的思維方式,一起研修。我們還采用調研日、園長進課堂等形式開展活動,以提升教師的學習能力。
沉浸式研修
路徑設計。沉浸式研修旨在推動骨干教師發展。一是“探”,即“1+X+1”下沉上彈模式的研修主題確定。首“1”為學期初的一次研修大討論活動,提供探討的平臺;“X”是全體骨干教師結合自身發展現狀進行頭腦風暴,提出各種研修建設性意見,梳理出“診斷意見單”;尾“1”是梳理共性研究方向,篩選核心問題,確定研修主題。“1+X+1”研修模式將“眾口難調”切換到了“眾口自調”,有利于提高研修質量。二是“行”,即“百花齊放”式的研修行進。充分調動每一位教師的研修熱情,增強研修團隊的凝聚力。形成“研修展示項目單”,以學年為周期,每位教師選擇2-4個展示項目,分兩個學期展示,從而發現教師專業再生長的切入點,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教師專業發展的懈怠問題。三是“凝”,即“匯智匠心”式的研修總結。開展“骨干教師研修成果展”系列活動。在展示研修成果、傳遞經驗的同時,給予骨干教師專業自信,助推教師再成長。
實施載體——沉浸式研修展示項目單。從主題確定到教師研修再到成果展示,幫助教師全面審視自身短板與長處,并依托“研修展示項目單”展開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