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是伴隨地區歷史變革、民族傳承、社會發展所衍生和流傳下來的地緣文化,是一個地區審美心理的形象體現。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磚埠鎮歷史文化悠久,是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諸葛亮的出生地,地域文化豐厚。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磚埠鎮中心幼兒園結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探索傳承地域文化的方式,拓寬幼兒的視野,推動他們快樂成長。
創設育人環境,感受地域文化魅力。我們充分發揮環境“隱性課程”的教育功能,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讓幼兒園每一個角落都充滿地域文化。在戶外場地,我們創設了諸葛亮故事墻,比如《喂雞求學》《草船借箭》等;搭建了一座茅草屋,這不僅是幼兒游戲的秘密基地,還是幼兒重現歷史經典故事的舞臺。進入教學樓,大廳的西側區域展示了依托諸葛亮的《誡子書》而確立的辦園理念;大廳東側區域設立了幼兒活動區和繪畫表征區,我們依托孔明棋等材料打造了區域特色。不同年級的環境也各有特色,小班組創設了“我和小孔明”操作墻面,幼兒可以為小孔明設計發型、衣服,鍛煉動手能力的同時了解人物故事;中班組創設了傳統文化繪本故事墻,幼兒通過講述和表演,可以進一步了解相關歷史;大班組創設了文化交流墻,幼兒可以展示收集的百家姓、家鄉名人故事等。
整合主題活動,打造地域文化模塊。旅游文化主題。磚埠鎮擁有許多歷史文化遺產和風光獨特的景觀,如陽都古城遺址、娘娘廟、清泉寺、大山藝術公社、諸葛亮紀念館、顏真卿祖居地遺址、盤龍石等。運用豐富的資源,我們設計了有地域特色的教學內容,比如“我家鄉在磚埠”“我愛家鄉”“家鄉的風土人情”等,將活動與地域文化相融合,增長幼兒見識,增進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民間藝術主題。“民間剪紙”“糖畫” “陶藝”等民間工藝作品為幼兒的美工作品增添了新的形式。我們以“英雄”為主題,鼓勵幼兒用陶泥捏出文物仿制品,并為它們起名字,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們一方面帶幼兒“走出去”,共同欣賞民間藝術作品展;另一方面將家長“請進來”,邀請他們入園展示民間藝術。我們還拓展民間藝術內容,如教幼兒學唱京劇、練武術等,這些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助于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表現能力和合作能力。
多元特色主題。我們進一步延伸幼兒感興趣的內容,使活動更加多元。比如,幼兒喜愛“民族一家親”相關內容,我們引導孩子了解我國有56個民族,并進一步探索部分民族的風俗習慣、學習民族歌舞等,逐漸形成了豐富的“民族風”活動。
融合一日活動,滲透文化傳承情懷。我們基于本土文化,開展特色課程。比如,在科學領域活動中,投放孔明鎖等材料,并在孔明鎖的探索過程中,用故事引導幼兒了解孔明鎖有三通、六通、九通、十八柱等,使幼兒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此外,在一日生活中,我們給幼兒講歷史人物故事,隨時捕捉教育契機,不斷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重視家園共育,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幼兒教育要充分整合家庭、幼兒園和社區等方面的力量,共同推進,從而增強教育效果。我們邀請專家走進幼兒園、走入社區,充分利用幼兒園外的教育資源優化教育環境,同時豐富教育的內涵,提高教師和家長的教育水平,從而使家園形成合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